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综合活动对初中生语文能力培养的作用
2015-08-15许红梅
许红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力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完全局限于课堂教学,显然无法满足学生能力培养需求。这样的现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善于突破教学理念的制约,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活动,将教学空间、时间与资源利用起来,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促进功能。笔者进行了初步探究,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开展方言纠正活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通话发音不准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来自于基层农村学校的初中生,普通话中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受方言影响比较明显。对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并及时纠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强化训练。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方言纠正活动,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范读,选择学生领读时也选择一些普通话基础较好的学生,营造标准发音的氛围。其次,在课外专门开展了以纠正普通话发音不准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学习活动。活动中,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本地方言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如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音不分,这些方面对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产生了严重制约,发音不准何谈朗读质量提升?笔者要求学生将容易混淆的字编组进行辨别,如拼音的“音”和英雄的“英”,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将这样易混淆的字罗列出来进行巩固训练。同时,对学生进行发音技巧指导,提高发音精准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普通话发音要领。
二、开展即兴演讲活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中层次要求较高的一项能力,其涵盖了普通话水平、逻辑思维、词汇积累、语言表达等方面,特别是对学生构思和表达能力训练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笔者组织即兴演讲活动,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事先公布演讲的题目、内容、方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一天或是两天,甚至一周、更长时间,让学生经过精心准备后上台脱稿演讲;另一种方式是现场出题,给予学生很少的时间思考,1 分钟、3 分钟或是5 分钟,然后随机抽取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演讲。这样的活动采取提前准备和现场发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而言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效应。久而久之,学生的怯场心理得到了缓解,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开展阅读迁移活动,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对学生强化作文教学,既要抓好作前指导课的设计与组织,又要发挥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的联动促进效应,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体现阅读教学对学生作文创作能力培养的辅助作用。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经过了精挑细选,无论是选题立意还是结构手法都具备较高的水平,对学生而言可以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阅读中的分析研究,指点学生提高写作技巧。一方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增加写作技巧技法的探究内容,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了技巧辅导;另一方面,笔者还要求学生活学活用,将阅读理解中的技巧方法转变为写作的能力。通常采取仿写续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阅读中的示范引导,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写作经验技巧,对提高写作能力帮助非常明显。
四、开展多读多写活动,提高学生文学底蕴
丰富的阅读可以带来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和文学底蕴的夯实,特别是文学底蕴,对学生语文学习理解能力、作文创作能力帮助明显。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以多读多写为专题的研究活动,指导学生制订每一学期、每个月乃至每一周的读写活动方案,将需要读的书籍安排到具体的时间节点,通过读书笔记摘记来积累阅读的成果。同时借助于读书笔记展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优美词汇语段、文章结构。在多写的环节侧重于瞄准学生的薄弱环节,如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强化这些难点的突破,能够让学生作文创作的质量跃升一个新的层次。
五、开展生活感知活动,增加学生素材积累
语文学习中的作文学习离不开生活的积累,教师一定要重视生活感知,让学生既要细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又要开展一系列专题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进行素材积累。例如,随着当前社会文明教育活动的深入,社会风气呈现日趋向好的良好态势,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向自己的身边人了解他们眼中社会风气的变化,了解一些具体的人物事例并进行记载。有了这一项专题活动为基础,笔者组织学生在班级开展了交流,大家收集到了有关社会文明进步的许多典型事例,有乐于助人的,有救死扶伤的,也有不顾脏累主动打扫卫生美化环境的,等等。这些活动为作文创作提供了素材。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善于发掘资源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借助于综合活动这一平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