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里圈外

2015-08-15谢燕青

茶博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圈外人茶友圈外

圈子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

一群爱茶的人在一起,自然而然形成了茶圈。这是茶和人碰撞之后,天然形成的延伸,吸引着圈外人的目光。

当确定做一期关于茶圈文化现象的主题时,我和大家聊起这个圈子,几乎所有人都是一个反应:认同茶界存在着很多个不同的圈子,圈子有差异也有交集。茶友会、微茶楼、亚茶会、天下茶友、中国茶馆联盟……茶圈的形态不尽相同,有官方,也有民间的;有线上,也有线下的;有不限性别,也有只限女性的;但圈子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欢喜茶。

我知道圈子,首先是从认识圈子里的人开始的。爱茶之人间似乎没有陌生人的概念,两个素未谋面的人,碰到一起,聊起关于茶的话题来,滔滔不绝。在一次采访中,一位采访对象向我讲述了她只身一人在云南的经历。一路经陌生人介绍,从丽江到西双版纳到易武,在两个陌生的收茶人的建议下,与他们一起深入寨子,感受体验当地的茶与茶文化。她说,当时载我来的师傅不放心我,让我和他一起回西双版纳,可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和茶人在一起。

爱茶的人,心不坏。这多半是茶圈文化形成的前提。那么问题来了,一群好人聚在一起干嘛?

答案是玩。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听人介绍茶时,动辄就从遥远而悠长的过去说起。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似乎在人们心中有点厚重,也有点呆板。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和一个个圈子接触之后,我发现,茶圈里的人,是一群最爱玩,最能玩,最会玩的人。

这次采访过程中,当问及为什么加入这个圈子时,我惊讶的是,有些人的答案是因为好玩。圈子提供了茶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茶的传统认知。茶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原来茶也可以这么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对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加入,从而参与不同的活动,重新定义自己对茶的认识。

茶圈,成于圈,有时也毁于圈。圈子一旦形成,慢慢就会固化,集中于一部分人群,变成了自娱自乐的行为。我们一直努力在弘扬茶文化,在一个互联网时代,却收效不大。原因之一也许正是因为受困于圈子,太过专业的设定让圈外的人敬而远之。

不过,可喜的是,专业人才混圈子的做法正在慢慢改变,现在,更多非专业的人有机会进来。去茶叶的原产地游学、四种十服法的新玩法、抹茶苏打调饮体验,借助互联网,在微博、微信上建圈子,强互动。真好,茶圈的壁垒正在慢慢打破,使得一窍不通的圈外人有机会接触茶,从而爱上茶。

茶圈,我想将来应该会是,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也不想出来。□

猜你喜欢

圈外人茶友圈外
历史人类学文化透镜下的学校教育
意大利:一盏清茗酬知音
上海:与一席茶悦然相对
科创板的圈外人
“圈内人—圈外人”关系与博物馆的社会生成(上)
“圈内人—圈外人”关系与博物馆的社会生成(下)
享受春天的味道——“当代贵州茶友会”活动侧记
拨琴焚香,茶友共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