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产预算管理研究*

2015-08-15韦德贞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13期
关键词:资产部门管理

韦德贞

(玉林师范学院 广西 玉林)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政府对高校办学经费加大了投入,基本上达到了法定的GDP 总量的4%;生均拨款在不断提高;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高校资产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固定资产的结构也日益复杂化。如高校之间的合并、新校区建设、老校区的置换、高校自身的内部改革等,增加了高校资产管理的难度。而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 重购轻管 的思想,对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账目不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闲置的现象时有发生,资产优化配置功能失效,使用缺乏效率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促进资产的使用效能、加强资产保值增值,己成为高校管理部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根据新《预算法》第14 条规定,在预决算批准后,20 个工作日内必须向社会公开。教育部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文件中,也要求高校的部门预算必须公开,这是校务公开的一部分。事实上,预决算的公开程度,还远未达到社会公众所期待的透明,还存在着预算编制不合理、随意性强等问题。本文将对高校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从预算管理视角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加强资产管理方案。

二、高校资产预算管理现状

资产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资产管理是指对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管理行为。由于高校具有公益性,其资产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高校资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预算管理理念不强,监督不到位

至目前为上,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者未规定明确的经济责任及奖惩制度,财权与事权不一致,缺乏外在的约束,使得资产使用者错误地认为可以不承担经济责任,形成 重钱轻物、重购轻管 的理念。由于监督不到位,对待资产预算管理,管理者是不够重视的,造成编制预算是一回事,预算执行又是另一回事,预算基本上属于领导预算,对单位领导没有约束力,随意性强。因为领导是不愿意在自己头上套上 紧箍咒 的,这也预算管理实施效果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高校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目前高校在预算编制中,基本上采用 基数+增长的预算方法。这种方法基本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对增量部分没有认真分析其必要性,而是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对资源进行再分配而已。由于预算分配的资源多来源于财政拨款,其公益性,无偿性,使得各部门趋之若鹜,使得预算欠公平、公正,不科学。

3.各部门参与程度不高,协作力度不够

据了解,很多高校的预算管理都是由财务部门组织并实施。其他部门仅是提出本部门本年度所需要的预算而已,并没有真正参与预算编制。而本部门的申报的经费预算也没有经过充分论证、计算和调研。最终下达的预算结果基本上也是由财务部门说了算。这样很难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不利于预算的执行和考核。

4.配置不合理,没有科学的论证

目前,在资产管理中资产的配置没有健全的配置标准,资产预算管理无法得到严格的控制。 重购轻管 现象普遍,资产的采购超标、随意、损失浪费等问题较为突出。

5.资产管理 条块 分割严重,缺乏共享机制

据了解,目前广西大部分高校资产管理的系统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了。例如,财政部门力推的固定资产软件与教育部门的使用软件没有互联互通,核算统计口径不统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为六大类,而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上报的数据则按十六大类,客观地造成障碍,增加管理难度,容易造成账目混乱不清。各部门掌握的数据也就不够准确,无法及时了解实际情况。

6.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对高校的资产预算管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预算管理的好坏没有评判标准,约束机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预算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有部分高校引入绩效评价机制,但其评价结果仅停留在信息反馈和情况通报层面,大部分没有在下年度预算安排有所体现。预算执行中,节约没有奖励,超支也没有相应惩罚措施,预算形同虚设。无须承担任何责任特点,客观地给各部门以假象,为了小集体利益而拼命争夺资金,客观地加剧资金分配矛盾,进而影响资产资金的效用,不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促进高校资产管理的对策

1.创新管理理念

在资产预算管理中领导的管理理念创新尤为重要。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高效的资产管理是建设 节约型 校园的重要基石,对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它将决定单位的资产预算管理是否科学、有效。

新《高校财务制度》第四条要求高校:合理编制学校预算,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学校决算 ,因此,高校领导要打破传统预算管理思维,更新预算管理理念,深化预算管理的认识,重视预算管理,细化预算内容。

2.全员参与,鼓励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

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单位或部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目标性和系统性要求全员参与,因为资产预算涉及到单位的方方面面,也需要基层员工的参与,只有领导带头严格执行,预算指标才会得到认同;而员工的参与,让他们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广大他们的积极性,会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更加科学,更为有效,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更加顺畅,进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3.努力建立本单位的资产配置标准,重视购后管理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标准体系,重点是资产配置标准体系、资产消耗、更新标准体系、各项费用定额标准体系等,注意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改变过去 基数加增长 的预算模式,引入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制定中短期资产配置计划,建立跨年度平衡机制,以各部门存量资产的质量、数量和类型等依据,每项资产的存量、增量力求有科学的论证、评价,有效地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在源头上控制资产配置的不均衡。重视资产购后管理,减少损失浪费,避免使用效益效率低下,有效地引导资产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目标迈进。

4.强化预算监督机制,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

预算公开是强化监督的重要举措。高校使用财政拨款(即是使用纳税人的款项),理应向社会报告各项情况,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因此,高校要创新资产监管手段,力求 细化、动态、准确 ;应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一经批复,不得随意追加或调整。如确需调整,必须严格按预算调整程序进行。完善 一把手 工程制度,严格执行 三重一大 机制,促进管理创新。

5.打造资产管理平台,建立资产数据共享机制

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资产管理系统纳入 数字化校园 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彻底资产管理信息 孤岛 现象,实现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跟踪控制,提高管理能效。

6.完善资产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高校应引入绩效评价机制,促进事权与财权统一,实现 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存量 目标。绩效评价是衡量预算管理好坏的重要环节。通过绩效评价,发挥预算的指挥棒作用,达到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的目的。只有把好的制度,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才能促进事业的发展。

资产预算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高校资产预算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找出现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发挥资产应有的效能。

1.于帅.资产预算管理问题探讨.东方企业文化,2013(7).

2.王丹.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策略探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3.杨年立.基于预算管理导向的高校资产管理探讨.会计之友,2013(3 中).

4.张楠,程现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对策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5(06).

猜你喜欢

资产部门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