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
2015-08-15黄梅森
黄梅森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一、引言
我国的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并安排用于大力支持农业的生产发展,这些支农财政资金具备了特定的功能,也成了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大力支持农村与农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2015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1 号文件发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成了中央1 号文件连续13 年聚焦“三农”问题,也显示了近十几年来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且党中央也一年一年的增大资金投入到“三农”的支持当中。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如何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好、管理好,真正把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实现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了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心工作之一,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政策方针,切实改善农业生产、农村文明以及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事,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二、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拨付财政支农资金的进度比较慢,而且滞留的时间比比较长。二是基层落实中央和省级惠农强农方针政策的举措力度不够。三是对涉农项目的监管乏力。表现在对项目的申报不科学、不严谨,甚至出现少数项目用旧的来抵新的情况。四是支农的重点不是很明显,财政支农资金的平均分配,很大程度上制约与影响着财政支农资金最大限度效益的发挥。五是一部分支农项目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而轻管护的现象,后续过来不到位。六是有些地方与部门对支农项目的制度规定执行不到位,存在财政支农资金违规使用的行为,尤其表现在挤用专项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做其他经费使用。七是个别部门单位存在账务混乱的现象,没有设立专门支农账户,也没有进行专款专用专管。八是监管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不到位,特别是关于违规使用的处罚制度还不完善等。上述现存问题均从不同层面制约和影响着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高效使用,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下。
(一)财政支农资金在投向上还不够科学合理,还没有充分体现公共的需要
虽然财政支农资金在资金投向与范围上做出了调整,尽可能的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然而从整体效果上看,财政支农资金依旧是往生产经营性投资倾斜偏多,有些投资本应该由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来调配社会资金却由政府承担,那些真正由政府投资的项目导致政府却无力承担。与此同时,也现存着财政支农资金的投放比例失调的现象,还有就是财政对投入的项目存在过多包揽的情况,没有真正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配置作用。
(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在管理职能上存在重叠与交叉的现象
在安排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的内容、项目上仍存在交叉与重叠的现象,致使我国政府有关单位部门的职责模糊,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进而造成财政支农项目的建设缺乏科学有效的整体规划,造成农业、农村、农民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此外,处在基层的一些乡镇、村屯的得到的财政支农项目的资金有可能来自上级不同的部门单位,这就容易造成基层可能出现同一个支农建设项目申请多个部门单位的投资,这就有可能给基层项目建设有机可钻,利用重复建设的项目套取支农资金,进而导致产生腐败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各个上级职能部门单位的沟通不足。
(三)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管理不到位
基层尤其是乡镇、村屯,因为财力有限,大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均等上级财政支持后才进行建设,而对争取到的财政支农项目,却普遍存在重建设而轻管理的现象,导致项目建成以后闲置,或者是因为缺乏资金而运转不正常,凸显出了项目后续管护机制不完善,造成项目资金投入建设后而没有得到应有作用的发挥。此外,因为上级部门单位普遍存在项目指标下达迟,申报项目、安排项目均较晚,进而导致项目资金下达较晚,错过有力的施工季节或者导致开工较晚而导致后期赶工,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质量。
(四)有待进一步规范处理账务,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系统
一是在预算的评审、会计的核算、财务的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导致各个地方对财政支农资金的评审、核算、管理等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的规范、有效管理,也与当前新形势下要求规范统一管理的要求相悖的。二是因为对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财经纪律的认不足,致使少数贫困县区、乡镇、村屯出现挪用专项财政支农资金的现象。三是因为个别单位部门的财会工作人员存在业务不精的现象,极易出现对财政支农资金核算不规范的行为,比如说,尚未设置有专门的财政支农资金会计科目,也尚未设立专门的专款专用账户。
(五)财政支农资金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完善
在对财政支农资金监督机制上,目前还严重存在监督缺位、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导致财政支农资金严重流失。尽管针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等出台了大量的规章机制,然而专门针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制度缺乏,并且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存在轻管理、重资金的现象,从而导致各种制度如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制约办法,必然会致使财政支农资金在使用上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无形中加大了管理财政支农资金的难度。
三、新形势下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的对策
(一)需要合理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
根据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以及健全公共财政制度的规范,应当把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提升到法制化层面,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机制的变革,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等长效管理机制的变革,建立健全现行的财政支农资金以及农业财政管理办法,把财政支农资金的适用范围,资金分配比例、拨付程序、使用范围,以及监督管理、预算执行、绩效考评等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将其固定下来,建起一种覆盖全面、分配明确、层次清晰、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系。尤其需逐步消除部门、制度交叉重叠的现象,确保财政支农资金专款专用,用出实效。
(二)需要不断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
须更进一步对现行的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实施调整优化,以促进财政支农资金的全面整合,发挥“集中资金办大事”的作用,并根据轻重缓急合理的安排资金投入项目建设。针对不同单位部门的财政支农资金,需坚持“资金渠道统一归口,资金使用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原则,真正将各单位性质相同、功能类似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在一块,统筹安排使用以解决重复建设与分散使用的难题。
(三)需要不断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管理制度
大力倡导奖补结合、以奖代补等便民惠民激励机制,对部分需要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资金,可以采用一折通、一卡通的形式,足额及时地拨付给农民们。对一些项目需要强化立项审批的,应当提前对项目作好介入,及时进行调研摸底情况,力证项目的可行性。财政部门以及项目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下级的项目申报按程序认真进行审核把关,确保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合规性、真实性、可行性等,避免随意申报与重复申报的现象。对超过50 万元以上的项目,应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组织实施,确保项目的公平、公正,杜绝滥用补助资金的行为。
(四)需要进一步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机制
一需加大财政监督的力度。财政部门须制订关于怎样有效管理与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的机制,并协调财政支农资金在各单位的分配,明确各单位的管理职责。接着也须认真作好项目立项前的前期调研摸底工作,严格地控制好项目的投资规模以及资金的数量,当项目进行建设时,根据项目进度及时拨付款项,全程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二需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通过社会上的第三方以及中介机构等进一步强化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不定期和定期对大型项目组织专项督查。三是须加大惩处的力度。一旦察实重大项目存在违规违法问题,务必依法按照我国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严肃的处理。
(五)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绩效评估和监控机制
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检查和控制,及时对支农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内容、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实施综合考评,并通关激励机制与奖惩办法,保证财政支农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还需要不断明确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支农资金支出的问责机制,层层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问责问效,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以及效果。
(六)需要进一步加大下级与上级、部门与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反馈
一是要加大上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最大限度地发挥主管部门以及各乡村站所等面向第一线、比较了解实际情况的优势,自项目立项的调研摸底、评估、项目实施到监督检查等,均需让它们更多、更深入地参与管理,及时反馈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应对举措,作到早发现和解决。二是须加大对基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关于财政支农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水平,保障每个项支农项目资金跟补贴农民资金均可以及时的落到实处。
(七)需要引入财政支农资金跟踪审计,运用跟踪审计的方式做到全线追踪、点线结合、重点突破
“跟踪审计”即将事后审计变成事前审计,将阶段性审计变成全程性审计,把审计的关口向前移和深化。引入财政支农资金跟踪审计,以涉农项目资金的走向作为重要线索,运用跟踪审计的方式有助于及时实施查处与纠正在资金的管理、使用、拨付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做到全线追踪、点线结合、重点突破,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按时完工,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使审计监督的效果得以体现,切实提升我国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促使预算执行全方位的健康运行。
[1]范桂红.浅谈支农资金管理的现状与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05,(4).
[2]张金评,戴志忠.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的对策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0,(17).
[3]张志鹏,张悦玲,张丽明.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