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解体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启示

2015-08-15

天中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解体苏联国家

李 岩

(喀什大学 法政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空前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实践,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从此,世界上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相互对立的局面,即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对立,同时也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阵营,即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各自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既相互竞争又和平共处,直到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和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轰然倒塌和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苏联共产党的倒台?这个问题多年以来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问题。苏联的解体和苏共倒台并不是顷刻发生的,而是有着具体的历史原因的。本文试图就苏联解体和苏共倒台的原因、教训等问题做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前辈。

一、苏联解体的三个主要因素

(一)长久形成的社会主义模式弊病,是苏联解体的内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适应了当时苏联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因此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使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苏联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弊端,并留下了严重隐患。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集中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领域,其主要特征就是权力过度集中[1]111。

1. 政治方面

在政治方面,苏联共产党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力量,但党并非是国家权力机关,然而,在苏联实际上却是以党代政、党政不分。苏联国内的重大决策和人事安排等方面的决定都是由苏联共产党的中央政治局做出的,之后才会交给国家政权机关进行举手表决,苏联国家机关都是坚决照办,党实际上凌驾于国家之上。于是,在苏联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政治模式:党政领导体制过度集权,干部任命制度从上而下,党政监督体制低效软弱,国家安全机关权力特殊,等等。国家的权力过度地集中在苏联共产党身上,苏联共产党的权力又紧紧地集中于苏联中央政治局以内,而中央的权力最后也紧紧握在党的最高领导人手中。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党的最高领导人专权的局面,党内民主也不复存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发生彻底转变。在干部任命上,苏联早期是十分重视巴黎公社民主选举代表和领导人的经验的,但随着苏联模式的发展,苏联逐渐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体制。苏共对干部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等级授职。在苏联,选举一般流于形式,其候选人由党组织内定,实际上就是任命制。这样,就违背了民主选举制的原则,所谓民主在这时也只是形式,民主已经荡然无存。1920年,列宁倡议在党内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即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在当时享有很大的权力,居于很高的地位,不属于各级党组织,由党代会选举产生并向其负责,其职责就是专门监督各级党组织。但是在斯大林时期,苏共监察委员会的权力受到限制,地位被削弱,后来苏共各级党委直接领导各级监委,各级监委只监督下级执行中央决定的情况。这样,监委的职责就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也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监委不能监督同级党委,只能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监督机制的作用被最小化,同时其效率也越来越弱。斯大林时期,国家安全机关的地位十分特殊,它只由斯大林一人领导,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拥有特殊地位,且只向斯大林负责。苏联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形同虚设,冤假错案大批出现,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2. 经济方面

经济上,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依靠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管理,其表现就是苏共采取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经济上管得过死,效率低下,效益甚微。苏共直接领导成千上万的企业,采用指令性计划的方式对经济进行管理,企业缺乏自主权,成为上级主管部门的附属物,它的任务就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的计划指标[2]。国家自上而下靠强制命令和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发展,使得整个经济没有生机,市场没有活力,职工没有积极性。事实上,过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确适应粗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的细密,过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不再适应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 思想文化方面

在思想文化方面,苏联社会主义的特点是,文化团体不断国家化,领袖言论逐渐神圣化和公共舆论趋向一律化。在斯大林时代,苏联对思想文化领域的管理十分严苛,苏共中央对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不仅是通过干部任命制对文化骨干进行任免,而且还通过中央宣传机构对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直接控制。无论是新建的社会文化团体,还是之前保留的社会团体,都越来越国家化、行政化,社会文化团体几乎成为准国家机关。同时,个人崇拜也达到了令人不可想象的地步,崇拜斯大林在思想文化领域成了一条神圣的原则。斯大林被称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人物”“我们星球上最伟大的人物”“一切时代科学的泰斗”“永不犯错误的理论家”[1]118。社会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几乎达到了与宗教狂热相似的程度,这种情况在当时十分普遍。在公共舆论方面,斯大林为了统一思想,采取不断开展批判运动的形式,用高压暴力手段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并用这种方式清理异己分子,确保思想统一、舆论统一。

4. 外交方面

在对外交往方面,苏联一直搞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不断输出革命。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提出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要求各国共产党起来推翻本国政府[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同美国大张旗鼓地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与争夺。斯大林搞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坚持世界革命理论,成为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的根源[4]。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斯大林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二是斯大林为了实现世界革命,采取输出革命的方式;三是斯大林在苏联国内手握大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是一言九鼎,坚决打击与其意见不同者。

(二)苏共领导人的蜕化变质,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苏联的巨变和解体是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这时候的戈尔巴乔夫所倡议的改革并没有突破“左”的限制。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之前,苏联的改革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之后,也就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期,他开始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要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1988年6月到1990年7月。在这期间,苏联开始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提出并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路线,使得政治改革的方向发生重大改变[5]11,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社会开始动荡不安,民族之间的冲突大规模爆发,反共的力量快速增长,苏共的地位急剧下降并在很多地方丧失了领导权,同时国民经济也出现了负增长。政治改革使苏联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党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苏共全体党员的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彻底改变后发生混乱,在反共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的战斗力被严重削弱,敌对力量迅速发展壮大。

