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生活,爱上《竹鼓壶》
2015-08-15吴敏
吴 敏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有着“东方紫玉”、“陶中瑰宝”之誉的宜兴紫砂壶,承载了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紫砂壶在数百年的传承创新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和艺术框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大师、名家和优秀的技艺人员,他们活跃在紫砂艺术园地,播种春天的希望,收获秋日的金黄。
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陆游爱梅,郑板桥爱竹,早已成为文坛佳话。竹历来是文人墨客以及喜爱传统文化人的座上宾。“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人生贵有胸中竹。”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竹还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又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竹鼓壶》表现了作者对淡泊、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也是希望生命如竹子一样常青不败的美好意愿,象征青春永驻。
竹,枝干挺拔,四季常青,淡然天地间,凌霜傲雨,清雅宜人。壶身如竹段,粗实有力,线条自然清晰,将竹段的神韵表现了出来。壶嘴、壶把、壶钮皆以小竹段的形式,或虬枝或曲折或盘绕,生动而形象。作者用艺术的手法,把竹的形象化为砂壶,置于几案上,朝夕相娱,赏壶品茗,陋室生辉,信可乐也。
《竹鼓壶》造型取材于竹,稳重而挺拔,壶身刻绘竹枝造型,生动自然。圆平盖面与壶口取平,吻合紧密,三竹钮自然弯曲,壶把数节,曲而不柔。全壶光洁莹润,朴实无华,宛若天成。
《竹鼓壶》此壶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以竹为题材, 壶身扁鼓, 平底圈足, 嘴、把、钮均为竹节形状, 竹节苍劲疏瘦, 颇有意味, 竹节造型的壶把竹韵悠悠, 呈上粗下细之势, 整壶中正沉稳, 饱满韵致,相得益彰, 趣味无穷。
《竹鼓壶》具有平衡性而不失活泼, 雄健中又见清奇, 简约的遗风洗练朗润, 静谧空明,有着传统美学中静态的书卷气,在吸纳现代美学的理念时, 心随简密, 形象不惑, 形体灵动而又有霸气。
生活是陶艺家进行创作的源泉,紫砂壶的创作激情、创作素材都来自生活。砂壶之美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传统的美学思想非常强调道法自然。笔者在设计制作紫砂壶过程中采用“拟物造型”的法则,而且突破已有的设计思路,寻找新的视角切入和技艺手法,促进了艺术思维的完善和形态塑造的完美。紫砂陶艺术是作者的感情载体,当上天将珍贵的五色土恩赐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时,人们将自己的才情心愿都记录下来,关于它的艺术便与日传承,流芳百世。
今天, 我们要发展紫砂艺术, 弘扬紫砂文化, 就要继承艺人与文人合作的传统, 要鼓励紫砂业者热衷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欢迎更多热爱紫砂文化的藏家评论紫砂艺术, 构架紫砂理论, 研究紫砂文化, 不断提高宜兴紫砂的文化品位。《竹鼓壶》的问世,更是天地自然的一次巧遇。欣赏这件作品,不禁叫人折服于大师的敬业精神,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天地悠悠在心中, 生活亦是一种享受。
[1]《紫砂精壶品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