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教法探析

2015-08-15浦培根

语文天地 2015年31期
关键词:史记文言研究性

浦培根

选修课与必修课有很大的不同,选修课重视对必修内容的梳理和巩固,注重拓展,强调探究,着眼于发展和提高。其内容和形式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学生人数也不像必修课那样固定。选修课贵在一个“选”字,可以选教学材料,可以选教学重点,可以选教学方法等,目的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养。所以教师在上选修课时要特别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的把握

作为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化论著系列的选修课本,《史记》单独设置一个模块,这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尝试,且“文”“言”并重,人文气息浓郁,文言知识丰富,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魅力与艺术魅力。选读这部追求“历史与人性”的伟大著作,有便于学生从中汲取中华智慧,开拓文化视野,提高探究能力,提升研读文化论著的能力。

笔者认为《〈史记〉选读》的教学应该是既重基础又重人文。首先,应该明确它是文言文,应按照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进行,与学习必修教材文言文稍有不同的是,教师更要注意文言知识、文言现象的积累,尤其要注重积累反思与实际应用的训练。其次,应该明确它是文学,应结合文本研读,指导学生体验波诡云谲的历史事件,解读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欣赏司马迁叙事、写人的写作手法。第三,应该明确它是文化经典,在重基础性的同时,要适当偏向于人文性的探讨,用研读的目光和探究的态度来学习文本,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魅力与艺术魅力。

二、教学材料的处理

《〈史记〉选读》教科书的体例编排采用了专题呈现方式,全书八个专题,其中六个专题分别从“其人其事”“体例”“史家传统”“理想人格”“人物刻画艺术”“叙事艺术”等方面呈现《史记》的内容,七、八两个专题分别介绍《史记》的“影响”和学习活动中的“研究建议”。

1.专题的处理

一、二专题是《〈史记〉选读》的导引,这两个专题的课文篇幅很长,文字又很艰深,不属于浅易文言文。对于这两个专题的教学,我们可以借助书本译文做简单处理,宜安排2 课时。三、四、五、六专题是《〈史记〉选读》的重点所在,应将主要精力用于这四个专题的教学。各专题宜用7 个~8 个课时。第七专题谈《史记》的影响,学生做一般了解即可。第八专题实际上是一次学生独立操作的研究性学习,可组织学生在课外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写成研究性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篇目的处理

由于这一选修模块的教学大约只有10 周时间,逐篇讲授是不现实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选修课的教学实施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史记〉选读》教学应该突出选择性。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些选文按照文理科进行初步分类:文、理科必学的篇目大致有《太史公自序》(略读)、《鲁周公世家》(略读)、《高祖本纪》、《李将军列传》、《管仲列传》、《屈原列传》、《项羽本纪》、《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10 篇。文科可拓展学习《秦始皇本纪》《滑稽列传》等篇目。某些专题,文本可以相互打通,如《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关系密切,故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研读;某些文本,与必修教材遥相呼应,如《太史公自序》与《报任安书》,《屈原列传》与《渔父》,《高祖本纪》与《鸿门宴》等。选教这些文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文言难度适中,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好素材。处在中古时期的汉代纪传文,蕴含文言文的大量基本语词及基本句式,依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会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选定《史记》作为选修教材是合适的。

其次,人文内涵丰富,《史记》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屈原的端方正直、项羽的刚直厚道、荆轲的慷慨赴难、信陵君的仁义神勇、韩信的坚忍沉稳等在选文中都有较为典型集中的体现,为今天的学生展现了中华民族古代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也能极大地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话题。

再次,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是研究性学习的极好素材。秦始皇、刘邦、项羽、李广等都是备受后人争议的人物。《史记》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进行了实录,学生有好奇心,是研究性学习的极好素材。

最后,成功的人物刻画和叙事艺术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借鉴,譬如富有个性化的对话描写,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通过典型事例或是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等。《〈史记〉选读》中的文章都是学生写记人叙事作文的范文。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选修模块内容深,容量大,《〈史记〉选读》又人物众多,历史事件复杂,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出了挑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史记〉选读》教学方法可以做如下设计。

1.讲授式教学

同为讲授式教学,选修课文言文教学与必修课稍有不同,我们更要注意文言知识、文言现象的归纳和整理,如实词虚词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等。语文教师要追求“言”与“文”的统一,通过“言”的手段达到“文”的目的,使学生在感受古代作品持久永恒魅力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提高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案检测课

《〈史记〉选读》教材的文章普遍比较长,一篇文言文完全由教师串讲需要三四个课时,而且学生可能会停留在听记的机械学习状态之中,效率不高。教师可以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设计课文的学案,将典型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以及人物的思想个性等通过题目展示出来,供学生阅读后做课堂练习检测使用,以旧知带动新知,以训练代替串讲。

3.问题式教学

教师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有关书籍、网站、研究资料等,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的共性和重点,有所选择地进行师生、生生对话合作探究,以达到学生能自主阅读文言文的目的。

4.组织辩论会

同样是一篇文章,因为阅读感悟的深浅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尤其是文本本身具有多元解读的可能,必然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和空间。可以针对那些争议性特别强的事件或者人物设计正反观点,组织辩论会,以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研究性学习

就对象而言,以文本为研究对象,或对单篇课文进行探究,或整合几篇文章进行探究,或就教科书的某一专题进行探究;就形式而言,以自主选择独立探究为主,也可以与他人合作探究;就范围而言,以单项探究为主,对文科班的学生来说也可以进行2 项~3 项探究。

总之,《〈史记〉选读》选修教材中的文章可读性强,学生有兴趣,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换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

猜你喜欢

史记文言研究性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