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

2015-08-15程俊龙

新课程(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程俊龙

(东北大学)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一、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下,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必然需要各种不同的文化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受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社会发展变革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全球化网络普及化和信息快速化,加快了多元价值观的形成意识,形态领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自由发展的繁荣局面。大学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也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并存的局面。微文化、宿舍文化、短信文化、韩流文化等非主流文化在大学校园里日益盛行,不同种类的文化在大学生之间传播,使得文化多元化越来越深入,多元文化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不可避免考虑的时代背景。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的困境

1.传统教育方法的落后性

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可以接触越来越多的不同文化,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他们不能接受传统的直接在课堂上去教授、灌输思想理论知识。目前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高校辅导员仍然采用课堂上满堂灌,课下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说教。“90 后”的大学生与“80 后”的大学生相比较在接受知识的方式、思维方式特点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如果教师仍然采用原来显性教育的方式、直接理论灌入的方式进行生硬的教育,这样将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收效甚微。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提高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从学校抓起,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的作用,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支持。

2.教育原则的单一性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大学生更是一个个鲜活、有思想的个体。他们不断接受着新知识的洗礼,自我意识、创新意识都有所增长和发展,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灌输,学会质疑、挑战、反思现存的观点和结论,不迷信权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会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因此,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考虑到大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不能以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个学生,要坚持多样性的原则,注意区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价值观教育采取的是“求大同,灭小异”的原则,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搞“一刀切”,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需求,往往收效甚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他们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教育经历、心理素质等有所不同,导致了大学生群体存在着差异性、层次性。对于多元文化,我们同样不能一味地进行排斥,要树立求同存异的原则,多吸收其有益之处。

3.教育观念的滞后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大多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的主体性作用,使大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在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观念忽视学生的创造性这一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看起来的道德模范生,而在真正面临问题时,便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如果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就要在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个性发展需求,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差异,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群体,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需求。传统的教育观念多注重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却忽视了家庭文化对学生自身道德观念的影响,一个家庭的家风、家庭氛围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后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将学校与家庭实现更好的对接,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1.保证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多元文化是全球化带来的不可阻挡的文化潮流,它为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理解、交流和融合奠定了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精神脊梁和本质所在,文化的竞争实际上是价值观的竞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发展物质文明这一“硬实力”,同时也包括发展精神文明这一“软实力”。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民族素质、国民精神等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核”,离开这个“基本内核”,文化软实力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便确保了大学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且能够调动其进行民族文化振兴、发扬的积极性,价值观与民族文化的密切联系,使我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现实需要。

2.推动国家战略目标实施的有益支撑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储备,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是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阵地,大学要扮演好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化的角色,教师要担负起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大学生要着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未来不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道德素质的高低更会左右一个人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更应作为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大学是多种文化相互激荡的平台,大学生由于自身对外界判断力还不够成熟,在面临一些选择时往往会更加感性,趋于迷茫,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亦是帮助他们建立伟大的理想信念和抱负,大学生提升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必将有力地推动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引导大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的迫切需要

由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使性质不同的价值标准出现在同一事务中,由于大学生价值判断处于不稳定时期,在价值选择时难免发生错乱,容易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深渊中,最终产生价值取向扭曲、价值标准混乱和真空的局面。在价值多元化影响下,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易受到削弱,在西方现代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更加强调突出个性,展现自我,表现为个人主义的思想。但是也存在对个人利益过分追求,甚至出现利己主义,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全对立起来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市场经济中的效益原则、竞争原则使人们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升,人们在面对选择时更加容易考虑自己。这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民族意识。大学生理想信念信仰模糊,久之便产生信仰危机,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理想信念和信仰模糊对于大学生一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目前在价值判断、理想信念、集体意识上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主导价值,引导他们走出自身的价值困境,健康成长。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加符合青年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就将其束之高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有力保障。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交流的平台,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在互动、合作、探索、体验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各种活动设计,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淡漠态度转为想学、要学、会学。

2.以大学文化建设为契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文化建设更加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在进行大学文化建设时,坚持吸收借鉴的原则,可以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正确方向同时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题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为大学文化建设凝魂聚气。而大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寓于无形,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可以通过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开展有庄严感的典礼,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入学仪式等,同时利用重大纪念日、祭奠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通过这些有效载体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感性认识,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以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寓教育与无形,以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加具有系统性,以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生动具体。

3.发挥网络阵地新优势

目前,我国微博、微信,注册人数不断增加,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大学生更是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是通过微博去了解一些新闻,通过这种微博和博客新颖的形式传达信息,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微视、微电影等方式也越来越被大学生所追捧,我们可以利用“微时代”媒体传播的新特点,努力在“微”字上下工夫,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的传播和宣传力度。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学校、学院的官方微博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校园网站建设,校园网站是传达校园内外信息的主要渠道,要改变传统学校网站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以更加生动活泼的页面来传递消息。例如可以将高校课堂上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上传到校园网页,并在课件中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模范榜样,通过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来进行教育,可以将榜样人物制作成卡通人物或者是形象化的课件。组织学生拍摄微电影去切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通过这些隐性教育的方法来引导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教育,最后达到向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目的。大学辅导员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去了解学生的想法,针对某些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老师和同学可以在网络上展开激烈的讨论,让一些大咖级人物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热点时事上讨论,可以更加调动学生的兴趣,真正吸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4.注重学生自身主体性

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是“90 后”,他们的个人意识都非常强烈,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已经不能像以往采取直接灌输的方式,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方式,大学生在大学这个阶段、在接受知识和进行价值判断的时候与高中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他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接触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对于枯燥、生硬的知识产生了更多的抵触。马克思也曾说过,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也要遵循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通过调动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5.以国家政策和法律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保障

为了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要构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确保我们出台的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实践中,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使整个社会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道德风尚,形成扶正祛邪、公平正义的良好风气,引导全体公民自觉做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使大学生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能够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避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的积极性。

6.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良好的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学生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家庭和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合力。

多元文化背景,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其深刻的必要性。尽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素养,我国传统观念的阻碍,传统教育方式的落后,当前国家政策、制度的支持性欠缺都是我们在未来需要用更加有效的对策进行改进的。因此,要从问题出发,深入剖析问题的原因,从最深层次的角度提出对策。

[1]刘红燕.多元文化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5(03).

[2]袁毓谦.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创新教育[D].沈阳建筑大学,2010.

[3]曹福春.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6):72-73.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