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特别人群急救技能培训
2015-08-15
协商论坛 2015年10期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强,心脏骤停、心脏猝死、心肌梗死等大量的突发事件直接危及民众的生命安全,医院急救室接诊的突发心脏病患者逐年增多,发病人群也由老年向中青年蔓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75%的猝死发生在医院之外。根据急救常识,病人发病最初的3~5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期,可通常大家只会给120打急救电话,患者身边亲人或周围人不会自己利用急救技能去及时施救,一些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基本的急救技能及常识没有达到社会普及程度,急救的“黄金5分钟”有效时间没能及时利用,使一些有望获救的患者丧失了生命。在我国此类病症医院之外挽救过来的比例不到3%,而在发达国家一些城市成功率可达30%。因此,向社会普及公共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刻不容缓。省政协委员张景林建议:
一、卫生部门对警察、出租车司机、机关事业单位、教师等急救技能进行宣传普及,部分行业应将急救技能作为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资格证发放时予以考核。
二、医疗卫生部门协同教育部门向中学生普及一般逃生急救常识,包括灾难及火灾逃生、应对突发事件、外伤处理、徒手心脏复苏等,并加强宣传,提高在校学生珍爱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