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每一名学生前进——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2015-08-15马云杰
马云杰
(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林业局第一中学)
转眼间踏上教育生涯已经第8 年了,在这几年里,学生带给我无限的欢乐,我热爱他们、感谢他们,是他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体验到了教师的魅力和工作的快乐!其间我与他们一同成长,是他们帮助我在工作中渐渐成熟起来。
九月高一开学,迎来了新的一批高一学生,第一次走进课堂时,面对一张张新的面孔,每人都是开开心心、充满活力的样子。我会想起三年前,上一批学生当时的情况,何其相似。三年前的这个季节,迎来了2011 级新生,那个班级的学生也是这样充满活力,也是带着对高中憧憬和家长的期望聚在了一起。
刚开始上课,课堂十分活跃,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努力参与,每一个学生都是兴趣满满的,有问题学生也不会举手,直接就向老师发问,老师就挨个回答问题,学生学得开心,我课也讲得开心,只是略显得课堂凌乱一些。当一次测试成绩出来之后,我当着大家的面宣读了大家的成绩,有的学生沾沾自喜,有的学生不以为然,有的学生悄悄地低下了自己的头,埋在了桌子上的课本里。之后的课堂上少了一些声音,氛围变的有点像正常的课堂,老师讲,学生听,偶尔提问,发言。讲课的激情也慢慢回落了下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产生如此变化?课上我认真观察有哪些学生与之前的学习状态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后我逐一谈话,总结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因为我课堂上宣读成绩刺激到他们,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伤了自尊心;二是因为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努力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却换不来相应的成绩,失去了动力。
随后的课堂上我重点注意了这些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思考和发言,将问题的门槛设的较低,优先回答他们产生的疑问,他们的学习状态渐渐回升,之前的兴趣和激情又回来了。
本想这回我希望的课堂又回来了,可是另外的一些学生又沉默了,课堂氛围还是不如之前。这回是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觉得课上老师太磨叽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还要提问,明显在耽误时间。他们就在自学的基础上,很快就能够完成这一节的学习任务,之后就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了。
这回的问题更让我犯难了,如何解决尖子生和学困生的矛盾,课上如何能满足尖子生的求知需求,还不能让学困生云里雾里的,只想睡觉。我积极通过贴吧发帖、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以及教研组集体讨论等方法,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我其乐融融的课堂。
我虚心向教研组其他教师请教,大家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尖子生上,有人认为应该重点帮助学困生,还有人认为尽量两方面照顾,让大家都挑不出毛病。最终大家统一的结论就是: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学生产生了差距,应该从这方面入手。
所以我在班级里实行了如下措施:
第一,成立学习小组。小组中成绩好与成绩不好的学生混合搭配,互相帮助。这样就把整个小组的学生利益捆绑到一起,大家一起研究、一起提升。
第二,实行导学案教学,要求学生在新课之前一定要预习、自学,这样就能让学生把差距体现在课后时间里,大家的差距就是预习自学时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同,课上学习的时候就能尽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三,课上多给大家思考的时间,既照顾了学困生的反应慢,又照顾了好学生的自由发挥。
第四,分层次作业。课后作业本上的作业尽量简单,让学困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册题目要求尖子生必须能够独立完成,学困生可以在我讲解之后再完善答案。
第五,多安排自习时间逐个解决尖子生的疑惑和问题,不耽误全班同学的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班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学习状态:课上互相讨论,集体解决问题,课后各显神通,逐渐全班同学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法。高三复习时,学困生能够沉下心来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尖子生一头扎在成堆的练习册中,问我的问题也越来越少。终于在2014 年的高考中大家全部如愿以常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经过这个过程,我认为教师要在班级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不只是引导学生在课上解决一个个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有的学生喜欢上课学习,有的学生喜欢课后学习,有的喜欢老师教导传授,有的喜欢自己去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我们不能让全班同学紧紧围绕在教师身边,统一步伐,千篇一律。要引导学生在符合本人认知规律的、熟识有效的节奏下学习,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今面对新的高一学生,我要在一开始就认真观察大家去发现他们的特点,挖掘潜力。争取尽早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大家能够始终保持新入学时的兴趣和激情。
记得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位美国的校长告诫新来的老师:“如果一位学生学业优秀,你要善待他,他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对社会可能有所贡献;如果一位学生学业良好,你也要善待他,他可能会返校当老师,成为你的同事;如果一位学生学业一般,你更要善待他,他可能会赚大钱,会给学校捐一笔款子;如果一位学生学业很差,而且经常考试作弊,你最要善待他,因为他将来很有可能竞选总统或议员,成为国人敬仰的领袖。”就将这一番话作为我结尾,与大家共勉吧。
黄芳莉.巧抓教育契机:我的教育数学故事[J].读书文摘,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