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

2015-08-15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残疾人公共服务

兰 青

(宜春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残疾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理应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必须具备的人文关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涵盖的领域。在现代人类社会体育活动中,组成其主体的各个部分中不能缺少的部分包括残疾人体育,而且这也是一种将对残疾人员的关怀具体表现出来并能使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的重要手段。在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而我国残疾人在体育上的发展也不负众望,屡次获得优异成绩,向国民呈现出了身残志坚、积极拼搏的面貌。我国的残疾人运动健儿不断在残奥会和亚残会等国际大赛上斩金夺银,屡获佳绩,在给祖国带来巨大荣耀的同时,也让人们更加认可和重视残疾人体育事业。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的顶级残疾人运动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当前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这种落差是短期内无法弥补的,需要我们付出长期和艰巨的努力。[1]目前,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合力,全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发展经费不足,专业的场馆设施比较缺乏。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实际需求与当前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从公共供求的视角下,在同发达国家的残疾人体育事业进行比较的时候,可以看出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是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在服务保障和服务能力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1 概念与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国内逐渐形成一股研究体育公共服务的热潮,学者们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推动了这个领域的向前发展。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于体育公共服务是如何构造的、怎样进行实践以及其所代表的是什么理念等方面产生较为激烈的争议。本文研究的前提必须先明确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在综合分析比较国内学者提出的概念后,最终决定采用樊炳有教授提出的理念,也就是说在体育公共服务里包含了各个方面,不只是有供给体育公共产品的行为,还有那些与之有着密切联系且是在进行公共服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行为,而如果要进行更加详尽的解释,可以进一步将其细分为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搜索归纳公共信息并将其进行传递、更进一步的推进体育公共事业的发展。[2]

将公共供求理论作为主要的研究理论,而这一种理论进行实施的基础就是公共供求关系,在这一基础上揭示了在公共的需求与供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与基本规律。在研究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引入公共供求理论,可以从一种比较新的视角上去揭示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3]通过对这种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体育公共服务在实际进行之时产生的那种需求才是使得这种体系进行更加深入发展之时主要的推动力来源,而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中所需要包含的内容应该在对残疾人体育事业在进行发展时的实际需求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之后来决定。在对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建设的时候所起的的成绩与其实际上拥有的服务质量,主要是由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供给主体在进行服务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质量与条件来决定。

2 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在最近几年逐渐开始关注残疾人事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并让这些事业获得大量令人骄傲的成就。我国的残疾人运动健儿不断在残奥会和亚残会等国际大赛上斩金夺银,屡获佳绩,在给祖国带来巨大荣耀的同时,也让人们更加认可和重视残疾人体育事业。我国残疾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他们越来越认可体育活动带给他们生活的积极变化,这对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开展了多种类别不同层级残疾人体育展示活动,并且不断投入资金建设新的残疾人体育运动设施,升级原有的设施。[4]总体来说,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相比于以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这点是无法否认的,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都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改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的顶级残疾人运动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事实上,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因此,其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还不能满足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实际需求。

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在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时候,会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四个:在进行宣传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经费不足;没有一个完善统一的规范;在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时候缺少预支相对应的优惠政策。在残疾人体育事业进行发展的时候,这些问题阻碍了其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将那些导致残疾人体育在公共服务上呈现出来的能力水平不高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保障制度与体系不完善;领导层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深刻的认识;社会资源不足;信息传递不畅通。[5]总体来说,我国还需要继续完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推进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3 完善我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分析

残疾人体育事业是残疾人社会权益的重要体现,其体育事业不仅仅只是残疾人参加高水平的运动会获得优异的成绩,不仅仅在于培养一批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群众性的由广大残疾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必须坚持长效机制,不能片面化、功利化,下面从公共供求理论的角度,提出一些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坚持长效机制建设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3.1 提高公共服务的思想意识

目前,正是由于人们的意识差,导致残疾人事业受到的关注度与重视程度不足。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要让人们能够正确认识残疾人体育事业,并且要让人们更加关心这些方面。而在进行具体的实践的时候就要让人们意识到发展和建设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残疾人所拥有的是和普通人相同的发展建设其体育事业的权利;残疾人体育事业是残疾人社会权益的重要体现,其体育事业不仅仅只是参加高水平的运动会,更重要的是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要坚持长效机制,不能片面化、功利化,只注重短期成绩的提升,而忽视长期运行机制的建设。

