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教学策略
2015-08-15王波平
王波平
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导致人们对文学理解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写作能力,促进人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教学时,要具备宏观调控的思想,设计多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鉴赏能力,完成新课改对中外小说选修课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
一、教师要重新建构教材
外国小说欣赏课在教学体系中为选修课,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将之和传统小说归为一类,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欣赏空间,让学生在欣赏中体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一般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脑海中已根深蒂固,外国文化对他们来讲属于陌生的新鲜事物,因此,教师要寻求一切可能的办法促使学生接触它,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情节中的西方思想。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对课标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对教材的安排做适当调整,使之更适合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
二、以情入景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于一篇小说来讲,情节是其核心内容,它从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发展方向以及文章的可读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对其中的精彩环节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画面色彩、声音和动作等,使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当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例如,在教《娜塔莎》这篇小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同龄的娜塔莎情窦初开时对爱情的憧憬,接下去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战争与和平》,让他们感受到娜塔莎命运的变化,从而真正体会到深刻的主题“战争”与“和平”。又如在教《牲畜林》时,可以观看类似的国产片《举起手来》,同样的在幽默的小事中表现大的主题“反战”,这样使学生更能体会《牲畜林》中主题及“延迟”手法的运用。
另外,除了以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可结合课后问题,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以问题情景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者把文学与作家的人生经验联系在一起,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原作者写作背景,通过作者的人生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比如,《山羊兹拉特》作者辛格的生活经历、所受的教育对他的写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社会底层、卑微的小角色。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告诉我们八分之七的思想内涵在海水下面,对作者的了解越多,越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越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探究热情。
三、在对比阅读中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比较阅读是把文本自身、文本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同中求异,深化文本内容。这种阅读方式十分适用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例如,高尔基刻画的丹柯形象,他虽把生命奉献给了大家,但却不被大家理解,作品严肃批判了无知的族人,同时也塑造了丹柯这一悲剧人物形象。将丹柯与鲁迅《药》中的夏瑜相比,何其相似。夏瑜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革命失败了,两者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软弱性和宣扬的英雄主义是相同的,两者都为革命奉献了生命,却都得不到理解,唯独不同的是,夏瑜是现实主义悲剧英雄,而丹柯体现的是浪漫主义英雄形象。在教学中,我们教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把文中相关联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把握文章的特点,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四、用写作创造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外国小说的欣赏是一个灵动的过程,不能把它变成数学题,不必追求一致的答案,适当地引导,求同存异,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结尾处意犹未尽的小说,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任由他们“翱翔”。如教学《清兵卫和葫芦》这篇小说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每个学生的想象不一样,故事的情节亦不一样,这样既能创造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又能提高学生探究外国文学的兴趣。
总之,欣赏外国小说是对个体生命力的一种滋养,是生命中美妙的弦外之音,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有力手段。虽然东西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但文学世界却是彼此相通的,教师在帮助学生欣赏外国小说时,应从多方面着手,通过多种教学情景设计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所感悟,以提高自身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