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的生成性
2015-02-26王悦婷
○王悦婷
(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067000)
关于语言的生成性,一般认为Humboldt首先提出语言的“创造”,把语言看成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Chomsky继承前者的观点,把“生成”运用到语言分析中,创立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体系,通过有限的规则系统说明无限的句子。
事实上,早在我国东汉时期,许慎就已经开始注意到语言的生成性。他在《说文解字·叙》中将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字”定义为“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语言生成性的论述,意味着古人用人与物的生命繁衍来隐喻语言的生成机制,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开放系统。
一、字的地位
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这是汉语自身发展的必然。
汉语最早出现的语言单位是“言”,是人们从音响角度感受和认识语言的结果。当古人把“言”离析开来分别认识,将某一语音片段和现实中的某一对象联系起来的时候,出现了“名”。“名”反映的是对象或概念的语音形式,着眼于语言符号的物质外壳,关注的是语言和实在之间的关系,因此它无法反映汉语和汉字的关系。在“名”之后,出现了“字”。
字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既是书写单位,又是语言基本结构单位。我们习惯上认为字是记录汉语的汉字。但在古人眼中,字不单指书面语,和名并不存在明显界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中“名”和“字”就属于同义対举。
从更深的层面上看,字首先是就汉语基本结构单位而言的。徐通锵认为“口说的字就是汉语中由一个音节表达一个概念的那种结构单位”,“它是汉语音义关联的基点,是现成的结构单位;一个字一个音节,离散性或封闭性很强,形成‘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意义单位)’这样的结构格局”。此外,字是视觉符号,相对于名这种听觉符号的稍纵即逝,更易于个体识别和分析。因此,以字作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可以揭示汉语和汉字之间水乳交融的内在关系。
《说文解字·叙》中提到,“字是经艺之本,本立而道生”。这实际是一种以字为本位来认识和把握汉语的方法。《说文解字》立足于字研究汉语,标志着字作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最终确立。
二、“字”的生成性及其表现
“字”小篆形体为 ,《说文解字》云:“字,乳也。”其本义是生育、生殖。《说文解字·叙》中指出:“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所谓孳乳即生育、繁殖。可见,用“字”来充当古汉语基本结构单位,意味着古人已经意识到语言系统的运作和生命的繁衍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生命的繁衍是父生子,子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尽;字通过组合,可以生成字,可以生成词,还可以生成句子,有限的字可以生成无限的语言单位。这就是字的生成性。
生成性是字作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本质特征,概括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生成字、生成词、生成句子。
(一)生成字
生成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造汉字的过程,由独体的文生成合体的字。
汉字的构造可以分为临摹和孳乳两个阶段。最初,古老的象形字采用临摹的方法构造而成,如“日、月、水、火”等,是用文字的线条把具体概念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但当人类社会进步、人们要表达更为复杂的概念的时候,这种方法就显得笨拙不经济。于是,人们开始使用孳乳的方法,将独体的文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不同的字。例如,不同字符的组合:明、甜、休、初、漫等,同字符的组合:林、从、步、森、磊等。
据统计,《说文解字》中9353个小篆字形是由约400个字符组合而成的,其中80%的常用字,是以几十个构形最简单、最常用的独体字为字符的。
(二)生成词
古代单音词居多,一般情况下,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所以,前面讨论的生成字的过程也就是生成单音词的过程。这里要讨论的“词”,确切说是复音词。
汉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双音节化趋势,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中复音节词占优势。这些复音节词有一部分在古汉语中有对应的单音节形式,有一部分表达的是古汉语中没有的概念和对象。但是无论是哪类复音节词,都不是新造的,也是不通过增加新的音节的方式实现的,而是完全利用固有的单音节,用组合的方式生成的。
简单来说,词语生成的形式规律可以根据核心字的位置分为三种类型:
a.核心字居后,如:马——鞍马斑马骏马劣马驽马野马烈马
b.核心字居前,如:水——水表 水彩水车水果水利 水流水仙
c.重叠,即核心字与所组配的字相同,如:妈妈家家人人常常刚刚说说听听
根据构词类型,字生成的复音词包括单纯词和合成词,其中,单纯词占少数,多为音译而来,如“葡萄、哈达、奥林匹克”等,而合成词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复合式。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有五种生成方式:
①联合型。意思相近或相对的两个词根组合,例如:同义:休息制造声音根本周全完整朋友儿子类义:江山眉目岁月领袖心肠血汗骨肉笔墨反义:动静来往早晚开关始终横竖买卖是非偏义:忘记窗户睡觉国家质量糟粕人马利害
②偏正型。前面的词根修饰或限制后面的词根,例如:少女红旗金鱼火车马路雪白漆黑粉碎火热笔直
③补充型。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例如:提高说服推翻戳穿延长人口车辆书本马匹枪支
④动宾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支配的事物,例如:
管家司机理事起草举重站岗美容注意动员挂钩
⑤主谓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陈述前一词根,例如:
地震日食雪崩月亮年轻眼馋心醉心疼胆怯肉麻
(2)附加式。由一个表示意义的语素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语素构成,即词根和词缀的组合,例如:
老*:老虎 老乡 小*:小王小李*头:石头木头*子:刀子瓶子
第*:第一第二 阿*:阿姨 阿爷*者:记者作者*儿:花儿鸟儿
(3)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的语素相叠而成,例如:爷爷哥哥仅仅偏偏刚刚看看
汉语词汇的复音节化标志着字已经成为汉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成手段。
(三)生成句子
生成是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汉语从有限的字生成比字的数目多很多倍的词,但还未及无限,真正无限的是句子。
句子可以由字或字生成的词与其他字组合而成,也可以由字直接生成。例如:
——你明天带我去游泳好吗?
——好。
有限的字或词组通过组合、聚合关系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你明天带我去游泳好吗”这个句子是“你”、“明天”、“带”、“我”、“去”、“游泳”、“好”、“吗”这几个字、词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语言的链条上的一种组合形式,还可以组合为“我明天带你去游泳好吗”;各个字、词也都有自己词性、语法功能上的聚合关系,例如,“游泳”可以替换成“玩”、“爬山”、“踢球”等,替换后会生成不同的句子。
字在生成句子和生成词语中遵循的是同一套构造规则,它是汉语无限运用的有限手段中最根本的手段。掌握了字的词汇组合规律,也就大体了解了组字成句的规则。
三、字的生成性与印欧语生成性的比较
每种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成机制,字生成反映了汉语特有的生成机制。
印欧语的生成性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中。Chomsky认为语言是由语法生成的,人脑中的语法是人们理解和创造句子的机制,它体现了无限潜在的句子的特点。所以,印欧语的“生成”,就是通过有限的语法规则系统说明无限的句子。而汉语字的生成性是双重的,字不单单生成句子,还生成词语,而且,字生成的优势主要突出表现在词汇方面。例如下表,汉语只需要8个字就生成英语要用23个词才能表达的概念:
?
此外,汉语中词汇的生成和句子的生成具有同构性,使用的是一套规则,不论字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语法结构关系大体一致,联合、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这五种汉语基本结构关系,词、短语、句子都有。例如“月亮”、“将军”这两个词语分别与主谓句、动宾句同构。而印欧语言语法系统里,词法和句法是两套规则。
总的来说,字作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最重要的不在于它是音、义、形的结合体,而在于它是生成其他语言单位的基本要素。它反映了汉语特有的生成机制,成全了汉语整个语言系统的高效、经济运行。
[1]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中华书局,1999.
[2]徐通锵.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3]杨自俭.字本位理论与应用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4]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99.
[5]王力.中国语言学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徐通锵.“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J].语言文字应用,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