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5-08-15马彦芳

语文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苏轼后进生细节

○马彦芳

(山东省单县第二中学,山东 菏泽 274300)

语文学科是有着语言学科工具性和独特人文教育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中讲:“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教师应注重将人文精神教育贯注到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后进生主动参与情感审美教育活动。这样,教育者既能通过科学合理的计划性情感审美训练活动在思维导向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从精神导向方面促进他们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间接影响其积极心理观的形成。高中语文后进生的“后进”方面,多是表现在行为品德、人格素养方面的偏差。我们开展审美教育活动的目的恰在于使后进生能够积极正确地认识和发展自我,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控制、平衡自我情绪;能够培养出其应对成长成才困境时积极坚韧的心理品质。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则离不开有针对性的审美教育活动策略的有效实施。

一、创设多重交流模式,引导后进生正确认知自我

开展多重交流模式,如后进生与父母的书信交流、课堂上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与文本人物对话等形式,引导后进生敞开心扉,正视和反思自我,这是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必要途径。如进行《十八岁和其他》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文中书信体,结合自身情感体验换位思考,谈谈关于成长中自己要对父母所说的话。卡耐基曾说:“人与人之间的快乐之所以不一样,就在于所处的角度不同,然而快乐和幸福的奥秘之一也与被他人理解有关。”[1]12后进生在坦诚地反思内省中会认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在理解父母辛苦打拼的目的基础上明确自我成长的必须,以及自身心智成长的方向,从而增强发展自我的进取心。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更会使后进生在心理上融入集体,获得一种成长世界“同龄化”、无疏离感的心灵温暖。教师要积极鼓动后进生在课堂上表达自我想法,鼓励他们在组内的情感交流。在思想认知较为成熟的同学带领下,后进生会触发自身情感体验,甚至优化自我意识。毕竟人的心理素质发展,主要是其“整个意识的增长与发展”[2]97。

教育家王开东认为,“其实最完美的教育就是鼓励学生做梦,然后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学生们的精神“是要有一点底子的,这个精神的底子应该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3]。教材中伟人的梦想宏大而振奋人心,思想家的哲理深邃而令人信服,教师唯有调动后进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投入文本思想情感体验活动中去,才能让这些人文精神内化到其心里。如在主题为“梦想与人生价值”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情感、意志、梦想、人生价值”等主题引导后进生在把握、领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基础上,开展与文本人物价值观、人生观的对话活动。如《我有一个梦想》《作为偶像》《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为什么而活着》等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写“马丁·路德·金,我想对你说”、“我是记者,我所知道的杨利伟”、“关于人生,我想对思想家如是说”等短篇文段来阐述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思想领悟,在交流中深化自身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内涵,从而信心坚定地规划自我发展前景,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发展的潜能。

二、注重细节教学活动,引导后进生正确对待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健康的心理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必要途径”[4]4,而后进生这一群体不懂尊重他人,凡事以自我喜好和感受来与他人交往的特点,往往导致交往中碰壁而不得意,以至于彼此疏远、诋毁,甚至上升到武力相向,由此而得的心理失意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曹雪芹曾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我们要注重在细节教学活动中,如阅读、角色扮演、写作评价、演讲或辩论等活动,引导后进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人际交往中的闪光品质进行鉴赏。如《老王》《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最后的常春藤叶》,更注重引导他们分析思考在人际交往中体现人物性情的经典作品,如《金岳霖先生》,《林黛玉进贾府》等。这些作品大多数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呈现人物的品性,所以教师引导后进生从细节处体会人物的情感、品质、性情,能够使其细节审美过程中获得情感心理的熏陶和净化。

我们在进行情感审美教育活动中,强调后进生阅读分析有关人物人际交往中的细节描写。如以《老王》的教学活动为例,为重点抓住融会了老王为他人着想、不计回报等品质的“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细节,教师引导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关键词的鉴赏和品味该细节中老王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并鼓励后进生动情地朗读、演绎、领悟、评价人物品质对自己的情感撞击。阅读“细节情景”活动有助于后进生体验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感价值取向、加深对文本情感内涵的颖悟。写作式“评价人物品质”活动,则能较好地融入后进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使其在被小人物的人格魅力打动时,达到从阅读升华到主动写作的审美迁移。教师还应注重“写作评价”与“演讲或辩论”等活动的结合,这些与情感、思想细节相关的课堂表现活动,有助于提升后进生对人际交往中其应有品质的理解。如在《老王》的结尾,教师鼓励后进生写自己遭遇不幸或遇到不幸者时彼此如何被善待的细节,并进行简短的口头表述,加深对与人为善这一品质的理解。

