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惯用语的隐喻理解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研究——以“吃+NP”类惯用语为例

2015-08-15○祝

语文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惯用语现代汉语比喻

○祝 敏

(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437000)

一、引言

汉语口语中的惯用语短小精悍生动形象、风趣诙谐,颇受人民喜爱。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常无法合理地解释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些教师要么以“习惯用法”以蔽之,要么只针对学生碰到的某些惯用语进行单个解释,没有让学生系统全面地理解惯用语的含义,从而也就无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将新的语言材料和现有的认知知识相互联系的能力,这就是通常说的不能举一反三,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隐喻理论则在揭示本族人习焉不察而外族人迷惑不解的语言现象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就从“吃X饭”如“吃青春饭”、“吃软饭”着手对“吃+NP”类惯用语的结构和语义语用进行隐喻分析,希望能有效地帮助对外汉语惯用语的教学。

二、惯用语与隐喻

杨知文在《谈惯用语》中对惯用语下了一个定义:“惯用语是口语中常用的一种固定词组,它的意义都是比喻义和引申义。”这个定义其实就说明了惯用语的语义基本是隐喻而来的。隐喻通常是将认知中的意图式从具体的认知域投射到抽象的认知域,通过隐喻可以构造更为复杂的概念,这也为语言的多义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可能;反过来隐喻也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语言机制和认知过程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在语言理解和解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先分析“吃X饭”类的惯用语。

限定词X可以是名词,如“吃青春饭”、“吃大锅饭”、“吃国饭”;也可以是形容词,如“吃闲饭”、“吃安稳饭”、“吃辛苦饭”。当X为名词时,“吃X饭”可直接转换为“靠(用)X吃饭”,即X表示吃的抽象的工具。如:“吃力气饭”是靠力气吃饭的意思;“吃国饭”是指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也就是靠国(家)吃饭的意思;“吃大锅饭”则是由用大锅吃饭引申来的。当X为单音节形容词时,大多是由靠他人吃饭之意隐喻或转喻而来的。如靠女人吃饭不说“吃女人饭”而说“吃软饭”;“吃干(白)饭”并非是吃煮干的米饭,而是比喻除了吃饭什么事也不做。当X为双音节形容词时,X一般是省略了中心词的定中短语的修饰成分,如“吃太平饭”指靠太平的日子/社会/工作吃饭;“吃辛苦饭”其实就是靠辛苦的劳动吃饭;“吃安稳饭”意即靠安稳的工作吃饭。

这里的“吃”已经不是单纯的“进食”之意了,而是隐喻为“靠……吃饭”进而抽象成“靠……生活”了。

我们再来看“吃+NP”类惯用语,可以感受到“吃”的神通广大,除了表示具体的“进食”意义,还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词典》、《现代汉语语义活用词典》等等都搜集了许多由“吃”构成的惯用语俗语。当然“吃”的意义也很复杂,有“进食”义如“吃闲饭”,有“信服”义如“吃名牌”,有“遭受”义如“吃闭门羹”,还有“挨、受”义如“吃黄牌”,“接受取得(利益等)”义如“吃回扣”等等。总之,“吃”的意义越多,它被使用的频率也就越高,后面可带的名词性宾语越丰富。

我们还发现,“吃”的生命力和能产性相当强,后面的NP宾语可以和时代紧密相关,由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些新名词很多可以充当“吃”的宾语以构成人们经常使用的惯用语。如“吃大本”中的“大本”指商品粮供应凭证,借指吃商品粮的、有城镇户口的人,反映计划经济时代特征;国家规定的职工因长期生病、因公致残等应享受一定的待遇即“劳保”就可以做“吃”的宾语,“吃劳保”指职工享受劳保待遇;在经济大潮中出现了“回扣”一词,产生了“吃回扣”一说;还有足球术语“黄牌”“红牌”也可以被“吃”;当宴请之风兴起时接受个人或单位的宴请就叫“吃请”;侵吞国家下发的扶贫款谓之“吃贫”;近年来出现的自动取款机往往也会“吃卡”(当然,这个词能否成为惯用语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等等。这些都表明“吃”这个动词已经组成并且还将组成大量的惯用语。而这些惯用语恰恰是老百姓乐于口头使用的,也是报纸杂志以及各种文学作品广泛采用的。

