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宝璜:渊雅笃实的新闻大师

2015-08-15翟庆萱

语文学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新闻事业新闻学北京大学

○翟庆萱

(西安财经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061)

徐宝璜,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被誉为我国“新闻教育的第一位大师”和“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我国新闻教育的开始。毛泽东和他的好友罗章龙曾是该会会员,比毛泽东小一岁的徐宝璜是该会唯一的专职讲师。

他的《新闻学》一书,是第一本由我国学者撰写的新闻学著作。这本仅六万字的著作涉及到新闻事业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徐宝璜的新闻写作思想。

一、北大最年轻的教授

徐宝璜是一位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

他求学的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是晚清政府1898年开办的官办大学。在1912年以前,京师大学堂的教学内容和师生思想十分封建保守。1912年,近代著名翻译家、教育家、维新派著名报纸《国闻报》的创始人严复来到京师大学堂担任校长。在他的动议下,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同时严复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引进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民主政治观念。这一切使临近毕业的年轻学生徐宝璜深受影响,在他的心中种下了民主的种子。

留学美国,使他进一步接受西方文明的洗礼,看到了新闻舆论在一个民主国家中的巨大作用。他在《新闻学》中写道:“新闻事业,为神圣事业;新闻记者,对于社会负有重大之责任。”

他回国后先后执教北京大学、民国大学、平民大学等学校。他二十四岁,就与梁漱溟一起成为北京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他积极投身我国早期的新闻学和经济学教育,积极追随蔡元培先生,支持和响应蔡元培倡导的学术自由、兼收并蓄的教育观点。袁世凯复辟和连年军阀混战,使民国初年十分兴旺发达的新闻事业不复存在,当时报纸“多徘徊歧路”,甚至不少报纸“已入迷途”。为了纠正这些流弊,使年轻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新闻事业,怎样才能写合格的新闻作品,徐宝璜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写出了《新闻学》一书。

二、引介现代新闻思想

我国新闻事业开始于十九世纪,最初是传教士办的一些宗教报刊。1872年《申报》产生后,中国近代化的新闻才从此开始。戊戌变法时,梁启超介绍了一些西方新闻观念,澄清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报”与“民报”的区别。

但是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仍然偏重于新闻的宣传功能。直到五四运动后,徐宝璜才为我们介绍了西方现代新闻思想。徐宝璜认为,新闻具有非常独特而重要的社会价值。他说新闻“其职务有六,为供给新闻,代表舆论,创造舆论,灌输知识,提倡道德,及振兴商业”。这一论述即使在现在看来,也相当准确和完备。我们今天讲新闻有两大职能,一是反映舆论,二是传播信息。

定义新闻的特点时,徐宝璜看到了真实性和时间性是新闻的两大特点,他说“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新事实也,故第一需确实。凡闭门捏造,以讹传讹,或颠倒事实之消息,均非新闻。第二需新鲜,明日黄花之消息亦不能成为新闻。因新闻如鲜鱼,鱼过时稍久,则失其味”。

尤为重要的是,徐宝璜早就认识到了新闻对于经济发展、商业振兴的直接作用。他说报纸应当“聘请有专门智识之人,编辑商业专栏,登载金融贸易物价市况种种消息,既敏且详。亦足助商业之发达”。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类报纸发展迅猛,据说已占所有报纸一半左右。我国内地第一份彩色印刷的报纸《市场报》,第一份电子版报纸《中国财贸报》,均为经济类报纸。它们提供的商业舆论信息,日益促进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所以,当我们回头研读《新闻学》一书时,不可不叹服徐宝璜的深远眼光。

三、讲解新闻写作技法

徐宝璜用较多的篇幅讲解了新闻写作。他认为,新闻写作应有四个方面的要求:翔实、明了、简单和材料之适当安排。其中前三点是徐先生对新闻文风和新闻语言提出的要求。面对目前新闻界越来越多的“新闻腔”和官样新闻,徐宝璜当年的论述应对我们有所裨益。他认为“为灌输不利于敌党之感想于阅者脑中起见,将一原来五六行即可登完之新闻特别放大,成一篇林立痛快洋洋千言攻击敌党之大文章”的现象,“绝无存在之余地”。真正之新闻应当“以少数文字,记最充实之内容,使一字有一字之用处”。由于新闻作品面对的读者十分广泛,徐宝璜提倡在新闻写作中使用白话文以及文言文没有的段落格式和新式标点符号。

徐宝璜在《新闻学》中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新闻最主要的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的写作要领。他说:“新闻之格式,乃分新闻之撮要与详记二部。新闻之第一段,曰撮要;其次诸段,曰详记。”徐宝璜所说的“撮要”即我们今天新闻写作所谓的“导语”,“详记”为今天新闻写作所说的“新闻主体”或“新闻躯干部分”。他还较早给我们引入了新闻写作的六个要素,他说“新闻之撮要,以新闻之精彩及数问题之简单答案组成之……至应简单答复之问题,不出下列之六种:即何事?何地?何时?何人?为何?以及如何?”。在介绍新闻主体的写法时,他认为:“至详记之长短,当视新闻价值之高低定之。遇过低时,详记可完全不有。详记宜分段落,重要之事实述于前,次要之事实居于后。”徐宝璜先生提及了这种结构方式在新闻写作中的优越性,用他的原话讲,就是“便于阅者”和“便于排版”。

徐宝璜还详细研究了新闻标题的写作,强调了在标题写作中的注意事项,其中有许多意见对目前的新闻写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认为新闻“题目当以重要事实为依据,既不可张大其词,亦不可加以评论”,“题目中切不可用含混之词,因不惟新闻之内容难明,切亦足减少其为广告之价值也”等等。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徐宝璜不仅初倡了使人民获得“民权”的新闻学,还是我国现代保险学的奠基者,他研究保险学的目的是实现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为了新闻学和保险学,也就是为了“民权”和“民生”,徐宝璜竭精殚虑,积劳成疾,于1930年三十六岁时英年早逝。

猜你喜欢

新闻事业新闻学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La solitude
新疆新闻事业发展概述(1911年-1978年)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我国首发新闻事业整体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