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陶刻的艺术特色

2015-08-15储国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2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紫砂壶

储国峰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陶刻是紫砂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紫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书法、绘画、金石、文学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在令人炫目的紫砂壶中,质朴无华的紫砂壶以其特有的典雅端庄,长盛不衰,深受品茗人士喜爱。

紫砂陶刻艺术是伴随紫砂壶艺一同发展而成的。紫砂陶刻艺术开始于制壶人在壶的底部或把梢处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年代,其后又逐渐发展成在壶底书写诗句并落款,随着时代的变化,最后又将诗文搬上了壶身,直接用于壶的装饰。

陶刻并非简单的将书法、字画等复制在紫砂陶器上。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需要适应壶的意境和神韵,并在结合了壶体的造型特征进行格局的安排和设计。以壶为主,以陶刻为辅,让紫砂壶在陶刻的装饰下锦上添花。

传统的题材,古老的文化,只要运用得当,照样能给人全新的艺术享受。笔者用古老的紫砂技艺去丈量时代的脉搏,用具有时代感的作品来进行艺术的传承。笔者的作品,充满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隽永,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陶刻,其镌刻刀法虽与碑刻同宗,但在圆体上操作,其力点难控,招式受缚。一般书画高手如果没有强烈兴趣和创新毅力,断不会在此落刀。陈鸣远成为第一人,后恵孟臣随行,其笔法一如褚遂良,苍劲浑朴,尤其楷书富有唐人遗风。到了陈曼生那里,陶刻更见活力四射,精彩纷呈。曼生与他的幕僚撰词书画,并执刀铭刻,让原本素雅清净的一柄紫砂壶,融几何造型、书画艺术、文学篆刻于一体,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人壶”风格,遂成为紫砂精品。

壶中天地宽,刀下雕乾坤。笔者的作品从掌中小壶到案头大陶瓶、挂盘,造型万千,风情万种。可以品味到诗词歌赋,欣赏到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其形制、内容、题材、笔墨、刀法、色彩、意境、气韵等诸多美学原则和谐统一,自然天成;感情的投入,生命的赋予将使其作品,更具深度,更具活力,更具时代意义,这标志着紫砂创作将上升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紫砂陶刻艺术的语言包括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以及相关的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评判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最主要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判。首先,要看刻工如何,壶身刻绘的内容和壶的整体造型是否协调。其次,要看表现内容,分辨刻绘内容所表达的是否统一,文化、情趣、韵味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不是具有艺术价值。古语有言“知其白,守其黑”,进行紫砂陶刻时,不仅要注意正在处理的那部分陶刻内容,也要考虑到其他未处理的部分,要把握事物的正题,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紫砂陶刻装饰,最早见于元代铭“且吃茶、淸隐”五字草书。紫砂壶陶刻与古代陶器刻文同为一个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陶坯上记述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起初都在壶底刻画,这只是紫砂壶陶刻的雏形,还谈不上陶刻装饰工艺。随后,演变成在紫砂作品上刻各种有主题的书法或字画,因此陶刻是一种对紫砂作品装饰的技法,通过用刻刀在坯上雕刻,从而展现紫砂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使紫砂作品变得更生动更形象。

紫砂艺术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刻艺术的价值在于将文化的价值观和众多文化形式融入在紫砂器中,陶刻对紫砂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件普通的紫砂半成品,经过精心的陶刻雕琢,成为真正的艺术佳品,那样会身价倍增,但如果价值不菲的紫砂作品被雕琢的不尽人意,那价值只会一落千丈,甚至一文不值。

[1] 《宜兴紫砂陶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紫砂壶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