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皿”部字研究
2015-08-15马惠隽
○马惠隽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说文》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编排成540个部首。其中“皿”部字共有26个,重文3个,包括:皿、盂、盌、盛、齍、 、盧、 、盄、盎、盆、、盨、 、 、醯、盉、益、盈、盡、盅、盦、昷、盥、盪、盋。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的“皿”部字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皿”部字的编排体例
皿,《说文》:“飯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意。凡皿之屬皆从皿。讀若猛。”古文字形像或有耳、或无耳的盛器。王筠《释例》称此字“上口圆,下底平,中以像腹”。康殷先生认为即盘的本字,金文或从金旁。
“皿”部字的编排顺序是先编排部首字,然后是其他字。皿是部首里其他字的形旁。“皿”部字的排序原则总体上是“先实后虚”,即先写实物再写虚物,如下:
盂:飯器也。从皿亏聲。
盌:小盂也。从皿夗聲。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聲。
齍:黍稷在器以祀者。从皿齊聲。
盎:盆也。从皿央聲。
盆:盎也。从皿分聲。
盨: 盨,負戴器也。从皿須聲。
醯:酸也。作醯以 以酒。从 、酒並省,从皿。皿,器也。
盉:調味也。从皿禾聲。
益:饒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
盈:滿器也。从皿、夃。
盡:器中空也。从皿 聲。
盅:器虛也。从皿中聲。《老子》曰:“道盅而用之。”
盦:覆蓋也。从皿酓聲。
昷:仁也。从皿,以食囚也。官溥說。
盥:澡手也。从 水臨皿。《春秋傳》曰:“奉 沃盥。”
盪:滌器也。从皿湯聲。
盋:盋器。盂屬。从皿犮聲。或从金从本。
二、“皿”部字的解说体例
许慎在《说文解字》的“皿”部字下共收汉字25个,普遍采用的解说体例就是先释字义,再释字形,后释字音。如:盎也。从皿分聲。步奔切
(一)解说字义的方法
1.义训
(1)用同义词解说字义
盎:盆也。从皿央聲。
盆:盎也。从皿分聲。
(2)用近义词解说字义
益:饒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
(3)以共名释别名
2.声训
直接用同音字或双声、叠韵字作训释,明确命名的由来。如:
昷:仁也。从皿,以食囚也。官溥說。(叠韵)
3.义界
给词义作定义式解说,用词组、成语阐明一个词的意义界限。
(1)描写式
对事物形象、状态进行详细描写。如: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聲。
(2)标明属别式
以类别关系标明义界。如:
盪:滌器也。从皿湯聲。
(二)解说字音的方法
1.反切注音法
反切注音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例如,盉:調味也。从皿禾聲。戶戈切
2.读若某
(三)解说字形的方法
1.象形字(标志:象形)
皿,飯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意。凡皿之屬皆从皿。讀若猛。
2.会意字(从某从某)
盈:滿器也。从皿、夃。
3.形声字(从某某声)
盪:滌器也。从皿湯聲。
(四)其他解说方法
《说文解字》中除了运用各家普遍采用的解说体例,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的解说方式。
1.解说中的“一曰”、“或曰”
在《说文解字》中,我们也会看见“一曰”、“或曰”这样的解说方式。出现这样的术语就是有另一种解释的意思。“一曰”、“或曰”的作用是解释该字的意思存在两种说法;事物存在别名;字形存在别的形体以及声音存在差异。“皿”部字中有一处采用了“一曰”的解说方式,说的是声音存在的差异。如:
2.引用书证解说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还常常引用书证对汉字进行解说。“皿”部字中采用《老子》、《春秋传》的书证解说其部下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如:
盅:器虛也。从皿中聲。《老子》曰:“道盅而用之。”
盥:澡手也。从臼水臨皿。《春秋傳》曰:“奉沃 盥。”
3.某某说,某某曰
《说文解字》中还会出现“某某说”、“某某曰”这样的解说方式。如:
昷:仁也。从皿,以食囚也。官溥說。
4.凡某之属皆从某
《说文解字》中还会用“凡某之属皆从某”说明一部之首。如:
皿,飯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意。凡皿之屬皆从皿。讀若猛。
三、“皿”部字的分类
(一)按造字法分类
“六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许慎受刘歆的启示,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六书”分别下了定义:“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其中前四种属于造字法,也就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
《说文解字》中的“皿”部字,按造字法分类如下:
1.象形字:1个,如“皿”。
2.形声字:20个,盂、盌、 、盧、 、盄、盎、盆、 、盨、 、、盋、盪、盛、齍、盉、盡、盅、盦。
3.会意字:5个,醯、益、盈、昷、盥。
(二)按意义分类
1.器皿类共有18个,包括食器8个:皿、盂、盌、盧、 、盨、盦、盋;炊具2个: 、 ;茶器1个:盄;涤器3个: 、盥、盪;盛水器3个: 、盎、盆;盛酒器1个:盉。
2.放在器皿中的粮食2个:盛、齍。
3.与器皿有关的字6个:醯、益、盈、盡、盅、昷。
四、“皿”部字行废情况研究
汉字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词的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会发生变化。词义发展变化的类型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本文通过《说文解字》“皿”部字和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相关“皿”部字进行比较并加以分析、研究。
(一)仍旧在使用的“皿”部字
1.古今词义相同。皿,器皿,某些盛东西的日常用具的统称,如缸、盆、碗、碟等。
盌,盛饮食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如饭碗、茶碗等。
: 子,名词,烹饪用具,周围陡直的深锅,一般用沙土烧制,也有铁制的,如沙 、瓷 等。
盎: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
盆:盛东西或洗东西用的器具,口大,底小,多为圆形。如花盆、脸盆等。
盨,古代盛食物的铜制器皿,有盖和两个耳子。
盉:古代温酒或调节酒的浓淡的器具,形状像壶,三足或四足。
益:动词,增加。
盈:动词,充满,多出来,多余。
盦:古时盛食物的器具。
盋,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如饭盋,乳盋。
2.词义发生转移。盂,古义是一种大型的用来盛饭食的器皿;今义:盛液体的敞口器具,如水盂、痰盂等。
“盛”古义是指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黍、稷等祭品,今义:(名词)盛器,盛东西的器具;(动词)把东西放在容器里,容纳。
“盧”古义指盛饭的器皿;今义(卢),姓。
“盅”古义指器皿空虚,今义:(名词)饮酒或喝茶用的没有把儿的杯子,如酒盅、小茶盅。
盪,古义指涤器;今义:(动词)摇动;摆动;无事走来走去,闲逛;洗;全部搞光,清除;广阔,空阔,平坦;(名词)姓。
3.词义扩大。“盡”古义指空,空无。今义:动词,完,全部用出,用力完成,达到极端;副词,全,都;所有的;<书>死亡。
盥:古义指洗手。今义:名词,洗手洗脸用的器皿。动词,洗(手、脸)盥洗。
(二)废弃不用的皿部字
以上从编排体例、解说体例、分类以及行废情况四个方面对《说文解字》“皿”部字进行了分析,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对《说文解字》的其他部字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更好地了解这部文字学的奠基之作。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殷寄明.说文解字精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刘莹.《说文解字》火部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曾丽.《说文解字·皿部》与中国古代文化[J].才智,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