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室、庭、园、畴,探究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与情怀
2015-08-15王玲
王 玲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三中〈南区〉)
陶渊明,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解读他的作品,平淡自然,却意境高远,称古今隐逸诗人。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其田园生活与情怀,教师要找到很好的落脚点。
读《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诗人由室而庭而园。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室:①房屋、内室;②家;③妻子;④墓穴。庭:①斤堂;②庭院,院子;③通“廷”,朝廷,宫廷。园:①果园,泛指种树木或蔬菜的地方;②帝王贵族游玩的地方;③帝王后妃的墓地。
我们可以理解:诗人拉着孩子的手走进屋里,已准备了薄酒盛满酒樽,看着庭院的树枝,露出了笑容……再到自家的果园和菜地走走,果园和菜地就在房前、屋后吧。如《归园田居·其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房屋,院子,菜地,果园,这就是平常的农家,陶渊明作品中的田园即是平常的农家场景。
陶渊明把真实、常见的农家场景写成诗文,赋真实以自然,于常见中平淡,成就了自然、平淡的风格。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如《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似乎就是用来形容陶渊明的诗文。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我们来看看陶渊明之前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作《登池上楼》“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池塘、春草、园柳、鸣禽,此四句将景物写得生动、别致,这不是农家生活。
我们再看陶渊明之后王维的田园诗代表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空山、雨、晚秋、明月、清泉、石,更多是文人气息、自然美景,平淡自然也不是王维的风格。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就是真实、常见的农家生活,在这真实、平常的农家生活中,陶渊明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满怀欢喜、喜爱,活泼地展露着他的性情,使得它的作品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这份诗意来自诗人的心性、性情酿就的田园情怀。
“眄庭柯”“倚南窗”“时矫首”“遐观”中的动作“眄、倚、矫首、遐”欢喜、喜爱,活泼是因为“误落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压抑的心性的释放;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性情,这样的诗文,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爱。
然而,陶渊明的高度不只在这里。
我们再看“悦亲戚之情活,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畴:①已耕作的田地,泛指田亩。家里除了有果园和菜地外,还要去耕种西边的田地。
如果说果园和菜地就在堂前、屋后,那田地则离家较远了。有《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如《归园田居·其二》“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真实、常见的农家生活,亦是艰苦,甚而是悲惨的农家生活。
这于农家是一种艰苦,甚而是悲惨的事,在文人、士大夫陶渊明的诗文里却表现为“或命巾车,或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崎岖而经丘。”岖路寻胜的野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生机勃勃的生命;“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平淡亦是真的理性。这样的振拔于艰苦的生活,这样的升华出人生的乐趣,这样的止息于生命的理性,在陶渊明的后期作品中随处可见。陶渊明五十四岁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五十一岁作《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为语文教学的阅读鉴赏,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去作这样一番探究,或多或少能读懂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得到情怀和节操的熏陶。
魏江华.平淡出于自然: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艺术[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