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中骊山华清宫的文学内涵探幽

2015-08-15张莹

语文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骊山杨贵妃唐玄宗

○张莹

(西安文理学院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华清宫位于古城西安以东约30 公里处,在骊山北麓,渭水之南,以风景之美、温泉之胜而闻名遐迩。历史上曾经吸引了很多君王在此营建离宫别院,或休养生息或纵情娱乐。《全唐诗》中很多精彩之作都与此相关:皇甫冉在《华清宫》中云:“骊岫接新丰,岧峣驾翠空。凿山开秘殿,隐雾闭仙宫。”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云“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云:“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骊山华清宫似乎已经成了唐代才子们乐于描写并寄托情感的对象,承当并载荷了多重的文学内涵。下文在分析骊山华清宫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历史背景之后,从皇家游览胜地、政治权利中心、骄奢淫逸的生活场、浪漫爱情的见证地等几个层面试对骊山华清宫的文学内涵作一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骊山华清宫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

宋代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如此介绍骊山:“骊山,在县东南二里,即蓝田山也。温汤出于山下,其阳多宝玉,其阴多黄金。”骊山的自然环境秀丽优美,也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加上“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1]的历史背景,位于古城西安以东的骊山在中国历史上的精彩呈现似乎是上天注定的。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西周时,周幽王曾在骊山修建“离宫”,为博爱姬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被传为历史笑柄。据辛氏在《三秦记》中记载,秦时,秦始皇在骊山“砌石起宇”,建造温泉式的离宫宫殿,取名为“骊山汤”,并在温泉留下了调戏神女的传说——秦始皇和神女一起出游时对神女进行调戏以取乐,神女发怒并唾于秦始皇面部,秦始皇很快面部溃肿,其心理害怕只得向神女求饶恕,神女取温泉水给秦始皇洗面后,秦始皇的面部溃肿即愈。汉时,汉武帝又大动土木,使其成为长安城东最重要的离宫别馆。东汉张衡曾“适骊山,观温泉,浴神井,”因感慨骊山温泉的奇妙异趣而作《温泉赋》,赋中云:“览中域之珍怪兮,无斯水之神灵。”“荫高山之北延,处幽屏以闲清。于是殊方交涉,骏奔来臻。士女晔其鳞萃兮,纷杂遝其如烟。”紧紧几十字,就凸现出了骊山温泉在汉代时自然景色的优美秀丽和人气旺盛的热闹非凡之景。隋朝时,隋文帝在原有“屋宇”的基础之上继续修建宫殿,还饶有兴致的在骊山上栽种松柏,进一步美化了骊山温泉的自然环境。

历经了秦朝、汉朝、北周和隋朝几个朝代后的骊山温泉,以更加优美,更加壮丽的风姿出现在了世人面前,不管是其自然景观还是其人文方面的积淀,都在随着时间的推进走向丰富和充盈。这种日积月累而来的积累为后来唐代骊山华清宫的兴盛奠定了非常好的物质基础,也为骊山华清宫这一名胜古迹注入了深厚无比的历史文化内涵。唐诗中的许多诗作都与此相关。

二、唐诗中骊山华清宫的文学内涵

骊山华清宫与唐王朝的关系极为密切。从对“华清宫”的最初命名,到这一温泉宫殿的鼎盛和衰落,唐王朝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唐代文人们往往以骊山华清宫为题咏、抒怀的对象,表达他们的思想情绪和政治抱负,由此产生了大量与骊山华清宫相关的诗作。在这些作品中,骊山华清宫被赋予多重的文学内涵。

首先,骊山华清宫风景优美、温泉资源丰富,是皇家的游览胜地。

在公元614 年,即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在骊山上继续修建宫殿,并给修建好的宫殿赐名为“汤泉宫”[2]。在公元671年,即高宗咸亨三年,骊山宫殿被易名为“温泉宫”①。在公元741 年,即玄宗天宝六年,骊山宫殿取“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②之意,被正式定名为“华清宫”,由此迎来了其有史以来最繁盛最著名的时期。据程大昌在《雍录》中载:“温泉在骊山,与帝都密尔,自秦、汉、隋、唐人主皆尝游幸,惟玄宗特侈。”又载:“宫又缘杨妃之故,其奢荡特为章著。”[3]

可以看出,历史上众多皇帝都曾游览骊山温泉,其中唐玄宗对骊山温泉尤为偏爱。结合史书来看,唐玄宗曾经大规模的扩建过华清宫,包括在华清宫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增设亭台殿阁,构筑园林景致。并且巧妙利用此处的天然温泉资源,建造了莲花汤、太子汤、尚食汤、海棠堂、长汤十六所等富丽堂皇的汤池。扩建好的骊山华清宫随山势而建,城中套城、楼外连楼,错落有致,从骊山山脚绵延到骊山山顶,颇为壮观。骊山华清宫因为有了唐玄宗的频繁临幸,也变得繁华热闹,人气旺盛,钱易的《南部新书》中对此有:“百官羽卫,并诸方朝集,商贾繁会,里闾嗔咽焉”[4]的描绘,可见华清宫外当时人气旺盛、热闹异常的景象。在唐代的这个时期,骊山华清宫真可谓是“皇家胜地”,不管是从自然“景胜”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宫殿“形胜”的角度来看,抑或是从热闹“人盛”的角度来看,此时的华清宫正处于其历史上的巅峰时刻。

