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方言吉祥语与地域文化
2015-08-15黄蕾
○黄蕾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风貌。丰富的吉祥语构成了汉民族独特且寓意深刻的吉祥文化。吉祥语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传统观念。汉民族的日常生活里几乎离不开吉祥语,无论是喜庆节日赠祝福,还是特定场合送祝愿,这些带有吉祥愿望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向往幸福、追求愿望的心理。
许慎《说文解字》释曰,“吉,善也,从士口”,“祥,福也,从示,羊声”。《说文》里从“示”的字一般表示某种预示或征兆,而“吉祥”的本义又是善与福,可见,“吉祥语”是预示某种好征兆的话语。吉祥语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内容上多与“五福”相关,即福、禄、寿、喜、财,具有祝福性、祈吉性;在形式上则多为词或短语,且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步凝固并稳定下来。李炳泽指出,吉祥语最早源于上古白巫术中的祝祷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今天人们在特定场景中所说的祝颂语,也包括一些事物的命名。[1]30
汉民族的吉祥语极为丰富,而从商者众、商品经济发达的粤方言区,吉祥语更具有鲜明特色。粤方言区的人们日常使用语言时往往讲究“口彩”,喜欢用吉利的词汇指称事物,也常常因避讳禁忌语而使用吉祥语。这些吉祥语,不仅反映了人们祈吉求福的社会心理,更折射了粤方言地区浓厚的地域文化。
一、粤方言吉祥语与商业文化
粤方言地区多是商业发达、从商者众多的地方。经商者讲究“彩头”,追求吉利,因此粤方言中有不少与“利市”、“发财”相关的吉祥语。春节时,穗港地区的人们会给小孩和未婚男女派发“利是”(红包),这与“利市(市场)”谐音,体现了人们期望市道兴旺的愿望。人们祝贺新店开张时常说“发个好市”,祝愿店铺生意兴隆,可见,市道好、生意兴隆是商人们的共同愿望。
从商者都希望能“发达”、“发财”,而经商是有风险的,避风险、图吉利是商人们的共同愿望,因此在粤方言区中与“发”谐音的数字“8”特别受追捧,人们给店铺命名或者挑选与数字相关的号码时偏爱“8”。走在广东街头,不难发现一些商店的名字就有“8”,不仅如此,广东很多商铺牌匾的长度高度也很讲究吉利数,多为长三米八,高一米八。[2]41人们选择车牌、电话号码时也偏爱8字多的号码,宁可付巨款也要拿到一个好号码。粤方言中与财富相关的吉祥语还有很多,如贺年歌《恭祝新岁》里就有一句“银纸铺满地(钱财多得铺满地)”,此外还有“赚个盘满钵满”、“猪笼入水,银纸多到使唔晒”等祝福语,这些吉祥语都体现了粤方言区浓厚的商业文化气息,以及人们对财富、吉利的追求。
二、粤方言吉祥语与喜庆文化
喜庆场合说吉祥话不仅给别人送上美好祝福,还增添了喜庆气氛。粤地人们逢年过节、探访亲友时都很讲究“吉利”,人们见面时喜欢互说吉祥话,如“恭喜发财”、“搵多啲(赚多点)”等。不仅如此,人们对送礼回礼也很讲究,送礼要成双,寓意“好事成双”。在广东云浮,主人给春节来访的客人回礼时还要用红袋子装点米,寓意有来有往,大家都“有米”(有钱)。每年的新春花市,老广们都喜欢买一盆金橘,摆放家中,并在上面挂上红包,“桔”在粤语中与“吉”同音,寓意“大吉大利”。
在婚嫁大事上,除了与婚礼有关的物品都带上“喜”字之外,如喜饼、喜烟等,婚礼的整个过程更是处处有吉祥话。广东人的聘礼除了礼饼外,通常还有莲子、石榴、桂花,寓意“连留贵子”,在婚礼前几天,还会让“好命婆”帮新人铺床,并在铺好的床上放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取其谐音就是“早生贵子”。婚礼进行时,还会有一位“大妗姐”跟随着新娘,从新娘出门到入男家门的整个过程中都在旁说吉祥话,如“新心抱(新媳妇)入门,带来金银一盘盘;今年娶新抱,出年有孫抱”,以吉祥语传递祝福。在旧时的顺德,新娘快进门时,新郎还要爬到洞房门前梯子最高处,亲朋好友在梯下还要高声说“步步登高”的吉祥话。[1]68随着时代进步,婚礼习俗有了变化,但在婚庆场合讲“意头”、说吉祥话的习惯始终不变,人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始终如一。
三、粤方言吉祥语与饮食文化
粤方言区在日常饮食上也很讲究吉利,因此有不少“饭桌上的吉祥语”。很多粤菜的名称就带有吉利色彩,人们希望这些菜不仅能满足胃口,还能表达某种美好愿望。穗港地区的团年饭上常有一道清蒸鱼,鱼通常不切段,寓意“年年有余(鱼)”,完整的鱼还寓意有头有尾,从年头到年尾都有好运。此外,“发财好市”、“发财就手”这样的菜在饭桌上的亮相率也很高。在粤语中“发菜”与“发财”谐音、“蚝豉”与“好市”谐音、“猪前蹄”在粤语中又叫“猪手”,人们用发菜煮蚝豉、发菜炖猪前蹄,连在一起就是“发菜蚝豉”(发财好市)、“发菜猪手”(发财就手),这些吉祥菜深得人们喜爱。
生菜,在粤方言中与“生财”谐音,这也是深受粤地人们喜爱的吉祥菜之一。旧时广东人家炸煎堆、油角,原镬必会用来滚生菜汤,以强化“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的吉祥效果。[4]15此外,广东人有句话叫“无鸡不成宴”,因此每逢节日都会做白切鸡,而在广东云浮,对鸡头还有一番讲究。人们认为“鸡头”代表的是“生意、财富”,因此习惯把鸡头来回翻几下,并说“翻多几番”的吉利话,寓意赚钱多赚几番。
饭桌上离不开酒,而人们喝酒通常会划拳助酒兴。在粤方言区,以前很流行一种“发财拳”,即双方伸出任意手指,与对方伸出的手指数目相加,猜测并报出双方所伸出手指数相加的结果,说对了就赢,双方都不对就重猜。“发财拳”这一名称本来就含有吉祥意,且人们在猜拳时不直接说数字,而是说与数字相关的吉利话,比如“发财行头,一定中(1),二到宝(2),三皮三(3)”等等,一边玩乐,一边讨吉祥。
