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运动减肥成败的因素分析

2015-08-15肖维青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科学运动方法

肖维青

(宜春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近年来减肥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浪潮,对肥胖的研究也成为国际的一大热点。运动减肥既可减肥又可促进健康,因而在各种减肥方式中应用最广。[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肥胖危害人体健康认知程度的提高,重视减肥的人越来越多,减肥者渴望早日减肥成功的愿望也更加迫切。如何科学减肥、健康瘦身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谈论的话题。如何攻克肥胖症,却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道世界性难题。虽然运动被世卫组织认定为最理想的减肥手段,但现实中运动减肥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见,即使部分文献资料上有所涉及,但其方法的可推广性也不高。究其原因,还是跟运动减肥中暴露出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有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无法打消人们对运动的畏惧心理,甚至无法消除人们对运动减肥科学性所产生的困惑和疑虑。为什么运动减肥难,决定运动减肥成败的因素有哪些,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 运动方法的科学性

对于一项运动,其方法是否科学,主要应当根据运动的目的来界定,具体应当从两个方面来思量。一是从竟技的角度出发,如何提高技术水平;二是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如何发挥运动的康复作用。肥胖症属于慢性疾病,对运动减肥方法科学性的界定自然应属于运动康复类,而不是竟技类。

1.1 科学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减肥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单从消除脂肪的角度来看并非一件难事。只要身体承受得了,一个月减少十几二十斤不是问题。但人是血肉之躯,不科学的运动减肥也会给人体造成负面影响。[2]运动方法不科学,对人体健康同样会有损害。随着不科学的减肥运动时间的延长,造成损害的程度也会越严重;另外,运动方法不科学,其减肥行为只能是暂时性的,其减肥效果也只能是短期性的,很难做到长久。如果始终按照错误的方法进行减肥,违背了事物的内在运行规律,不仅解决不了本质问题,还会留下各种隐患。当前某些运动减肥方法,虽然减得快,但由于饿得快,所以反弹得更快,最终结果是越减越肥。这些不正常现象本身从一个侧面就反映了运动方法的不科学性,同时也说明了科学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科学运动的特征

运动被世卫组织认定为是最理想的减肥手段之一,但目前的运动减肥方法却很难解决诸如疾病康复、易饥饿易反弹、太苦太累难坚持等实际问题,无形中将运动减肥倡导者陷于自相矛盾之中。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消除负面影响,不留下后遗症呢。面对这些实际问题,解决的思路还是应当从所选择的运动方法本身的科学性上找原因。从运动的剌激方式、运动呼吸、运动状态、动作要领等环节入手,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研究。将运动的基本原理与人体生理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探讨科学健康的运动减肥机理。使运动的效率最大化、功效最佳化,这样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科学运动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这一表层上,而应当体现在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效果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2.1 健康问题

无论采用什么运动方法减肥,都必须保证机体的健康为前提。运动参与者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这一道理,但现实当中有多少人生病后会选择运动的方式来消除疾病?又有多少人通过运动的方式消除了疾病,使身体得到自然的康复?回答是肯定的,但结果是不理想的。在众多运动参与者的潜意识里,运动只不过具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而对其能消除疾病,甚至在一定领域具有较强的康复功效却知之甚少,甚至持怀疑态度。运动为什么很多人坚持不了?这不能一味地归究于参与者不能吃苦,意志不坚强。而应当对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运动方法本身的科学性、健康性进行认真反思,从源头上找原因,进行客观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运动真正成为促进人体健康,战胜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1.2.2 易饥饿问题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饮食失宜则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过饥,则摄食不足,以致气血生化之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久之则衰少而为病。同时,气血衰少则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易于继发其它病症。[3]所以饿了就得吃,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饿了不吃,或强行控制饮食都是不理性的做法,这样做对健康只有害而无益。

由此可见,无论什么运动方法减肥,都必须解决运动后容易产生饥饿的问题。只有找出运动后容易产生饥饿的原因,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实施运动减肥行为后不易产生饥饿感,机体能够充分动用人体自身储备的能量物质,使得摄入量减少又不影响人体正常所需,不影响人体健康才是人们所希望的最理想的结果。也只有易饥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成功减肥才有望获得理论上的支持。