唐玄宗喜好文艺,每次临幸骊山华清宫都会带上一群文臣儒士,赋诗唱和。这种作赋吟诗之风进而风靡朝野,歌颂圣主、书写皇家气派的应制诗大量出现,有的诗歌虽然没有明显的以应制为题,但在内容上也表现的是相同的情感和思想,如钱起在《温泉宫礼见》中云:“新丰佳气满,圣主在温泉。云暧龙行处,山明日驭前。顺风求至道,侧席问遗贤。灵雪瑶墀降,晨霞彩仗悬。沧溟不让水,疵贱也朝天。”张说在《宿直温泉宫羽林献诗》中云:“冬狩美秦正,新丰乐汉行。星陈玄武阁,月对羽林营。寒木罗霜仗,空山响夜更。恩深灵液暖,节劲古松贞。文武皆王事,输心不为名。”上官婉儿在《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中云: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这些诗华丽大气,让人感觉到阵阵“仙气”。诗人们选择了佳气、灵雪、晨霞、星、月、云等较为神秘的意象来表现骊山华清宫静雅幽深、雾气缭绕、似神仙居住之境界的客观环境,也反映了文人们对唐玄宗信道求仙的思想的有意迎合。在这样的刻画下,华清宫在雍容华贵之余,更具有皇家游览胜地的神秘色彩。

其次,唐玄宗不仅将骊山华清宫视作为沐浴之地和游玩之所,而且也往往在此处理国家政务,听政受朝。据《旧唐书》载:“九载春正月庚寅朔,与岁次同始,受朝于华清宫。”“十三载春正月丁酉朔,上御华清宫观风楼,受朝贺。”由此可见,骊山华清宫显然已经跃上了唐王朝的继太极宫、大明宫与兴庆宫之后的又一个政治权利中心的位置。

随着君臣的骊山华清宫的唱和之作在民间的迅速传播,在野的文人们产生了强烈的以文进用的思想,他们扈从骊山,献诗献赋,期冀以文擢用,平步青云。作为政治空间的骊山由此成为时代的象征,承载着当时文人们的共同政治理想。

当然,文人们以“献诗骊山”的手段为自己的仕途争取了一种可能,但并不是他们的“献诗”就都可以得到最高权势者的关注和赏识。如卢象在《驾幸温泉》中有“此日小臣徒献赋,汉家谁复重杨雄”的表述;李颀在《送李回》中有“不睹声明与文物,自伤流滞去关东”的感慨,钱起也在《赠阙下裴舍人》中有“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情感抒发。

这种得不到垂青的献诗经历使文人们产生了失落感和怀疑的情绪,他们的笔下逐渐少了对华清宫恢宏的殿宇楼阁、繁华热闹的景象的刻画,多了怀才不遇的惆怅和施展抱负的愿望。在这些文人心中,骊山华清宫就是一个高不可及的权利中心,具有掌控他们仕途沉浮、命运变化的政治功能,唐代诗人储光羲的《群鸦咏》说明了这个问题。在《群鸦咏》中,“群鸦”栖息环绕在“骊山”周围,其地位显得渺小且卑微,它们在白天的时候得紧随天子的“天车”,到了晚上则在骊山周围的“寒枝”上拥挤而息。如诗中所描述“群鸦随天车,夜满新丰树。”“缤纷集寒枝,矫翼时相顾。”诗人对骊山这个权力中心有着太多的认识和感悟,他以“鸦雀”来比喻自己,表达了其不为己悲,“高举摩太清,永绝矰缴惧。兹禽亦翱翔,不以微小故”,愿追随圣上施展抱负的雄心壮志。

再次,发生于公元755 年至763 年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盛转衰,从此一蹶不振。安史之乱的发生,除政治、经济等一些客观原因之外,也和唐玄宗后期在华清宫中纵情娱乐,怠于朝政,亲小人,重奸臣等主观因素有直接的关联。骊山华清宫无形中成为唐最高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场。

开元初,唐玄宗即位后虚怀纳谏、勤于政务,幸临华清宫多是以保养精神、蓄积力量、考民情、察民意为目的。但在唐玄宗册封杨玉环为贵妃之后,到华清宫的次数明显增多,在华清宫听曲观舞,纵情娱乐,铺张也越来越豪奢盛大。此时的唐玄宗沉醉于国家的国泰民安、政通人和之中,在华清宫过起了逍遥快活的日子。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张祜在《华清宫四首》中云:“水绕宫墙处处声,残红长绿露华清。武皇一夕梦不觉,十二玉楼空月明。”王建在《霓裳词十首》中云“传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别作行。日晚贵妃楼上看,内人舁出彩罗箱。”可以看出,唐玄宗在华清宫的生活过的奢靡而自在。

杨玉环的出现,使得骊山华清宫供皇帝游玩、享乐的性质被逐渐放大了,从文献材料中可以得知:

