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积极影响
2015-08-15祁全军
祁全军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第三中学)
语文课程是传播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将我们的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人,激发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的热情,都是高中语文所担负的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每一次面临外国侵略的时候,历史上有过多少仁人志士为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而奋不顾身,英勇就义。但是现在的社会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恢复我们的民族文化迫在眉睫。而语文在塑造学生思想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文中,有着许多精选的优秀诗文。有着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还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神都蕴含在这些不朽的文化中。老师用心灵去教授,学生用心去上课。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进行精神的交流。在品读中接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实现文化地传递。师生真正融入经典文化中。
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锻炼学生自己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民族精神更是引导着学生对传统美的鉴赏,塑造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的的思维方式。就思维方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学思辨的诗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或是有诗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无不受主客观的制约,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高瞻远瞩,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全都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智慧结晶,赏读这些有助于我们以独立的思维方式发展自己,向古人学习,摆脱自己的思维局限。
周国平.如果我是语文老师[J].中学语文教学,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