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壶》——紫玉金砂铸奇缘
2015-08-15吴春兰
吴春兰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世界名陶。独特的紫砂陶土,简洁朴雅的造型艺术,千年流传的制作技法,以及古典优雅的中国文化气质,使宜兴紫砂早在十九世纪就登入了艺术的殿堂。紫砂茶具的美学价值,不尽在千姿百态的造型和肌理色泽本身所具有的装饰性上,更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在于一种透彻表里的浓郁的文化气息。
紫砂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与众不同的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是一种实用和美相得益彰而又妙不可言的特殊手工艺品。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陶艺家将自己匠心独运的审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壶从煮水冲茶的普通器具,变为广受人们喜爱的艺术珍品。
《玲珑壶》形体悦目,圆润有余,没有硬板严肃的感觉,整壶倒是充满了温馨欢乐的氛围。装饰美感且无累赘之处,线条流畅,趣味和文化性并存,形、质、彩的火候恰到好处,技艺炉火纯青。
《玲珑壶》之情怀,渗透在壶的每一处细节。“圆”是构成这把壶的基本设计元素,扁圆壶身,光润如玉,形似太阳,壶把紧贴壶身,如一轮月牙。此壶如夜色欲尽,大地苍茫,日月同在,壮美豪放。壶身更是别有一番争辉景观:壶身彩绘,远山白云,绚丽夺目,浮云刻绘,荡漾着浓郁的古风气息。
《玲珑壶》就像一幅生动的图景,抽象与具象结合,色彩与背景交融,呈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而通过这个主旨的阐述,此壶亦流露出更深的内涵,破晓与希望同在,时光流逝终究是必然,回忆美好的同时,新生的希望已经在孕育更美丽的前景,《玲珑壶》与我们同在。
清代的名流李渔,在《闲情偶寄》一文中写下这样的评语:“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
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紫砂壶早就不再是一器,壶可行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它与儒家、道家、释家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如果说,酒文化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茶文化具有现实主义的基调,那么,紫砂文化具有什么特征呢?紫砂文化的鲜明特征,就是自始至终地推崇一种理智的、灵活的包容主义。紫砂文化胸怀开阔,从来不走极端;紫砂文化海纳百川,坚持兼容并蓄。所以,无论是儒家的弟子,还是道家的信徒;无论是出家的僧人,还是还俗的居士,都可以在紫砂壶的世界里,找到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园。这把《玲珑壶》,形、气、神、韵的抽象之美,是笔者在紫砂艺术路上的极高境界。其造型追求和谐自然之美,外合人的肌肤,内合人的品性,茗茶紫瓯,诗词人间,清香飘远,历史铭记;带着灵气,悠悠然,飘向你的心境间,记下一首诗,一段词,书写着紫砂壶的文人气质。
紫砂装饰艺术能将紫砂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宜兴紫砂壶的形制门类已经日趋完善,是历代艺人经长期的艰苦的辛劳而创造。紫砂工艺,是先人留给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紫砂艺人已经将其发展成宜兴的一张个性名片。一把紫砂壶,小小的掌中物,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的元素,吸引了无数艺客前来阳羡访陶。
[1] 《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