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2015-08-15李星
李 星
(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深圳 251900)
良好的品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尚在培养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加强教育引导尤为重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的要求,并强调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渗透.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把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个性以及品德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创造性地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为人师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领头羊”的教师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表率作用.教师是学生身边的第一榜样,言传身教才能达到有效的思想教育目标.体育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大部分课程是在体育场上进行的.在教学上,教师以动作示范配合一定的语言讲解为主,学生在所听到动作要领讲解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然后开展正确的练习.这表明,教师是学生直接模仿、感知的对象,教师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首先,教师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的好坏以及专业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强化自我道德修养,提升专业水准,从各个方面为自己的学生树立榜样,为人师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寓教于乐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采用说教的形式,学生大多不易接受,但把它穿插在体育游戏比赛之中,就容易得多.体育游戏比赛都突出一个或几个中心,既有故事性,又有趣味性,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多数体育类游戏中就包含了热爱集体、助人为乐、遵守纪律、勇敢坚强等思想内容,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娱乐中锻炼,在锻炼中感知,受到生动具体的教育和启发.例如,在竞争类的游戏中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团结一致,胜不骄,败不馁.通过努力,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行.只要教师用心,就能把思想教育很好地渗透于体育游戏之中,既发挥了游戏本身的身体锻炼作用,又能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及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建立规范
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身体活动,也因此区别于其他基础学科.但在体育教材中依然可以挖掘出许多与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其中有许多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例如“通过身体素质练习,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足篮排等集体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通过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类教材所涵盖的思想教育理论,根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课程,对学生做到有指导、有目的、有系统地教育,以此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热爱集体、遵纪守法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作风.
单纯挖掘教材内容,只是实现了体育课思想教育的第一步.建立和贯彻课堂教学规范也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体育课安全进行的保障.在开展各项运动之前,教师对学生队形、纪律、热身运动是否到位等检查,不仅能保证教学顺利开展,更能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规范向学生传达组织纪律和安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锻炼身体的习惯性.
四、处理事件
体育课由于本身的特殊性,难免导致在课堂上出现学生受伤或者是学生间口角、肢体上的摩擦,而这些突发事件处理的好坏,往往影响到班级团结以及课堂秩序的稳定.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必须抱着教育为本的心态对待每一件突发事件,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绝不能只凭自己的喜恶和看到的表面情况就断然判定是非.要先对伤害结果及时处理,再对有过错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最后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并诚恳互相道歉.借突发事件,教师还可以教育全体学生,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事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社会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更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鞭策和教学成果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以人为本,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关怀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