“吃X饭”类惯用语绝大多数表示的仅仅是“吃饭”这一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其中暗含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或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批判甚至嘲讽。另外,表示这种意思的有“吃皇粮”、“吃白食”等几个词,它们后面没有“饭”,但有“粮”“食”等意义类似“饭”的词。非“吃X饭”类绝大多数表示的则是比“吃饭”更高一级的生存方式,通常指捞取不正当的利益,或是靠某些东西生活得更好,已经引申为一种反映人的精神品质的行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与“吃大锅饭”相反的“吃小灶”。“吃小灶”的原意是少数身份特殊的人在精致烹饪的小规模餐饮单位就餐,后比喻给予特殊照顾,增加投入。由此可看出,“吃小灶”已不仅仅是为了糊口,而是有“特殊”的照顾。与此类似的还有“吃大项”,比喻在投资数额大的工程建设项目中进行徇私舞弊活动;“吃贫”,比喻侵吞国家下发的扶贫款的行为;“吃私”指暗中接受别人的好处;“吃会”指借开会之机大吃大喝;还有“吃回扣”“吃公”“吃大本”等等。另外有一些可以说根本就与“吃饭”这一生存义无关,如“吃马屁”就比喻某些人喜欢别人对自己谄媚奉承;“吃飞(干/寡)醋”是比喻凭空嫉妒;“吃豆腐”指调戏妇女的行为。

“吃X饭”这类惯用语多表贬义或中性义,至少也是包含了同情的。如“吃现成饭”就是比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吃白相饭”是方言中比喻不务正业,游荡为生的人的,明显含有贬义。而“吃辛苦饭”则含有同情别人为生存辛苦劳作的意思;“吃太平饭”是说过一种太平日子,清淡无为。这些都表示中性义。和“吃X饭”一样,其他“吃+NP”类的惯用语大多表示贬义,少部分表示中性义。其实这也是大部分惯用语的一个共性。

三、隐喻与文化

隐喻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隐喻植根于文化,文化影响着隐喻。

为什么诸多惯用语用“吃”而不用“喝”,显然文化是其主要因素。中国的“吃”文化是举世闻名的,“喝”文化影响虽然也比较深远,但相对于“吃”而言就逊色多了。人可以不喝茶不饮酒,但绝不能不吃饭。吃是人们生存下去的基础。所以,“吃饭”在话语中就隐含“生活”之意。这种隐含又是汉语文化背景的反映。在汉语里,没有什么词能比“吃饭”更准确地隐涵“生活”义了。陶红印(2000)对“吃”和“喝”在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做过统计,证明“吃”是一个使用率绝对高于“喝”的高频动词。自然而然地,人们潜意识里就将“生存”义隐含在“吃饭”中了。

另一方面,“吃+NP”类惯用语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有些短语不用“吃”还很难换用别的词。如“吃回扣”换成“拿回扣”显然失色不少,全然没有了“侵吞”的霸道占有之意。“吃”的高产性也符合言语配置的经济原则。总之,用“吃”隐喻,意思通晓明了,幽默有趣,也不必造出艰涩的新词让人一时难以接受和记忆。

四、对外汉语中惯用语的教学

正因为惯用语更多反映了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惯用语的解释要更多地结合社会文化现象和隐喻理解。张善升(2003)认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知识及其认知结构的互动能力,这就需要将认知理论渗透到语言的学习上,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语言能力和现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应基于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构建自己的知识,让语言在认知过程中产生,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

我们以“吃X饭”为例设计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的教学案例。

首先,学生一定是学过“吃饭”一词的。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讲解“吃”在中国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各种各样关于“吃”的文化,让学生理解“吃”的重要性、多样性和延伸性。

接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写出一些包含“吃X饭”的句子,先简略讲解一两个惯用语。然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其他类似惯用语在句中或文中的意思。如:

模特是一种吃青春饭的职业。

中午我不回家吃饭了,在单位吃食堂。

他是靠吃回扣发财的。

……

之后,对学生的猜词进行点评,尤其是无意中运用了隐喻理念进行猜词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并将这种隐喻意识贯穿到每个句子中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最后,在确保这类惯用语已经被学生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课堂操练。让学生有意识地说一些包含“吃+NP”类惯用语的句子。此时,可以使用某些图片或视频片段设置语境,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惯用语进行表达。

总起来说,这样的讲解涵盖四个步骤,图解如下:

中国人的“吃”文化⇒略讲“吃+NP”类惯用语的意思⇒请学生自己推测具体语境中“吃+NP”类惯用语的意思⇒教师更正并评价⇒课堂操练,用“吃+NP”说出或写出正确的句子和短文。

通过讲练结合的手段,将隐喻意识不知不觉中引入学生的理解过程,对他们学习惯用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2]于根元.现代汉语新词词典[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3]张黎.现代汉语语义活用词典[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99.

[5]王国安,王小曼.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6]陶红印.从“吃”看动词论元结构的动态特征[J].语言研究,2000(3).

[7]江蓝生.被动关系词“吃”的来源初探[J].中国语文,1989(5).

[8]杨知文.谈惯用语[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9]邢福义.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0]黄锦章,刘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1]姚婵莉.谈三种隐喻观的比较-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12]林伦伦,朱永锴,顾向欣.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1978~2000)[M].花城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惯用语现代汉语比喻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比喻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探析
论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同语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