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党报如何改文风

2015-08-15

新闻传播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七台河文风党报

姚 琦

(七台河日报 黑龙江 154600)

2012年底,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再次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的文章;强调说真话、写实情,杜绝脱离实际、内容空洞和“应景”文章;要力求报道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

在地市党报工作多年,在实际工作中,在平实写稿时,经常不由自主地写成了应景文章,比较模式化,一些生硬、呆板的报道,连新闻人自己都不爱看,甚至有“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自嘲。由此可见,改进文风十分不易。

对于地市党报来说,改进文风,让报纸更加耐看,既是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是报纸发展的需要。在地市党报中,报道语言生硬、呆板的现象有,写一些官话、套话、假话的现象也有。这些词语铺天盖地,怎不叫人读而生厌?

变阅读为“悦读”是地市党报改进的目标。改文风,重在转变作风,多接地气才能求真务实。作风是文风的基础,文风是作风的体现。如果记者脱离实际,不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不会写出感人的文章来。真正的好新闻不是写出来的,是用脚走出来的,是用心采出来的。记者只有深入基层,与广大群众在一起,进行实地调研,才能写出好文章,才能传递群众最真实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改文风,难在创新表达,多下基层才有源头活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也是创造鲜活语言的大师。要想文章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就必须深入实践,向群众学,说实话,说老百姓的话,群众才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宣传报道才会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只有通过精心策划、记者深入基层挖掘新闻素材,创新写作手法,及时进行正面宣传报道等有效的方式,才能汇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例如《生活报七台河版》通过对延续真情、无私照顾孤寡老人的七台河好人李学良的宣传,传播了正能量,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报道的李学良是一位身有残疾、家庭并不富裕的普通农民,十年间收养三位流浪老人的感人事迹。从2005年冬天街头捡回第一个老汉藏青河,到本村赖着不走的卢占山,再到脑动脉硬化的杨连杰,农民李学良将他们视为自己的亲人,不抛弃不放弃,充分展现了人性中最闪光的一面——善良。真实地记述了李学良家庭特殊的生活境遇和李学良心怀大爱的高尚情怀。李学良及其家庭先后被市总工会、市妇联等组织和部门评为“七台河市2013年度第二届新玛特杯孝行之星”、“最美公益善举之家”,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十佳孝贤”(民间活动)荣誉。跟踪报道见报后,引起社会各界对李学良事迹的再次关注。新浪网、黑龙江新闻网等各大门户网站,黑龙江日报等权威媒体先后转载。李学良被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等部门评选为“七台河好人”,李学良家庭受到市委宣传部、市救助中心、百信医药、新大陆鞋城等部门和爱心企业的物资救助。2015年春节前夕,七台河市茄子河区民政局把老人藏青河安置到敬老院,以减轻李学良家庭负担。这样的报道发多了,百姓自然愿意看,也就能变阅读为“悦读”了。

变长稿为短文是地市党报改进的目标。一篇文章的分量轻重、文章好坏与篇幅长短没有关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周敦颐的《爱莲说》只有119个字,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毛泽东同志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魄和豪迈胜过多少洋洋洒洒的大块文章。新华社的长篇通讯《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分为四大乐章几万字,但堪称雷锋精神报道精品中的压卷之作。可见,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我们反对的是无病呻吟,好文章再长也吸引人读下去,而又臭又长的文章只能让人倒胃口。所以写文章该长就长,能短则短。在冬奥冠军王濛的报道上,《七台河日报》作为冬奥会冠军家乡的主流媒体,曾经反复多次刊发有关王濛的报道。从她小时候被七台河短道速滑队选中接受专业训练开始,到后来经过重点培养输送到省队、国家队,最后为国争光夺得世界冠军、冬奥冠军,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奥运赛场上空,每篇报道都洋洋洒洒几千字,连篇累牍,唯恐篇幅不够字数不足使报道不够翔实减轻分量。而人民日报社记者在王濛都灵夺冠后仅发表了1700多字的文章,从王濛小时候从一条小河沟开始学划冰开始直至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的心路历程,语言高度凝练,与之相比,地市报的报道就显得过于冗长,《人民日报》在报道中的惜字如金,字字珠玑,非常值得地市党报学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地市党报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写作的基本功训练,才能写出上佳作品。

办有自己风格的报纸是地方党报改进的目标。地市党报不能成为领导讲话的宣传纸。有的地市党报连篇累牍是领导讲话,成了领导讲话的复印机、播音员、传声筒,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灵魂。要么就板起面孔说教,让百姓读来味同嚼蜡,只能随手弃之。地市党报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就像人要有自己的性格一样,要有自己的表现力,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套话连篇。以《七台河日报》为例,七台河日报在报纸改版过程中,非常注重改变过去不受群众喜爱的领导采访不论新闻价值高低必须上头版或头题的传统习惯,改变过去没有评论的缺陷,提高全社人员对报纸评论重要性的认识。改版之后,新闻价值高的报道,即使有市委书记的动态新闻报道也要为之让路。以新闻价值来评定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刊发的版面和位置。同时着重笔墨加强对报纸评论的报道。一致认为,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没有了评论,报纸也就没有了灵魂。评论写得好坏,影响和决定着报纸的宣传效果。为此,报社社长廉景华同志长年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写一篇评论,从内容到形式,更接近群众。“老方说事”每天刊发在日报一版的左下角,既有亲和力、表现力,又有公信力,写的都是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又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长时700—800多字,短时300—400字,成为七台河日报的名专栏,很多人每天一拿到报纸首先要看一下今天的“老方说事”都说了些什么让人感兴趣的事,成为报纸的“眼睛”。还有报社二版开设“今日放谈”评论专栏,栏目宗旨就是贴近群众,说群众关心的话题,讲群众都明白的道理。深入浅出,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是给老百姓办的报纸,让他们喜欢读,愿意看,从心底里真心接受报纸的观点和看法,从正面引导群众。少用一些居高临下的语言,尤其要杜绝运用假话、空话、套话忽悠群众,要与群众交心,用平实的语言与他们沟通交流。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报必须体现出党的主张,为党和人民群众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

地市党报在办报过程中,要吸取国内外众多媒体所长,面对新型媒体的冲击,我们只有办出拥有自身特色的报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范长江真切感知人民的困苦,才创作出了力透纸背的《中国的西北角》。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新征程上,地市党报的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有危机意识,要让报纸更有性格,更有可读性。只要进一步发扬“走转改”精神,落实“三贴近”要求,在改文风方面创新突破、奋发有为,就一定能书写出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的优秀文章。■

[1]孙瑞岗;改进文风办人民满意的党报;《新闻论坛》;2014

[2]刘晓鹏,傅丁根,吴建群;“走转改”:提升影响力的时代路径——人民日报社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新闻战线》;2012

[3]常征;改文风,党报怎么改?《新闻传播》;2012

[4]王德光,周易;“走、转、改”:党报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地市报人》;2011

猜你喜欢

七台河文风党报
七台河嘉奖“七台河英才”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绿色中国行将三进煤城七台河播绿——绿色中国行重走美丽七台河“引领新时代·万人唱响七台河大合唱”启动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七台河 致青春
浅谈企业报短评的魅力——以《七台河矿工报》为例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