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我国网络公共舆论引导研究

2015-08-15吴鹏苗

新闻传播 2015年18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舆情舆论

吴鹏苗

(长安大学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4)

一、网络公共舆论的内涵

“舆”的本义是车厢,即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也指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即地位低微的人;当动词用时,有奔向之意①。目前学者们对于“舆论”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已经意识到舆论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刘建明学者认为广义的舆论是指社会上同时存在的多种意见,各种意见的总和或纷争。狭义的舆论是指某种舆论而言,即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的多数人对社会问题形成的共同意见。笔者认为公共舆论即公众舆论,李普曼将其定义为在公众意见庞杂、非理性的情况下,作为领导者的人通过制造同意、制造模糊概念、寻找共同情感等一系列手段,将公众的情绪和意见整合起来,形成了所谓的公众舆论。那么笔者认为网络公共舆论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某一公共事务形成的一种倾向性意见。

二、我国网络公共舆论引导现状

(一)网络公共舆论引导引起普遍关注

2008年6月,胡锦涛考察人民日报社工作时就已经强调:“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府宣传工作最重要的在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已经把互联网作为民众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立了政务微博、官方网站等,力争在舆论引导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二)网络公共舆论引导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旨在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防止虚假消息在互联网上的随意传播,充分满足人民对政府信息的需求度。2015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中国人大网已经将此草案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希望重大突发事件可限制网络。

(三)网络公共舆论引导采取公开、透明的处理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舆论引导方式采取了公开、透明化的策略。2009年2月份云南警方称云南青年李乔明因“躲猫猫”游戏不慎撞墙身亡,一时间掀起了网络舆论热潮,大多数网友对此解释并不“买账”。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处理原则,查清事情的真相,云南省委宣传部成立了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并面向社会公开积极邀请网友和社会人士参与调查。该调查委员会共有15人,其中8人是网民和社会人士,并且主任和副主任均由网民担任。这一做法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树立了我国政府部门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开启了网民参与事件真相调查的先河,为政府部门有效进行网络舆论引导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三、我国网络公共舆论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公共舆论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

随着我国网络媒体的不断兴起,广大民众对互联网的热情越来越高,可以说互联网在民众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出现了“网络推手”以及“网络水军”,他们利用民众对互联网的热情,对待热点事件故意隐瞒真相,谋取不正当利益,达到操控网络舆论的目的。目前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仅有50%左右,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处于“潜水”状态,网民通过互联网所讨论的话题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上活跃的大多是受过较高教育、年龄较小,具有较稳定收入的民众,在一定程度上网络公共舆论不能完全作为政府决策的科学依据。同时网络公共舆论的表达者所处的阶层不同,使得网络公共舆论的表达者在陈述观点时不免带有个人倾向,导致不同的网民对待同一政策有不同的自身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统一,这就对政府了解真实舆论观点并进行有效引导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缺乏发布权威性信息的主流网络媒体

从各大社会热点事件的形成过程来看,网络始终是扩展事件影响力的平台。随着我国媒介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各大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以及占据市场份额,只追求新闻的“快”和“新”,在某种情况下缺乏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忽视了记者自身的媒介职业道德。记者会采用“某专家说”、“某相关部门指示”等词汇来提高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同时有一部分网络媒体的新闻采编能力较差,这对整个媒介行业的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缺乏发布权威性信息的主流网络媒体,会使得网络舆论偏离原有的方向,不利于政府职能部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

(三)网络公共舆论引导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不健全,引导主体不明确

虽然我国关于网络公共舆论引导的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但缺乏网络管理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舆论引导主体责任等方面的明确规定。1983年4月23日,我国宣布正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但目前该制度仍处于不完善程度。2015年6月1日约21时28分,豪华游轮“东方之星”倒扣水中,政府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是抢救者的数量,死难者的家属如何安置以及事故原因调查进展等问题。但发布会全过程都在表彰某些领导以及一些无关于事故“不痛不痒”的语言。有人在新浪博客发布《东方之星新闻发布会,越来越像说明表彰会》的博文,一时间得到了大量的转载。同时目前我国网络的实际管理部门众多,宣传部门、信息产业部门、工商部门、文化部门等,在遭遇重大事件、公共事务时,没有真正的网络舆论引导主体,容易出现权责不分、多头管理的现象。