“汤泉凡一十八所,第一是御汤,周环数丈,悉砌以白石,莹澈如玉,面皆隐起鱼龙花鸟之状,四面石坐阶级而下,中有双白石莲,泉眼自瓮口中涌出,喷注白莲之上。”(《贾氏谈录》)

“玄宗每年冬十月幸华清宫,常经冬还宫。国忠山第在宫东门之南,与虢国相对,韩国、秦国甍栋相接。天子幸其第,必过五家,赏赐宴乐。”(《旧唐书·杨国忠传》)

“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辈陈,花酒馔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天中记》卷五)

然而,在看似歌舞升平的状况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骊山华清宫作为安史之乱中几个重要人物经常活动的场所而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承载着沉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面对曾经辉煌,而今走向落寞的华清宫,文人们的情感显得异常复杂:

有的诗人借由华清宫的今昔对比,抒发国家兴亡之感。如张继在《华清宫》中写到:“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只今唯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诗人卢纶在其诗《华清宫》中写到:“汉家天子好经过,白日青山宫殿多。见说只今生草处,禁泉荒石已相和。”在这一类诗歌中,诗人们面对骊山华清宫现在的衰败,回顾其曾经的热闹与辉煌,心中充满了大唐盛世已不再的伤感和惋惜。

有的诗人面对如今荒寂凄凉的华清宫,在感慨之余,流露出了审视和反思的态度。如李商隐在诗歌《过华清内厩门》中反思:“华清别馆闭黄昏,碧草悠悠内厩门。自是明时不巡幸,至今青海有龙孙。”李约在诗歌《过华清宫》中表达了他的观点:“君王游乐万事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又有树长生。”在这一类诗歌中,诗人们大都将矛头对准了在华清宫内寻欢作乐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将唐王朝的没落归结为唐玄宗的荒淫无度,终日纵情于美人、歌舞所致。

还有的诗人干脆直接在诗歌中表现对唐玄宗的讽刺和不满。如李商隐在《骊山有感》中云:“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罗隐在《华清宫》中云:“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这一类诗歌中,诗人们对唐玄宗的荒唐、淫逸进行了强烈的讽刺,骊山华清宫也显然成为骄奢淫逸、祸国殃民的符号。

最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惊世骇俗,历尽波折而又让人有种荡气回肠之感,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或赞叹不已或斥责怒骂。但是不管怎样,爱情始终给人以美丽之感,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的人们大多已经宽容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更愿意站在人性、情感的立场上去描写他们之间惊天动地的悲剧爱情故事。骊山华清宫也随之成为唐玄宗、杨贵妃浪漫爱情的见证地。

徐夤他的诗歌《华清宫》中道:“十二琼楼锁翠微,暮霞遗却六铢衣。桐枯丹穴凤何去,天在鼎湖龙不归。帘影罢添新翡翠,露华犹湿旧珠玑。君王魂断骊山路,且向蓬瀛伴贵妃”。诗人因景生情,进而联想到唐玄宗死后与杨贵妃相知相伴的情景,让人在读后感到非常的伤心难过。

吴融在他的诗歌《华清宫四首》中道“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今日故宫归寂寞,太平功业在山河。渔阳烽火照函关,玉辇匆匆下此山。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惆怅眼前多少事,落花明月满宫秋。”“玉皇掩泪频惆怅,应叹僧繇彩笔飞。”诗人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悲伤、痛苦、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白居易的《长恨歌》,更是以长篇抒情诗的形式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缠绵坚贞的爱情。诗人从“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写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再写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情感、人性的角度出发,围绕一个“恨”字,讲述了骊山华清宫见证的唐代最奢华浪漫的爱情故事,描写了有情人被迫生离死别的悲痛。其中,“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诗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杨贵妃美好爱情的祝福与同情。

一千多年来,唐玄宗与杨贵妃凄美的爱情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他们恩爱相伴只有短短的十六年,但却在华清宫留下了他们深深相爱的足迹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那感人肺腑的誓言。骊山华清宫因为有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美妙的爱情故事的载入,使得其文化内涵更显厚重,更为吸引人们去探究。

自然之景的美妙及温泉之水的奇特造就了骊山华清宫的繁华、兴旺和昌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妙的历史传说又丰富了骊山华清宫的文化内涵,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更增添了骊山华清宫的浪漫气氛。今天的骊山华清宫是全国著名的名胜风景区,是广大人民群众游览的胜地。唐诗中的骊山华清宫诗篇,不仅使后世读者可以领略骊山华清宫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还能够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深广厚重的文化价值。

【注释】

①《雍录》卷4.

②《玉海》卷158.

[1]华清池管理处.华清池志·艺文篇[M].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

[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37[M].中华书局,1975.

[3]程大昌.雍录[M].中华书局,2005.

[4]钱易.南部新书[M].中华书局,2002.

猜你喜欢

骊山杨贵妃唐玄宗
唐玄宗戒酒
唐玄宗 音乐终极爱好者
骊山故事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骊山:八千年中华典藏
杨贵妃死亡之谜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