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法是初高中语文衔接的重要教学内容

2015-08-15幸静

语文学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词法句法文言

○幸静

(重庆市江津第六中学,重庆 010022)

一、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透视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初中生进入高中后,表现出基础知识能力差、文言文相关知识储备极少等问题。许多初中时语文老师的“得意门生”进入高中后学习语文感到吃力、困惑、迷茫,一些高中教师则一而再地感叹学生“一代不如一代”,埋怨初中语文教学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经过深入调查和细致分析,我发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考和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都存在着明显的断层问题,对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而言,其感性的成果比理性的成果要多。因此,语法知识应该是初高中语文衔接的一大必修课,是高一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阅读教学需要语法。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由此可见,包括语法在内的语文知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便是不可或缺的。可是,“评价建议”却又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文言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同时,中考古诗文阅读篇目都属于课内的。所以初中阶段学生无论是阅读现代文还是阅读古诗文仅靠语感和死记硬背便可“万事大吉”,如此看来“枯燥难懂的语法知识不学也罢”。于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急功近利,直指中考,不考的则不教,导致学生对语法知识、语法概念一无所知,诸如名、动、形、数、量、代等词类及主、谓、宾、定、状、补这些句子成分,他们知之甚少,至于文言词法、句法等语法知识更是鲜有闻。高中教师只是在无法回避时才蜻蜓点水似的生硬地提及一些语法现象。学生由于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储备,甚至连一些语法概念都不了解,理解结构复杂的长句、筛选整合信息尚且感到困难,更何况是阅读犹如天书一般的古诗文!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辅以语法教学。

2.写作教学需要语法。新课标的写作目标指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想象,进行扩写”;“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知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事实上,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也就是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规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沟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口语与写作实践能力。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这些内容表明,初中语文教学就需要讲到语法知识。然而,近些年来语法知识并未直接现身于中考试卷,只是略有渗透,如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仿写和作文题稍有涉及,这样的题学生凭借语感即可解答,语法知识并不能得到运用,自然就得不到重视。

但是,高中阶段的表达与交流却频频用到语法知识。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要“注意考查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他人语言表达的语法规范、逻辑层次和修辞效果的敏感性。”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无论是进行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无论是写800字的大作文还是解答信息整合、图文转换和句子仿写等短篇表达题,都需要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这时语感是不太可靠的,因为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与表达中,存在着种种语法错误,可能导致学生养成错误的语感。所以,学生必须学习语法知识,掌握语言文字法规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追求语言表达的创新和思维的创新。

3.高考备战需要语法。近年来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试题,无一不渗透语法。不仅有明确的考题,如病句判断、文言特殊现象、句子扩展、压缩、变换、熟语运用、拟写对联,还包括隐性题,如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句子仿写等,至于作文要写得字顺文从有文采更是离不开语法。

二、初高中语文语法衔接性教学策略

1.摸清学生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补充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事实上,语法知识高考并不直接考查,教材也不编。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十分丰富,其中句子成分及结构是最常用且最难理解的,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掌握文言语法和句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时要根据学生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补充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2.文言词法句法知识以旧带新。文言词法句法虽与现代汉语语法有区别,但它们之间大同小异,因此可以在教学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初中阶段文言文,以旧带新,嵌入文言词法句法。

1)词法的衔接。文言词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之一,教师要系统研究初中文言文,大量举例,让学生触类旁通。如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难懂,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初中学过句子。如《醉翁亭记》中的“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中的“翼”,解释为“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再如《小石潭记》中的“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中的“斗”和“蛇”,解释为“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这样的知识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但他们的学法是死记硬背。但进入高中阶段,阅读课外的文言文,一味死记硬背显然是无法应对的,还必须能总结归纳出其中的文言词法。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名词加动词,且名词不当主语或小主语(主谓短语的主语),可以判断是名词作状语。“临”的主语是“亭”,名词“翼”在主谓之间,做状语,修饰谓语动词“临”;小石潭的西南面,曲曲折折,蜿蜒前行,名词“斗”和“蛇”做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折”和“行”。由此可以判断《荆轲刺秦王》中的“箕踞以骂”的“箕踞”不是主语,荆轲才是主语,“箕踞”是名词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骂”,解释为“像簸箕一样”。

2)句法的衔接。文言句式的变化,也是让学生头疼不已的。《鸿门宴》中宾语前置句较多,讲解时可先举出初中文言文中的相同结构的例句,并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如《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又如《愚公移山》中的“且焉置土石?”。这两个句子都是疑问代词“谁”“焉”作宾语,宾语前置。再如《隆中对》中的“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在这个否定句中,代词“莫”作宾语,宾语前置。另外,《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公输》中的“宋何罪之有?”,都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此外还有常见成语“唯命是听”“唯……马首是瞻”。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进行归纳:第一,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第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第三,为了强调宾语,借助“是”“之”等词,将宾语前置。依据规律判断,《鸿门宴》中的“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显然就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中学语文教师尤其高中教师必须坚持课改理念不动摇,不观望,不彷徨。必须认真吃透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坚持按照新理念的要求改进课堂教育教学,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如果说语文是工具学科的话,那么语法知识则是这一工具必不可少的零件,而语法教学应是初高中衔接的重要内容。

[1]杨银.中学语文教学不能舍弃语法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1).

[2]骆锤炼.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言知识——知识系统的重建[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李文莉,黄成友.对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7).

[4]孟维智.谈谈与中学语法教学体系有关的几个问题[J].语文研究,1981(1).

猜你喜欢

词法句法文言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应用于词法分析器的算法分析优化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语文学习方法之组词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