第二个时期是从1990年8月到1991年8月,即从苏共二十八大到“8·19”事变期间,苏共党内两种政治力量不断激烈斗争。在这一时期,苏共党内“传统”和“激进”两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戈尔巴乔夫像墙头草一样打着“中派”的旗号,初期支持党内的“传统派”,后期又转向了党内的“激进派”。这样,联盟国家出现解体危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多数群众面对国家出现的严重危机,政治态度鲜明,声明支持国家统一,反对叶利钦之流,反对国家分裂。但是,由于戈尔巴乔夫在关键时刻的倒戈,最终导致苏联的国家性质发生改变,国家联盟解体,社会主义也被最后抛弃。存在了69年的社会主义强国苏联最终亡党、亡国,成为20世纪末震撼世界的最重大的事件,这也是社会主义运动有史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打击,值得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深刻反思。

(三)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不间断地进行“和平演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苏联的解体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不无关系。苏联自成立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将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权作为自己的根本战略目标。它们以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成就作为物质基础,运用商品市场经济、多党民主和多元自由文化这“三大武器”对苏联进行突破[6],它们不断传播自己的思想文化,宣传其自由民主的政治理念,吸引和诱惑人民群众[6],不断腐化苏联共产党,使得苏共党内一批人思想动摇、信念缺失、逐渐蜕变。

二、苏联解体的教训

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这是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最大失败和最严重的挫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概括来说,其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急躁突进

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无论是哪一方面的,都要立场坚定地坚持党的领导,而不是取消、否定党的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不仅没有完善社会主义,到最后反而放弃了社会主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就提醒我们在改革中要遵循基本的规律,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

(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共产党一定要警惕党内的右翼势力,但最主要的是要坚决彻底纠正“左”的错误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病是,过左的急于求成的路线使得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过早建立简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尽快发展。过度集权的领导体制与社会主义要求尽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自由的矛盾不断激化,党政特权团体与人民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时,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过程中长期进行阶级斗争和党内斗争,实行强制性的指令计划经济,苏共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维护党内特权阶级利益,急于建成社会主义,最终导致右的东西产生,造成先“左”后右,最后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邓小平曾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7]375“左”的东西在共产党的历史上是可怕的,所以,不论哪国的共产党都要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三)现存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种形式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

自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一直试图颠覆之。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定要从战略高度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加快本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和自由,建立并弘扬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思想的侵蚀。

三、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仅存5个,它们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都不同程度地借鉴过苏联的社会主义经验,因此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苏联的错误影响,也都不同程度地遭遇过挫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国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努力探索和建设各自的社会主义。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当今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不断提高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尤其在党的建设方面要不断加强和创新

增强和改善党的建设,首要的就是必须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及政策。为此,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要以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个人素养为前提,要对他们进行集中教育学习,深化他们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还要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理顺党政关系,实现党政关系规范化、制度化。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更要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前进过程中才能走得稳、走得实。

(二)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结合本国具体情况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世界形势、国情、党情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时刻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要时刻警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开拓本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的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我们一定坚持社会主义旗帜所指引的这条道路,并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够彰显出更大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的改革一定要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有层次、有计划地循序渐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一定要与生产力相适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改革就是在不断地改变生产关系,使之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改变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生产关系必须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社会主义国家要全面深刻地了解本国的发展情况,了解本国各地区存在的差异,要对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进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把握国家的全面情况。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改革,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四)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积极融入世界舞台

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积极地融入其中。开展全方位的外交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就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好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要坚持做到与近邻为伴,与近邻为善,不断加强与邻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时,也要进一步改善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努力扩大双方共同的利益,减少利益冲突,妥善处理分歧。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客观需要。一个国家,闭关锁国,永远不会强大起来,只有融入世界,才能在机遇与挑战中抓住机会,发展壮大自己。

(五)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哪个时代社会的变革,人民群众都永远起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不仅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更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世界,也只有人民才能改变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所必须坚持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要实现政权的平稳和持久,就一定要让人民群众满意,要让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支持,就一定要和人民群众保持鱼水关系,了解人民疾苦,时刻为人民群众着想,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执政的共产党只有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战胜一切的艰难困苦,才能使国家发展好、建设好,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越走越宽、越走越广、越走越快。

(六)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以建立法治国家为目标,坚持依法治国

只有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才能稳步推进,人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根本保证。一个高度发达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依法治国,才是健全的,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使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当前,社会主义国家都在积极融入全球化过程,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会带来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我们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苏联解体距今已经过去20多年,当今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已经趋于弱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但是,资本主义国家仍然试图颠覆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全球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我们一定要认清现状,不要放松警惕。社会主义国家应时刻把苏联解体的教训谨记于心,从各自具体国情出发,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未来。

[1]高放,李景治,蒲国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沈宗武.斯大林模式与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关系辨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6).

[3]吴恩远.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J].世界历史,2009(3).

[4]刘克明.浅析苏联霸权主义的根源[J].苏联东欧问题,1983(2).

[5]徐欢.戈尔巴乔夫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6]张峰林,刘定平.高校民主党派建设研究的定位思考[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5).

[7]邓小平文选: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解体苏联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把国家“租”出去
“娃娃亲”因两家发展不同而解体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美空军又一退役气象卫星在轨解体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