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曼生壶”与紫砂渊源

2015-08-15候鑫莉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2期
关键词:井栏民艺篆刻

候鑫莉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曼生壶”是紫砂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拘泥于技巧,跳出乾隆后期流行的繁缛,过渡追求技巧、追求精致的风格,成为表达真情实感的一种载体。“曼生壶”以其新颖的独特造型,精湛的制作技艺,名震于世,受到世人欢迎。

“曼生壶”与紫砂渊源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是一位饱学诗书画,精通金石书法的才子,“西泠八家”之一。嘉庆十六年,在毗邻宜兴的溧阳当县令,他虽坐在县太爷的交椅上,但他的目光仍然在文峰墨海间遨游。同时结识当时的社会名流诗人,又结识当时的制壶名家杨彭年兄妹,与朋友共同设计新颖的紫砂壶型,并在简洁明快的壶体块面空白处题字、篆刻。由陈曼生设计,杨氏兄妹等成型制作,再由陈曼生及其诸友题字、篆刻的壶,后世称为“曼生壶”。

190年后的今天,“曼生壶”的大部分壶式后人继续在沿用着,尤以合欢壶、石瓢壶、井栏壶更为广泛。顾景舟大师在世时,对合欢壶、井栏壶、石瓢壶曾作过一番研究,并融入他的造型理念,经精微仿真成为他的代表之作。

“曼生壶”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提梁壶、端把壶、有四方、六方、长方、直筒,有扁圆、曲直的几何形,也有瓢、瓜、葫芦等自然物体形,也有借古代柱础、井栏,古器物斗笠、却月等,形象自然,内容丰富,造型简洁大方,实用性强,并在壶体块面空旷处饰以书画、篆刻,为众多文人雅士所喜爱。

“曼生壶”造型简洁大方,泥色古朴雅致,大部分壶的泥色是以紫砂泥经过搭配、调制而成。紫有深浅,赤有浓淡,黄有老嫩,有的呈青紫色,有的呈鼠灰色,故“曼生壶”更显得清雅、稳重、质朴古秀。还有的壶在泥料中渗入粗砂、细砂,使壶的表面呈现星星点点,时隐时现,泥色斑斓的效果,更显示曼生壶艺的雅趣和意蕴。

“曼生壶”的另一个特点,即注重签款、印记等章法,签款、印记有“桑连理馆”、“陈鸿寿堂台”、“阿曼陀室”、“曼公”、“曼生”、“老曼”、“鸿寿”,以及他的同僚好友江听香、高爽泉、查梅史等在器皿上题款,由此也可以看出陈曼生和文人好友们的亲密关系。

“曼生壶”中最突出的是壶上的陶刻。他饰壶的第一个特点是所撰的铭文能按壶、依境、合时地撰写出切茗、切壶、切茶人的铭文。单单铭的识读及理解就将成为我们研究学习、品位的深邃课题。饰壶的第二个特点是他以高超的书法绘画艺术作其铭文。第三是书画在壶上的布局,他把壶的全身作为整体画面,不拘一格,别处心裁,自在得体地安排布局。

随着时代的变迁,所谓的文人壶仅仅是文化人在壶面上画几笔、写几笔。曼生壶的精神内涵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宣扬。紫砂壶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实用性,它是为茶而生的工艺,离开了茶就谈不上茶壶。正如日本民艺运动的真髓,曼生们其实就是中国的柳宗悦、滨田庄司。他们是中国的民艺运动的开拓者,他们把对生活之美的感受传授给从事工艺的匠人如杨鹏年等,使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美的感受,从当时流行的奢侈之美回归到自然之美,从病态的贵族工艺回归到民众工艺。曼生们在紫砂工艺中的作用也就是柳宗悦先生提到的民艺运动中他力之道。杨彭年这些紫砂艺人正是得到了曼生们的恩泽,创造出了紫砂历史上最美的作品。

紫砂壶的发展与文人茶息息相关。金沙寺僧、供春——吴颐山的书僮、时大彬的娄东之行,都与文化人、茶人藕丝相连。随着紫砂壶的名气日益响亮,紫砂茶壶逐渐成为宫廷中的贡壶、贵族家中的摆设。

“曼生壶”的出现,唤起了文人墨客参与紫砂陶创作的兴趣,使之更富有完整而高尚的文化内涵,提高了紫砂茗壶在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从而使紫砂壶迈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

猜你喜欢

井栏民艺篆刻
论“牛盖井栏壶”的经典特征
论紫砂壶“嵌线井栏”的艺术审美
漫谈紫砂壶《六方井栏》的文化意蕴
篆刻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我们为什么关注民艺??
民艺是什么
民艺记录师
《如意井栏壶》创作之我见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