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材料本土化探索——以福州市花巷幼儿园为例
2015-08-15陈芳
陈 芳
(浙江省磐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材料是影响游戏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幼儿活动必不可少的桥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从幼儿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幼儿游戏的资源,有效地挑选和利用当地的特有资源。幼儿园游戏材料本土化,是指幼儿园的游戏材料要源于自然和社会,让游戏更贴近生活,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游戏材料本土化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游戏材料本土化,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具有本土特色的游戏材料,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将其利用到幼儿的游戏里,是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内容的最有效的途径。本土化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幼儿园课程的社会性,突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为幼儿园的游戏和主题活动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游戏材料本土化,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各项能力。如果游戏中选择的是幼儿陌生的材料,幼儿更多会关注材料本身的特性“是什么”,而不是材料在游戏中用途。相反,游戏过程中使用熟悉的材料,幼儿关注的是“用来干什么的”,与身边常见的事物进行接触,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将生活融入游戏,促使幼儿学会观察,增强探究自然的欲望,主动寻找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废旧、半成品等环保材料,学会自己动手制作,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游戏材料本土化,有利于幼儿开阔视野,传承文化。幼儿学习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幼儿园,而是广阔的自然界和社会,学习更为实际、实用的知识。了解家乡的自然、文化、习俗,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爱上家乡的一草一木,培育幼儿爱乡之情。
二、花巷幼儿园游戏材料本土化的情况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古老的坊巷格局保留完整,重点文物、历史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花巷幼儿园就坐落在“三坊七巷”中的宫巷,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环境创设、区域、角色游戏的材料中,体现了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环境创设材料本土化
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强调“怎样的环境,就得怎样的印象”。花巷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首先考虑生活中的本土化材料,为幼儿营造一个本土化的游戏环境。古老的门面透露着历史的悠久;别具特色的班标;装饰走廊的扇子;“三坊七巷”建筑图片设计的围墙等,都体现了幼儿园致力营造与三坊七巷相融的浓厚环境,实施走进“三坊七巷”的特色方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无形中给了幼儿本土文化的熏陶。
2.区域材料本土化
花巷幼儿园的区域设置以三坊七巷和福州的传统文化为背景,运用本土资源材料,构建了具有花巷幼儿园特色的游戏活动区域。建构活动区利用了三坊七巷的建筑特色、古老的巷坊格局、博物馆等资源,投放图片、木砖、木瓦、颜料、刷子、各种盒子包括废弃的木工材料,让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工具创造新的建构模式,小、中班模拟建筑图片来建构,大班鼓励创新。益智游戏区投放的玉米、黄豆、黑豆、绿豆等农产品,让孩子学会分类、数数,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等形式来实现活动区的目的。生活区在小班设置了磨坊,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豆类,引导幼儿观察、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中大班区利用了当地的手工艺品制作特色,提供生活中常见的毛线、碎布条、纽扣、藤条等,重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运动区域材料突出混龄和丰富,五花八门的传统运动项目如跳竹竿、踢毽子、扔沙包、推小车,提供的材料全部来自生活,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愉快的体验。
3.角色游戏材料本土化
花巷幼儿园福州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学讲方言、学唱童谣,开展各色各样的角色游戏。如药店老板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园提供了很多当地的特色药材,幼儿了解药材的种类、药效,游戏中介绍和买卖药材;小吃店老板、水果店老板的角色游戏,提供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小吃模型,幼儿可以模拟制作、分类、销售食品,深刻感受本土文化的特色;小小艺术家的角色游戏有中大班表演的《说唱脸谱》;中班用福州方言、蒲扇表演福州童谣,透着浓浓的地方艺术气息。以本土的民俗文化为资源,为幼儿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游戏背景与游戏特色,让幼儿了解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文化。
三、本土化资源融入幼儿园游戏材料的建议
陶行知提出:教育不能离开我们周围的生活、身边的事物,生活决定了教育。而借助现代化的玩具与游戏场,成人成功地把儿童及其他们的游戏带出了田间地头和街道,脱离了珍贵的本土环境。随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纲要》的颁布,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游戏材料备受关注。幼儿园教师在制作玩具时已经朝着本土化、生活化的方向探索,将本土化资源融入幼儿的游戏材料中,促进幼儿情感、认知、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幼儿园游戏材料要广泛吸纳本土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亦称天然资源, 是指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货物,获取这个货物的主要过程是收集和纯化而不是生产。自然界常见的树叶、贝壳、石头、果壳等,还有生活中废弃的物品,这些在大人眼里毫不起眼的小东西,都可以成为幼儿眼中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材料。游戏材料的样式可以简单,但可创造性要高,幼儿通过简单的材料不断地创新,变成新的材料和游戏,比直接可用的材料做游戏更能获得愉快的体验,有利于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建构区和活动区的游戏材料可以从色彩、形状、线条、构图等方面给幼儿刺激,尽可能地运用本土材料,容易给幼儿启发,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视觉效果的美感,转变为心情的愉悦感。在益智区中提供常见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农作物,让幼儿利用材料学会数数、分类;在生活区提供小磨坊、小吃的制作工具,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学会观察,体验生活;运动区提供高跷、竹竿、毽子、绳子等材料,进行传统运动项目的活动,发展幼儿动作能力;在创意区中可以提供陶艺材料,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喜欢的形状。
2.幼儿园游戏材料渗透本土民间文化
本土民间文化是指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歌民谣、民间艺术等。幼儿园游戏材料本土化,还要体现在游戏材料渗透本土民间文化。我国各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多彩,将本土民间文化渗透到游戏材料,丰富幼儿园游戏内容,有效促进幼儿园本土化建设,让幼儿在本土化环境中快乐成长。本土民间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风格,要有效地渗透到幼儿园的游戏材料中。选择适合幼儿游戏的本土民间文化,利用游戏材料作为媒介渗透本土民间文化,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参与意识,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
建立本土文化资源库,积累本土民间文化。本土民间文化作为幼儿园游戏材料选择的后备资源,体现了本土游戏材料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家园共同合作,让家长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为幼儿收集、贮备本土化的游戏材料,甚至让幼儿自己接触当地的特色文化,用他们的目光去收集有意思的信息和资源,建立一个庞大的本土资源库。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要积极开发幼儿园本土化的游戏材料,广泛吸纳本土自然资源,有效渗透本土民间文化。让幼儿的游戏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喜欢上自己家乡,传承家乡的民俗文化,体现幼儿教育的深远意义。
[1]张爽.谈丰富的乡土资源的好处[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3]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及其方案[M].生活教育社,1945.
[4]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