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5-08-15黄月清

新课程(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图象数学知识知识点

黄月清

(福建闽清高级中学)

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结合起来,能够使枯燥、抽象的数学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认识,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进而使高中数学课堂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这一论题进行具体的探究与描述。

一、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讲授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漠视,学习思维被限制,学习效率也一直处于不理想的状态。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和存储功能,若将它引入数学课堂中,我们就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依靠自身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分析、自主讨论,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

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节内容时,课前,我对班里学生进行了分组,要求各个小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如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空间实物图形,以及它们的结构特征、定义等,并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课堂上,各个小组一起对所调查的资料进行沟通、交流,并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尝试描述出各种空间几何体的定义、结构特征,教师作出最终评价。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新知进行自行探索和研究,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提前熟悉与了解,在正式学习时,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感知,从而为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攻破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教材中很多知识点单纯依靠我们口头语言的讲解及挂图分析,很难达到让学生有效理解的程度,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特征,将它引进高中数学课堂,就能成功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高中数学课堂获得最大收益。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节内容时,对于“函数的周期性”“函数图象的伸缩变换”这些知识点,由于表述结构较为复杂,给学生准确地理解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这时我们就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教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放大、快进、放慢等功能,对涉及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图象进行反复观看,如此便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学习难关,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认识,从而为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思维活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对于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他们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尤其是新课导入环节,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如此,便能在上课一开始就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中有关“函数单调性”的问题时,对于这一概念的导入,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所在城市某一天的温度变化图和股票市场的K 线图呈现出来,然后提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真实问题,如此,便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欲望,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熟悉感、亲切感,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和厌烦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如今,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对于高中数学学科而言,它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形象有趣,使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生动,从而使学生乐于学数学、善于学数学,进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就应努力探索和研究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的合理措施和途径,使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下得以最大幅度的发展和提高。

张剑.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图象数学知识知识点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