四、粤方言吉祥语与禁忌文化
粤方言中吉祥语十分丰富,这与人们趋吉避凶、祈福求吉的心理有关。人们喜欢使用吉祥语,而对一些禁忌语则十分避讳,这通常是因为某些词语的读音与现实中带有不吉祥意的词语有谐音关系,易引发不好的联想,因此常用吉祥语去替换。
从商者忌讳“蚀”(蚀本,即亏本)、“干”(水为财,干意味着没水没财)、“输”这样的字眼,因此粤语中常会用与之相反并带有吉祥义的词去替代。牛舌、猪舌的“舌”字与“蚀”的粤音一样,因此人们习惯把牛舌、猪舌叫做“牛脷”、“猪脷”,取“利”之谐音,而“猪肝”(干),则改称为“猪润”,取“有利润”之意,此外,酒桌上人们不说“干杯”,而说“饮胜”也同理。粤语中把“空房”叫“吉屋”,因为“空”与“凶”在粤语中发音一样,人们常用与之相反的“吉”或“旺”来替代“空”,因此就有“吉屋出租”,“旺铺出租”的表达。
粤方言区的人们如果听到不吉祥的事情或自己说错了话,常说一句“大吉利是”,人们认为这句吉祥话有趋吉避凶的功能。如果小孩不小心撞到头,起了肿包,大人常会说句“起高楼啦”,这既是安慰孩子的话,也是在讨吉祥,祝愿孩子以后有能力建一栋大房子;假如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尤其是过节的时候,人们会赶紧说一句“落地开花,富贵荣华”。这些例子都是人们避讳禁忌、祈求吉利的体现。
五、粤方言吉祥语的构成及内蕴
吉祥语大多不是现成的词语,多运用了修辞手法引申而成,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粤语中的吉祥语多采用谐音构词的方法来构成。谐音,即利用汉字音同或音近的特点,在本义和吉祥义之间建立联系,产生辞趣,如“生菜”,正因为它与“生财”音同,与“财富”相联系,被赋予吉祥义,还有老广年夜饭上的“发菜蚝豉”这道菜,因与“发财好市”谐音而成为节庆喜宴上的必备菜肴,其他如婚嫁场合必有的“枣子、花生、桂圆、莲子”,也是因为“枣生桂子”与“早生贵子”同音而备受喜爱,数字“8”也是因为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人们尤其是商人们的喜爱。
吉祥语通常承载着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心理愿望,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粤方言区的人们好交朋友,喜欢边交朋友边谈生意,而在恰当的场景使用不同的吉祥语不仅可以增添气氛,还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甚至有利于达成商业合作。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说过,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学家帕尔默(L.R.Palmer)也提过,语言的立式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可见,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通过语言可体现不同地区的人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方式。语言是思维表达和交际的工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心理和习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吉祥语既是民族语言的一部分,也是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处于商业经济发达的粤方言区,人们希望拥有更多的财富,在日常使用语言时也更偏爱使用吉祥语,以达到祈福求吉、趋吉避凶的愿望。
吉祥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内容大多与个人健康、事业兴旺、家庭幸福相关,是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美好祈愿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尽管祈吉避凶是人们的共同社会心理,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独特的吉祥语。处于现代化程度高、商业气息浓厚的粤方言地区(主要是穗港地区)的吉祥语更具特色。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吉祥语,都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吉祥语反映了人们的求吉心理,并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迁,吉祥语的内容和形式也必然会随之变化,并不断丰富。
[1]李炳泽.吉利话[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2]刘志文.广东民俗大观[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3.
[3]廖锡祥.生菜 生菜包 生菜会[J].烹饪知识,2004(2).
[4]陈慧英.穗港地区的吉祥语[J].修辞学习,2000(3).
[5]崔梅.吉祥语的文化意蕴、功能与社会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