1.2.3 减肥成果保持问题

无论采用什么运动方法减肥,还必须面对减肥后如何保持的问题。一味追求短期效应,违背事物的内在运行规律即不明智,也不理性。相对整个减肥旅程来说,“减”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段,如何“保”才是终极目标。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减肥,减只是短期行为,保持成果才是长期行为。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方法一次减肥后能管一辈子,现在没有,今后也不可能会有。所以,如何保持达标后的成果,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减肥就可能前功尽弃。而要保持运动减肥成果,如何做到终身运动是能否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理论研究及实践表明,科学运动是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以及解决减肥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的有效手段。由于减肥达标后,坚持运动的目的不再是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主要是维持已取得的成果,保持能量代谢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所以没有必要再长时间的运动。只要运动效率高,达到正常补给及代谢产物的及时排除之双重目的就行,而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运动模式及观念。如果运动时间短,每次锻炼只需十几分钟,而且不苦不累,还能预防疾病甚至治愈疾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运动难坚持的问题。当参与者尝到了甜头,且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加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旦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终身运动就不再是件难事,减肥成果就有望得到保持。

2 良好的减肥环境

既然科学运动是最好的减肥方法,那么,影响运动减肥成败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具体指以下三个方面:

2.1 空气质量

呼吸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人在日常生活和运动当中必须不停地从外界吸取氧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4]才能维持正常的肺循环和体循环。氧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组织细胞氧的供给充足,是保证其活力的先决条件。无论以什么方式运动,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所的运动,锻炼效果都与吸入的气体物质密切相关。不同的锻炼环境,空气中所包含的成份是不同的。如果长期在恶劣的环境里运动,吸入的是污染的有害气体,对细胞就是一种伤害。长此以往就会影响细胞的活力,加速细胞的死亡,甚至产生变异。反之,如果运动时空气清新,吸入的气体含氧量高,则有助于增强细胞的活力,有助于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与提高。

减肥选择有氧运动方式进行有益于健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现实中,运动参与者忽视空气质量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在机动车川流不息的公路街道及广场上进行,有的在浓烟滚滚的食堂边进行,有的则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厂矿进行,还有的在空气流动性较差的室内场馆中进行;而真正选择户外,尤其是在空气清新的树林里锻炼的人却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空气质量与运动康复效果的相关性认识不足;二是只注重运动的竞争性、娱乐性,而忽视运动的康复性。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很多运动之所以达不到人们所期望的目标,甚至出现有损健康的现象,主要还是与运动的方式有关,和参与运动时不注重空气质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氧运动有关。体内之气如何,是清净与混浊、通畅与郁结、流动与停滞、顺行与逆行、旺盛与衰弱、有序与散乱,对内环境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吐故纳新,扶正去邪指的就是体内之气的质量。只有正气上升,浊气下降,人的健康才能有保障。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重视空气质量,接近大自然,选择户外运动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运动减肥要想获得最佳效果,就不能忽视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2.2 锻炼场所

运动要想获得最佳锻炼效果,要想减肥又不损害健康,除了要注重空气质量外,还要注重锻炼场所的选择。谈到运动场所,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球场、跑道、健身房等各种运动场馆。考虑较多的是运动器械、洗浴等硬件设施是否完备。似乎离开了这些硬件条件,运动就不完善,并以此来衡量锻炼环境的好坏,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喜欢在此类场所运动,表面上看是为了增进健康,其实享受运动中的乐趣才是其主要目的。且室内健身场馆大多坐落在车辆多、人口流动大等城市中心地段,室内空气流动性差,陈旧空气多,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对身体健康不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而经常在尘土飞扬、汽车尾气排放较重的公路边和烟雾环绕的厨房边,以及工业污染排放较重的工厂旁锻炼,吸入的都是污浊有害气体。所有这些不顾锻炼场所好坏的运动行为,都为日后疾病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2.3 锻炼氛围