(四)引导网络公共舆论以打压、堵塞信息源为主

虽然目前我国网络公共舆论引导方式已经采取了公开、透明化策略,但对于大多数社会热点事件仍以行政手段为主。尤其是不利于社会和谐的重点事件。2015年2月28日,一部由央视前著名主持人——柴静自费筹划的大型纪录片《穹顶之下》在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网络上被疯狂转载。该视频聚焦社会热点话题——雾霾,同时对雾霾问题进行了深度调查,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环境污染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穹顶之下》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远离雾霾,呼吸同一片纯净天空!”该视频播出之后,这些都成为了网络热点话语。2015年3月6日,在该视频获得了1.55亿的点击量之后,遭到了中国有关部门的封杀,在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上已经看不到这个视频的存在。从《穹顶之下》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负面舆情仍采用封锁的方式来压制舆论的产生。其实这是一种导致恶性循环的方法,在严重的情况下会致使社会谣言的产生。

四、我国网络公共舆论引导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测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公共舆论监督的力量不断加强,但是由于“把关”的缺失,使得虚假信息错误地引导网络公共舆论的发展。要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测机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要对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发展趋势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某一热点问题的发展态势。建立一支专业的舆情预测队伍,根据收集的信息筛选可能产生更大影响的舆论,对可能发生的舆情走向进行有效预测,从而建立相应的应急策略。当负面舆论影响范围扩大时,可以有效应对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团结。有效的舆情监测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之上,这就要求舆情监测人员要积极学习互联网知识,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舆情信息,有效运用先进的舆情分析手段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二)培养网络从业人员自律意识和责任感,打造主流网络媒体

目前众多学者对于“主流媒体”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主流媒体”是指具有一定公信力,并且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平台。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聚集地,打造主流网络媒体势在必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媒介行业市场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是我国政府的喉舌,其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属性。所以网络媒体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要求网络从业人员要有较高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念,特别是在重大新闻的报道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主流言论置于重要地位,引导网络公共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主流网站建设的支持,尤其是资金方面的支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主流网站的发展,给予网络媒体更大的自由空间。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而这种管理机制不应再沿用过去传统媒体的管理方式,应该在实践当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制定符合网络媒体特点的管理机制。

(三)确保网络公共舆论引导的合法性,明确引导主体

虽然我国目前在网络公共舆论引导方面的法律逐渐完善,但仍然缺乏一些具有针对性、完整性的法律法规制度。法律本身具有强制性,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法律明确某一类型社会热点事件由谁引导、采取何种方法引导、引导何种问题等,有效杜绝网络公共舆论引导工作中不作为的现象。合法性的授权可以避免网络公共舆论引导工作中引导主体缺失、信息不完整或信息过量导致对社会热点事件错误解读的现象。同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舆论引导主体要在最快的时间内依法发布准确信息,建立网络公共舆论引导问责机制,使得引导主体真正承担起舆论引导的责任。

(四)遵循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网络公共舆论

所谓遵循传播规律,就是采用疏、缓的方式引导网络公共舆论的发展,而不是依靠权力对公共舆论进行强制性的打压、堵塞。柔性策略能够更好使公众处于主动性的位置,面对网络公共舆论中的质疑,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回应。同时公开、透明化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网民的对抗情绪,树立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注释:

①好搜百科.舆.http://baike.haosou.com/doc/4942466-51 63393.html

[1]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3-25

[2]好搜百科.穹顶之下.http://baike.haosou.com/doc/6281815-8701889.html

[3]樊金山.网络舆论视域下的执政创新[J].新东方,2009(3)

[4]岳丽丽.切实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J].新视野,2011(6)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舆情舆论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初探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