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学习
2015-08-15靳迪
靳 迪
(河北省武邑中学,衡水 05340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课改的引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正日益重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有效整合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这种“有效性”不应仅是教师“教”的有效性,还应包括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的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需要较强的实践性,为解决问题,学生至少需要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与资料收集等工作.而在高中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进行这一学习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以学习“生态工程”专题(人教版,生物选修3)为例,关于“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内容即是利用网络资源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该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导方式进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先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杂志查阅等来收集相关生态工程的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本小组的研究主题;进而小组成员根据研究主题进一步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提出自己对该主题研究后的设想、结论与建议,即本主题所涉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并撰写相关研究报告;最后,将该研究报告在校园网上贴出、展示,并与其他组别进行交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信息的浏览与检索、电子邮件的使用、Word文档的编辑排版、Photoshop图像处理等均涉及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与信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创新精神培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展
理论性较强是高中生物学科的一大特点.对部分学生来说,部分理论的抽象与晦涩,很难用已有经验和想象感知与理解,根本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学习热情、兴趣与信心等备受打击.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的方面选择利用信息技术以其影像或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虚拟实验操作等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以情境创设来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究与思考等,迅速感知和内化知识,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如在学习必修一中的“光合作用”时,我指导学生在教材研读的基础上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制作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原理的动画演示过程,促使学生为制作好这一过程而不断地研究与体会相关知识与表述,极大地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影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也极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进化为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丰富资源主动进行知识探索的过程;使原本为教师使用的知识演示工具转变为自己使用的获取知识的工具.这一转变,有利于学生在获取信息与加工重构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并形成独特的观点与认知.显然,这种知识获取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展.
三、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师生、生生及与他人的学习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学习中的生生交流及师生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例如借助班级QQ 群的视频教学功能、博客的文档展示功能、微信等工具的即时交流等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学习者之间进行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或者由教师以在线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以教学视频、交流讨论、协作学习、疑难解答、巩固练习、当堂检测、拓展延伸等教学模块,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学习空间,都是非常好的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方式.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实用性,还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更良好的外部支持.如教师利用家长QQ 群、e-mail、微信等工具,可以方便地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又如学校建立智能考评系统与在线检测系统,可以帮助学生随时进行学习检测,也会有效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等.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并不仅限于教师教的方面,还应在学生学的方面同样搭建起良好的桥梁与平台.只有如此,才能使教与学相和谐共促进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有效达成教与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