孟子曾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教师可让学生在多重人物行为表现对比中分辨人性美丑。除上述活动外,适度的角色扮演活动,可让学生深度走进不同人物的心灵世界,以情感体验、语言感知的方式,去明辨人类生存交往世界中应该拥有怎样的道德规范和人性之美。如爱斯梅拉达的宽容、以德报怨、人性之真善美,老画家贝尔曼的外冷内热、舍己救人、用生命作画来挽救他人希望的伟大;金岳霖先生对周围人的热诚、对友情的执著坚守。这都需要后进生深入文本细节去发掘人物的人性美,明确人际交往中与人为善品质的可贵和必需。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后进生正确对待人际交往,学会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更希望其能够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正确表达自我,能在遇到意见不一时学会控制、平衡自我情绪。如《林黛玉进贾府》,更是直接给后进生们上了重要的人际交往课,即在陌生人面前,更要注重“时时在意,处处留心”,注意控制、平衡自我情绪。因为人际交往活动,“归根到底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5]279,在意和留心也是礼仪上的自重和对他者的尊重。

三、注重审美体验式教学,加强后进生心理品质教育

英国小说家柯鲁德·史密斯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6]2然而我们的后进生之所以后进,不仅与他们长期以来养成的遇到困境畏难不前的惰性有关,而且与他们精神层面缺乏系统强化的教育导引有关系。所以,我们应尝试设置一系列带有强化训练色彩的经典文学作品系列课程,通过审美体验式的情感教学,去引导学生观照文学大家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表现,使其在学习鉴赏过程的审美情绪逐渐由悲悯同情上升到钦佩敬畏,并逐步内化为一种自我上进意识。

首先是鼓励后进生直面人生的失败与苦难。如对《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预约的雪》、《论厄运》、《直面苦难》等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前两篇,我们注重围绕两位残疾作家对生命的优美细腻有活力的细节描写,指引学生进行意境画面的审美,“以我之眼之心”去发现作家笔下苦难生活的另一面美好;再者结合两篇作品中对亲人他者关爱的感受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验与作者开展情感交流,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自我对文本所传递思想的理解,从而获得文学和心理方面上的审美熏陶。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流于感性的心灵体悟、自我反思,我们更要予以其在思想哲学层面的严肃教育。哲学大师培根告诉学生们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所需要的是积极的心态;学者周国平则谈到了每个人应有独立面对苦难的担当和勇气,因为苦难并不因为多一个难友分担而减轻。我们指导学生去阅读品味这些哲理性的文章,更多是对学生直面挫折勇气的鼓舞和积极坚韧品质的塑造。因为哲学要完成的是“对信仰的铸就。因此,哲学的价值只有在人的精神建设中才能实现,而人类精神文明也只有在哲学的关怀下才能得到最集中的体现。”[3]

其次是强化后进生面对人生挫折时的积极豁达心态。如《前赤壁赋》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心理教育目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苏轼积极乐观超脱心态的学习上。教学思路上,教师除了带领学生审视文本自然美景,注重发挥学生想象力,使其写出夜游赤壁画面的审美佳作;在对人生之悲的理解上,让学生体悟苏轼笔下的历史人物、自然人生之悲,辅以知人论世,让后进生们切实明白才华横溢的苏轼所遭遇的人生落差和险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怎样理解“苏轼劝友人”或“苏轼劝自己”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去理解苏轼这种劝慰行为背后应对人生困境的坚韧豁达品质。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苏轼哲学式超脱旷达处世态度的解读、讨论上,指导后进生们发表对苏轼逆境人生感悟的情感性、认同性理解。此外,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介绍和评论苏轼人生的作品,如林语堂《苏东坡传》、余秋雨《东坡突围》、莫砺锋《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等作品,以使后进生在文学精神上树立可供自己在逆境中的参照形象,获取个人心理品格的优化。

再者是强化后进生对生命坚韧品性的深层次理解。相对而言,那些遭遇人生绝境的大家对生死的抉择更能引发学生们的积极探讨,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屈原的《渔父》则是最直观的教学素材。面对高考的压力,学校的严苛管理,新闻世界里有多少不堪压力而选择轻生的年轻生命。这些都曾在学生内心引起过不小的震动,而我们的教育恰是要后进生们有勇气去面对压力、挫折、失败,在参照古今的同时敢于去直面问题,去做出有助于自我发展的人生抉择。所以面对这样沉重的教学话题时,我们更多的是要给予学生积极乐观的思维导向,鼓舞他们在知人论世、结合时事和更多积极人生事例的基础上,展开具有个人理解和深刻认知的辩论赛,以此在思想认识上内化学生积极坚韧的品性。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不只是靠语文教师所倡导的审美教育活动就可完全解决,若想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需要其他学科的教师尤其是心理学教师的帮助、指导,需要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多方协助。相信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后进生在认知、情感、意志方面有所完善,使其更趋向于积极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

[1]封延旭.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J].中华少年,2013(24).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开东.教育:非常痛,非常爱——王开东教育随笔[M].漓江出版社,2010.

[4]张淑华.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教育—一项调查调查引起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2(4).

[5]林志贤.心理学一本通[M].南海出版公司,2011.

[6]文德.微心理[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苏轼后进生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从善如流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