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能力培养摭谈
2015-08-15肖燕
肖 燕
现代文阅读在现今初中语文学习中占有很高的权重,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语文现代文赏析能力低下,更不能活学活用,将所学内容和技巧娴熟地运用到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去。然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多角度地去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努力改变他们的阅读习惯。本文结合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具体分析该如何培养初中生现代文的阅读技巧与能力。
一、提前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教学现代文之前,应该布置学生提前通读全文,熟悉作者及生平简介,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应和老师的节奏,注重文章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把握,领悟教师分析现代文的方法和技巧。其实,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两翼,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二者又有着共通性,都要建立知识框架,都要学习理解分析方法。而思考是现代文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所说的这种思考不仅仅是对文章脉络的思考,而且是要多方位地去思考文章的中心,要将某一篇文章与某一类文章联系起来,从而能熟练掌握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就以《海燕》为例,谈谈如何将这种阅读方法运用到实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相信这是所有读完《海燕》的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布置必要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文章的作者高尔基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在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应该提出这样的思考题:文章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暴风雨来临之前大海的景象以及海燕与暴风雨奋力搏击的画面,难道文章仅是为了向我们展现海燕英勇顽强的形象,还是海燕只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一种怎样的英勇顽强的生命?如果我们对作者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知道当时俄国正处于革命的关键时期,俄国社会正面临黑暗的沙皇专制统治,我们不难猜想出海燕代表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代表着坚强勇猛的战士形象。这种一步步的学习和分析过程是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探索完成的,这就是一种多角度和全面思考问题的策略。
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了解作品和作家的风格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学习;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则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在班级里设立读书角,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增长学生的见识,从而能够逐渐熟悉某些作家及其创作风格,这对我们准确把握其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比如鲁迅的文章见解精辟,论证极具说服力,多以犀利的语言批判社会的专制蛮横;沈从文的风格质朴清婉,很多作品都能体现他对乡村的一种独特的感情和对于生命的一种思考;而冰心的作品向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其语言清新雅致、凝练流畅,读她的作品,我们感受颇多的是一种浓浓的亲情和家国之思。
《孔乙己》是鲁迅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通过对鲁迅的了解和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就能大致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支持新思想,反对旧思想,尤其痛恨传统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而《孔乙己》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对孔乙己形象的生动描绘,形象地表现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如果你曾读过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你就能深刻地感受鲁迅对于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抨击之严厉,这对理解课文《孔乙己》大有裨益。
三、把握现代文主题思想,并与当今时代发展特色相结合
要想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就必须深刻了解所学现代文的中心思想,只有在了解主题的基础上,才有兴趣去探索文章的结构。此外,每一篇现代文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完成的,语言的风格特色大不相同。中小学生可以立足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把自己的见解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并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和时代内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其实我们能够从现代文中学习到很多的精髓,就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来说,全文就“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论点展开论述,论述如何开拓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说明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性。其实这篇文章在我们如今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们能够将其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吸收,切实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出更多有用的生力军。
总而言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找到如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以便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其中,阅读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现代文的学习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学生也只有在课堂外注重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才能真正有效提升阅读思考的能力。最后也应注重将现代文与如今社会发展的背景相结合,全方位地去提高学生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能力,以促进我国初中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