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危害
2015-08-15张亚萌
张亚萌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开封 475001)
谣言在新媒体兴起之前是以人与人之间口头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的。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它具有的便捷性、匿名性和影响范围广等特性有利于耀眼的产生和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由于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度非常高,谣言的传播给社会稳定,政府的形象,人们的生活等方面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分析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特点,探讨谣言传播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遏制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有效措施。以降低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危害,是非常必要的。
一、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特点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引发不必要的慌乱,此类事件中谣言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速度、传播目的和传播内容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有效降低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的危害,应清楚地了解谣言传播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传播主体具有双重身份
谣言的传播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传播,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扩散传播。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主体既是谣言的传播者,同时也是谣言的接收者。传播主体在主动向外界传播谣言信息的同时,也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其他传播者的信息。2011年,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抢盐风波”肆虐我国沿海各地。抢盐的原因是因为来自手机的一条信息。3月15日,许多人的手机都收到一条短信:“BBC报道,日本政府已确认严重核泄漏,附近海域都已经遭到严重污染。”许多人收到这条信息之后,不辨真伪,继续将该条信息扩散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谣言传播的主体具有双重身份。人们在收到手机短信的时候,他们是谣言的接受者,但等到他们将这条信息散播给身边的人的时候,他们又成了谣言的传播者。他们身边的人作为谣言的信息新一轮的接收者,也可能成为谣言的扩散者。而关注事态发展的谣言的首轮传播主体在接收新的信息之后,又成为接收者,谣言传播是一个扩散和循环的过程。传播主体的身份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转换。
(二)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新媒体与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相比,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不受时间限制,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的信息整合与传播能力尤为明显,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将信息发布和传播出去。例如,2011年的“抢盐风波”,该谣言最早被发布到一个网络QQ群里,不久就被快速地复制到论坛里,最终使该谣言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就被迅速散布到各种网络,在短短一个多钟头内被多次转载。直到官方出来辟谣,抢盐风波才渐渐平息。但它传播速度快特别是带来的影响之大,令人咋舌。
(三)传播内容自我消亡化
网络谣言具有的一些娱乐性质能够吸引观众,但正如同新闻所具有的时效性,网络谣言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时效定则,一旦网民获取了官方权威信息,失去了对谣言的兴趣。网络谣言将迅速消失于大量的新闻信息量中。”2010年12月6日晚8点左右,一条微博消息显示:“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去世。”微博发布半小时后,凤凰卫视主持人闫秋璐通过微博透露,金庸前一日曾出席树仁大学荣誉博士颁授仪式,同时她指出香港无这家医院。“在金庸被去世的谣言中,事件的重要性这个要素毫无疑问是引发人们关注的原因,及时准确的辟谣信息让这条谣言尚未看到黎明,就迅速死亡了。所以,谣言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走向自我消亡。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危害
谣言的危害不言而喻,突发性公众事件中的谣言由于涉及面广、牵涉人多、导致的危害尤为巨大。无论是影响社会稳定层面,还是破坏政府公信力的层面都是其他类型谣言所无法比拟的。
(一)误导社会舆论,损害政府形象
相对于传统传播环境,网络时代更易爆发政府舆论危机。当负面舆论通过滚雪球的方式不断积累,舆论危机爆发也在所难免。2011年8月,有人盗用国家税务总局名义,对外发布了“《国家税务局关于修订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公告》(2011年47号)。”众所周知,税收是由国家强权维护,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因此,国家对税收问题的修订是非常严谨的。税收的稳定也是政府公信力的一种体现。但是,“47号文件”出台后,很多媒体信以为真,纷纷报道,这个子虚乌有的“47号文件”误导了纳税人,也误导了社会舆论,同时也将国税局等相关部门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由此可见,政治谣言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一旦国家政治上出现了重大谣言,就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稳定。
(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谣言在传播过程中也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一个人一条短信传播一条谣言,但是所有传播者的短信费用总和加起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对社会财富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这还不包括因谣言传播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猜忌、矛盾及诉讼法律所造成的损失,以及政府因动员人力物力进行调查、协调的费用以及法律层面所增大的投入等,造成的成本较小,辟谣的成本很大,所谓“造谣的动动嘴,辟谣的跑断腿”。浪费的社会资源显而易见。2007年“纸箱馅包子”事件报道一出来,即刻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广大网民更是积极地扩散这一消息,网上散布着相当多的帖子呼吁人们不要吃街边的包子,一时间,街边的包子成为人人喊打的东西。据法制报道7月16日报道,纸箱馅包子新闻报道出来后,许多包子摊的销量减少了一半左右。它不但给经营者带来了利益的损失,而且政府为了辟谣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这严重的浪费了社会资源。
三、规避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策略
规避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传播,应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来提出相应的措施。它要求政府、民众、媒介、司法等都要有所改变,另外新媒体形势下,网络“大V”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五个方面做好工作,将有力与遏制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
(一)及时公开信息、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我国目前已处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性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公共策略的制定者以及公共权力的行驶者,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过程中处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在平时注意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危机时刻应保持信息的传播渠道畅通,保证信息真实、公开、公正的传播,这样才能最终战胜灾难,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关于即时公开信息,除了传统的作法,还应建立新闻发布机制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可以整合新媒体资源,增强自身议程设置能力。政府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采取有效的方式抢占先机,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占取先机优势,达到以政府议程设置引导公众议程设置的目的,从而正确引导舆情方向,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信息的传播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
(二)提高民众的认知能力和谣言判断能力
谣言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对一些问题认识不足乃至无知有关,提高大众科学文化教养,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首先,要对民众进行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等方面的教育,使民众不要轻信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更不能被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所迷惑。其次,提醒人们一定要核实网络信息的出处、可靠性。在网络上看到骇人听闻的消息后应该首先核实消息的来源,确认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最后再确认信息的真伪性。最后,面对网络谣言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不在网络上随意传播未经确认的消息。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媒体的监督
世界上没有的绝对的舆论自由,我国也不例外,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各级媒体要确保发布的信息权威性,发布的信息及时准确。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媒体的监管。然而,当前媒体呈现多、乱、杂之势,导致对民众进行舆论引导时出现偏差。因此,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尤其是要加强对手机等自媒体的监管。手机媒体作为继网络媒体之后的另一新型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手机媒体目前发展良莠不齐,亟待建立行业规则和信息发布标准。其次要加强对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的监管,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需要我国不断完善监管各种媒体的法律、法规,大力完善的法律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媒体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传播,最大限度地降低谣言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四)防止网络“大V”成为谣言推手
在谣言四起、信息真假难辨的网络环境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谣言的推手,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大V”们更是如此,想要避免成为谣言的潜在传播者,同时避免遭受谣言的中伤,除了依法追究始作俑者的法律责任之外,也需要每个网络“大V”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对自己的每一次转发,每一句言论负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网民在网上和线下的活动要将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作为底线。
谣言存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时代,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给执政者有效调控舆情增添了阻力,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剖析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公开信息,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提高民众的认知能力和谣言判断能力;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媒体的监督力度;防范网络“大V”变“大谣”等一系列规避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策略,将有助于遏制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传播。■
[1]谢继华.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政府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2012,(2)
[2]童立.“金庸去世”谣言有漏洞,金庸晚饭间听闻不生气[N].扬子晚报,2010,(12)
[3]张奕.谁伪造了“47号公告”[N].新京报,2011,(8)
[4]郑坚.中国网络新闻的困境与发展路径问题[D].上海:上海复旦大学,2005.
[5]张雷.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J].政治学研究,2007,(9)
[6]孙蕊.灾难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政府应对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