3.2 落实政府部门责任制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为了让残疾人社会得到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在我国现有的政策规定上添加了大量有关如何对残疾人社会生活权益进行保障的条例,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两个体系”的实施,即全力加强残疾人社会服务与保障体系的建设,这也让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看到了未来的光明。但是,尽管宏观调控政策是好的,但是其只能起到一定的规范与制约作用,将这两个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仍然需要开展大量的具体工作,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坚定不移地执行。具体来说,应该明确具体的职能部门,进行责任划分,落实监督与问责机制。怎样让政策能够切实的实施,让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能够全力进行,这都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规划,让人们对残疾人不再拥有歧视与误解,让残疾人能够拥有和普通人相同的社会权利,而政府也可以在某些方面对其提供帮助,让残疾人体育能够更好更快的与社会相结合。

3.3 加大资金投入

在任何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都会占据其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而就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进行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在筹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建设资金时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明确政府在残疾人体育事业建设的具体责任,包括事权和财权责任;在残疾人彩票公益金及其在就业时所能够得到得保障金上提高其支付比例;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按照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吸引社会资本。对资金的使用应该公开透明,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和落到实处,这也是持续吸引资本流入到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必须采取的手段。

3.4 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制度,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体系的建设中,必定会极大地促进服务体系的完善。完善管理制度应该加强该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确立法律依据,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快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和规范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对公共财政制度进行建立时要保证其能保障残疾人权利,并且要在建设并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时,根据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需来保证体育公共产品能够提供长期有效的服务。此外,政府还应该引导和加强残疾人体育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如建立起社区性质的残疾人体育俱乐部以及更大范围的残疾人体育社团,充分吸纳残疾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3.5 开发残疾人体育专用的器材与设施

开发残疾人专用体育器材与设施是体现对残疾人人文关怀的重要方式,残疾人因为身体功能不健全,很多情况下无法使用普通人正常使用的体育设施与器材。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素质特征研发适合于他们使用的体育设施与器材,从器械的安全性、种类、颜色、尺寸大小、结构和功能等进行设计,以适应残疾人群的不同需求。举几个例子,对于那些爱好自行车的盲人,我们可以制造一种能够自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对于那些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可以研制出一种比普通球拍长的羽毛球拍。在健身器材的具体配置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保证其同时具有多样性和功能性,就好像我们在拉力器下面可以制作出一种可以活动的座位,这样,残疾人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可以将座位移开,然后将轮椅安置在器械下面。盲人在参加足球活动时,由于视力差的原因,我们可以在足球的内部设置响铃。总体来说,残疾人健身器材的设计与生产应该充分人性化,体现出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在材料、功能和工艺上做足功夫。

3.6 加大残疾人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首先,政府应该重视和抓紧培育特殊体育指导员,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重点抓好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其次,对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要进行一种较为特殊的在体育上的培训工作,让他们能够进入到特殊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之中,当然这种方式比较快捷和方便;再次,对我国当下的体制进行改革,在对人员的聘请上招收那些成绩优异的体专学生,并对他们的特长进行分析,将其分配到不同的社区或者农村,针对残疾人体育的发展进行人员培训、组织残疾人体育人才、对其进行管理并大力宣传这种体育等工作。通过这几种具体方式,加强特殊体育指导人员的培养,扩大其人才队伍。

4 结束语

残疾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理应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必须具备的人文关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涵盖的领域。只要我们对残疾人体育事业从思想上加以足够的重视,以理论研究作为依据,把残疾人体育事业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和建设,我国的残疾人体育事业一定能得到长足发展。

[1]曹可强,徐箐,俞琳. 完善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J]. 体育科研,2008,29(2):32-36.

[2]李建国. 体育强国的基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体育科研,2009,30(4):15-18.

[3]李静. 试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1):62-65.

[4]刘明生.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J]. 体育科研,2010,5(4):17-19.

[5]吴燕丹. 融合视野下残疾人体育共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3):219-222.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残疾人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