氛围指的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5]不同的锻炼方法,不同的锻炼目的,其锻炼氛围是不同的,而不同的锻炼氛围其锻炼效果也是不同的。锻炼的场面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是热闹好还是宁静好,跟锻炼方法本身的要求有关。喜欢随大流,把运动当成一项娱乐活动,爱热闹爱表现,喜欢争强好胜,运动时有说有笑,参与运动的目的只是为了玩得开心,能出一身汗,这样一种锻炼氛围和运动理念只适合于运动休闲或消遣,却不利于疾病的运动康复,不利于减肥瓶颈问题的解决。

运动减肥,一个人锻炼枯燥乏味,有伴或集体练习气氛更好。大家相聚在一起,目的都是为了减肥,为了获得健康。因此努力营造一个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心态平和、不急不躁、乐观向上的氛围十分必要,这样大家不会把减肥当成是一件苦差事而感到枯燥乏味。而追求健康最好选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方式为好。大家在清静安宁的环境里静心体会,专心锻炼,这样一种锻炼氛围有利于运动功效的最大化。

3 专业人员的系统指导

3.1 减肥之路任重道远

减肥,如果单从消除脂肪的角度来说它只是一种短期行为,如果从保持减肥成果的角度来说,它又是一种长期行为。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减肥,其“成果”都不可能管一辈子,需要面临达标后如何保持的问题,否则就会前功尽弃。现实中大多数人减肥都有过暂时成功的体验,但为什么终究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一心只想到如何减,尤其是如何快速地减,而没有考虑减后如何维持它。以为一次减肥成功,肥胖问题就得到了彻底解决。正因为对减肥期望值要求过高,导致一些人在方法的选择上一味地追求“特效”,而很少考虑其科学性及健康性。一旦遇到如何保持等实际问题时,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所以无论是药物减肥、针灸减肥,还是其他方法减肥,其减肥“成果”都只是暂时性的,不可能维持长久。减肥者也不可能一辈子靠吃药、扎针来保持其“成果”,这样做不仅费用高,而且长期吃药损害健康,长期扎针皮肉受苦,[6]这种罪谁也受不了。而公认为最理想的减肥方法“运动”,如果时间长、太苦太累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要做到终身运动也是不现实的事。因为人有惰性,有时意志力也很薄弱,如果完全靠毅力来支撑,则难以维持长久。相反,如果运动减肥中这些实际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减肥达标后用以维持其“成果”的运动时间短、效率高、不苦不累,此方法就容易被多数人所接受,也为终身运动创造了可行的条件。实现这一梦想是肯定的,但前提条件就是运动方法要科学,要在专业人员的系统指导下进行才有望实现这一美好愿望。

3.2 减肥是一项系统工程

减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不是什么人都懂,也不是随便找个能消耗脂肪的运动来进行,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么简单的事。减肥不仅要消除身上多余的脂肪,而且要在消除脂肪的同时能有效解决文中反复提到的那些深层次问题,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只有这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保持减肥成果,做到终身运动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否则就会留下各种后遗症,最终导致减肥失败。

什么都要讲科学讲道理,一厢情愿是行不通的。没有系统研究,没有亲身体会,没有形成理论体系,说不出个所以然,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上,这样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它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如果按照不科学的运动方法减肥,仅凭毅力来维持它是不可能长久的,迟早会摧跨一个人的毅志,甚至损害健康而导致运动的终止。

从运动康复的角度来说,科学运动与非科学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运动操作上更讲究、更规范,但能解决实际问题。减肥,不可控因素太多,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应该按照要求去做。只有在业内人士系统的、有计划的指导下,按照事物的内在运行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解决所面临的一个个问题。只有组织器官功能提高后,具备承受一定负荷时间,一定负荷量的运动能力,才能达到快速消耗脂肪之目的;也只有提高运动的质量、运动的效率,将人体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促进健康,使功能性疾病自然康复的目的。

4 良好的减肥动机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7]影响减肥成败的第四个因素就是减肥动机,它包括减肥意识和减肥态度两个方面:

4.1 减肥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8]对肥胖危害性的认知程度,以及个人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影响一个人对肥胖的关注度及减肥意愿的强弱。

4.1.1 明确减肥的目的

减肥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外表美,在不同人的脑海里有着不同的答案。把什么放在首位,对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不加以理顺,在方法的选择上就容易出现偏差,给整个减肥结果带来质的变化。健康意识强,对肥胖症的危害了解深刻,在意识上能自觉地把减肥当成慢性病康复来对待,做到居安思危,在方法的选择上就会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健康性。在行动上就会更加关注各减肥方法的减肥机理,了解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而不是盲目跟从,或不加分析地听之任之;而如果爱慕虚荣,不顾健康一味地追求外表美。只要能快速减肥,即使明知对身体有害,也不考虑后果。这种以牺牲健康换来的美都只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受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左右,选择减肥方法就容易走向极端。对于此类人,只有真正失去健康,生命真正受到威胁而又无法挽救时,因为害怕才会后悔。当饱受病痛折磨后,才会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而开始重视健康,但往往又错过了最佳时机。所以现在就能想到今后受病痛折磨时的情景而重视健康,并能付之行动者才是真正的智者。

4.1.2 遵循事物规律不以个人为中心

减肥所要解决的是脂肪堆积所引发的各种功能性障碍及疾病,隶属健康问题。减肥若能遵循事物的内在运行规律,能解决实际问题才称得上科学。有了科学的方法,就应当努力去践行。对于减肥者来说,人们只能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不同方法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判断其减肥机理是否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从中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减肥,方不失为正道。而绝对不能以个人的意愿为中心,看减肥方法手段及功效是否符合个人的意愿。但现实中心存这种幼稚想法的人却不少,他们常犯一厢情愿的毛病,希望这世上有减肥绝招、减肥秘诀之类的事情存在,希望他们有神奇的功效,那样就不用吃苦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实现梦想。这些把减肥希望完全寄托在某物或某种方法身上的纯理想主义者,最容易成为伪科学减肥方法的牺牲品。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减肥应当选择权威机构认定的,被公认为是最合理的方法进行,才是理性的回归智者的表现,而不是减肥者想用什么方法,不想用什么方法的问题。运动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是最合理的减肥手段,但如何科学运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只要运动方法科学,懂得如何科学运动,将运动的效率最大化,将人体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就有助于瓶颈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既消除脂肪,又有助于功能性疾病自然康复的双重功效。

4.2 减肥态度

能否攻克肥胖症是科研问题,具体如何操作是专业问题,需不需要减肥是认识问题,能不能坚持是意志问题,而愿不愿付之行动是态度问题。有了科学的减肥方法及专业人员的系统指导,同时具备良好的减肥环境,运动减肥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减肥者个人的态度。从某种角度来说,战胜自己比战胜肥胖更难也更重要,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对减肥的重视程度,对减肥方法的关注程度,对减肥机理的了解程度,以及每一次减肥计划的贯彻实施情况,都反映了一个人的减肥态度。减肥态度既影响减肥行为,又影响减肥的速度与效率。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都要吃苦,苦尽才能甘来。减肥方法再科学,仍然需要通过行动将计划落到实处才行。减肥态度端正,能克服各种困难,积极主动的减肥,效率自然就会高,减肥速度相对来说也就更快;相反,减肥态度不端正,不把减肥当回事,想来就来,想练就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消极被动的减肥,就会降低减肥效率,从而影响减肥的速度。

[1]刘一平,王有乐. 肥胖与运动减肥研究进展[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67-70.

[2]李蕾,陈文鹤. 肥胖症与运动减肥的研究进展[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72-74.

[3]北京中医学院. 中医学基础[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60.

[4]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解剖学》编写组. 运动解剖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179.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7:322.

[6]于素梅. 肥胖与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物学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62-63.

[7]高等学校教师岗位培训用书编委会. 大学生心理学[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0:145.

[8]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 体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93.

猜你喜欢

科学运动方法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不正经运动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科学拔牙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