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作文现状管窥与思考

2015-08-15

语文天地 2015年26期
关键词:试卷中考作文

陈 琪

笔者参加了六次中考阅卷,但最让我感慨的是酒泉市的中考阅卷,与其他11 位老师一起参与中考试卷128 个考场作文部分的评阅。中考作文历来被看做是初中作文教学成果的大检阅。亲历这次检阅,我们心内却是五味杂陈。虽然也有很不错的、让我们自愧不如的妙构佳作,读来令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但更多的作文所表现出来的是学生写作素养、能力的缺失,文风的不良却让我们“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考语文试卷作文分为60 分,命题如下: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我心中的________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祖国”“偶像”“牵挂”“幸福”“秘密”等。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文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

材料二:海伦·凯勒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终于成为美国著名女作家。

材料三: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霍金、邰丽华……他们都是生活的强者。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含意,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在此次中考作文评卷中,笔者注意到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催泪瓦斯式”。在笔者所评阅的300 多份试卷中,有40 份试卷的不约而同的写的是:上初三时父母离异,而且离异后的母亲身患绝症、苦苦撑持自己度日的情节。这种伪造生活经历,营造悲情效果,希望通过刺激阅卷老师的泪腺而博取高分的“造文”方式,我们姑且称其是“催泪瓦斯式”作文法。

第二,“膨化食品式”。有二三十篇作文呈现出同一种模式,即把所给材料几乎原封不动地抄出来,或稍加扩写,前面来一个朦胧花哨的开头,后面加一个似是而非的结尾。更有甚者,因为担心达不到600 字以上的字数要求而挖空心思的抻长句子。方式主要有:(1)采用同义词加同义词再加同义词的模式,一口气用五六个同义词并列,来增加句子的长度;(2)将所给材料的某一部分随意扩写,以致出现这样荒唐的句子:英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七岁时不幸耳聋……终于创造出了不朽名作《二泉映月》。(3)大量采用独句段以形成尽可能多的文内空格;(4)不分青红皂白、硬凑一段话,然后另起一行,加个破折号,后面写上“题记”二字,便弄出一个“题记”。这种为达到作文字数要求而进行的加工,徒然膨胀了字数,不仅对作文质量的提高没有任何助益,反而使文章显得拖沓冗长,甚至出现常识性错误。

第三,“移海搬山式”。如作文《我心目中的祖国》,从1840 年鸦片战争说起,一直写到“神七”发射成功,时间跨度169 年,一望而知是把历史老师要求背记的内容一股脑给搬移到中考作文里,但用700 字的方格来容纳169 年的沧桑,结果可想而知。

在笔者所评阅的300 多份试卷中,以上四种模式的作文大概占五成左右。这些作文的相同点是运用了文学虚构的四种基本方法,即偷梁换柱法、添枝加叶法、移花接木法、点铁成金法。只不过是失败的仿制品。失败的原因不是立意不深、构思不巧,而是写作最基本的能力——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不足,语言运用能力不够所致。结果词汇贫乏做作、语言支离破碎、言不达意、生硬不畅,毁了立意和构思。

究其原因:一是生活经历的单一。当代中学生生活空间狭小、生活经历简单划一。家长的过度保护、沉重的学习负担,简单、乏味的生活逐渐钝化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美的细节、爱的细节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二是心理发展的不均衡。初中生正处在学生心理的发展期。他们或许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对生活中的美的细节、爱的细节有所理解但不深透,因而他们的语言表述不能很清晰深刻。三是童年时接受知识偏颇。他们从情节神奇曲折的童话中走来;他们从火眼金睛、天兵天将遇之望风披靡、妖魔鬼怪闻之胆战心惊的“孙悟空”的神话中走来;他们从拥有超自然能力,能凭一己之力挽救地球的“奥特曼”的动漫世界中走来。这些经历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英雄情结”,因而他们骨子里渴慕英雄,向往波澜壮阔的生活。现实生活中的美和爱不能进入他们的视野,也就谈不上感悟了。

解决以上问题要靠阅读。阅读虽不能带给学生直接生活经验,但可以提供间接经验,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反思生活,感悟、抒写生活。

作文教学是一个疑难杂症,阅读不可能是一粒包治百病的仙丹,朗读也不是,但有效、广泛的阅读,绝对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一剂良药。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怎样的途径、采取何种方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成了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去研究的一个课题。

猜你喜欢

试卷中考作文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中考“三数”大扫描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