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转移视阈下的乡村旅游低碳转型研究——基于产业链的旅行社网络组织双向互动

2015-08-15杨勇军

云南科技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旅行社旅游

杨勇军

(广东白云学院管理学院,广州 510450)

0 引言

我国自20 世纪80年代兴起乡村旅游后,30年来不可或缺的乡村旅游已经作为旅游经济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一半多,农村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7.6%。农业和农村是否现代化关系到我国整体能否实现崛起和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因此国家农业部和旅游局高度重视乡村旅游,要大力发展这匹“旅游黑马”。《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提出乡村旅游实现大发展。然而全球产业、经济、社会转型,低碳经济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1]。新形势下乡村旅游面临低碳转型,地方政府和乡村旅游经营者有心无力,缺少低碳乡村规划、设计、低碳技术、理念等,而大中型旅行社网络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足够的资源支撑,旅行社与产业链上的酒店、交通、目的地联系紧密。文章力图探讨运用“知识转移”将基于产业链上旅行社网络组织与乡村旅游基地联系起来,以期实现乡村旅游低碳转型目的。

1 相关理论简介

1.1 基于产业链的旅行社网络组织

企业传统科层组织结构模式有直线制、矩阵制、事业部制等。对我国旅行社来说,小型旅行社采用简单结构,中型旅行社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大型旅行社采用“事业部”实现集中政策下的分散经营。大型旅行社集团通过资产纽带的紧密联合、契约协作松散关系向集团化发展以期实现规模经营;能发挥在采购、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克服我国旅行社过度分散和紊乱问题。陈春花(2009)对网络型组织作了总结,认为网络组织是“企业间契约关系的形态”;可以从4 个维度概括:经济维度、历史维度、认知维度、规范维度等(Dennis Maillat,1991)。网络组织类型有:基于分包而形成的网络组织、企业集团、虚拟企业、战略联盟、产业集群等[2]。旅行社集团总部类似分包中心,控制着从产品设计到营销的所有经营活动安排,是基于分包而形成的网络组织。因此本质上说旅行社集团就是一个网络组织。

1.2 知识转移理论

学者们将知识分为显性、隐性两类。显性知识具有容易清晰表达、形式系统规范的特点;隐性知识一般难以清晰表达和分享。Singley(1989)谈到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知识转移可以发生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Gilbert(1996)认为组织间存在“知识落差”,知识转移过程有取得、沟通、应用、接受、同化5 个阶段。知识经过同化成为认可规范,并影响和改变组织成员的行为,知识的转移才真正完成(罗胜,2013)。以动态分工和知识共享为特征的网络组织成为知识转移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知识转移与网络强弱关系。弱连接适宜于显性、简单知识的转移,复杂、隐性知识是通过强连接来传递的[4]。

1.3 低碳旅游

低碳经济由英国先提出,低碳经济本质是清洁、环保、绿色,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低碳旅游,即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色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旅游”概念最早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越来越多的游客注重低碳内涵,出行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低碳旅游通过发展低碳旅游交通、低碳住宿、低碳餐饮等,来减少旅游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2 我国乡村旅游现状及低碳转型存在的困难

2.1 我国乡村旅游现状

笔者借助“中国知网”查阅文献,旅游界有“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农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概念,其内涵差异不大,本文沿用比较通用的乡村旅游。国内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 世纪80年代,新世纪以来发展迅速。乡村旅游往往靠近旅游景区,形成了“农游合一”的格局,且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大城市郊区和特色农业地区。2000年后乡村旅游实现了从观光到度假旅游的升级。据初步统计,截至2014年10月我国共有4 万个乡村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5 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1]。

2.2 我国乡村旅游低碳转型存在的不足

不过我国乡村旅游正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方式大多是小而散的状态,缺乏规范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总体上缺乏指导性、计划性、系统性、规范性,影响了集约、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发展:(1)政府规划不足,缺少公共资源配套;比如公路等级低、交通不畅、缺少生活和工业垃圾的处理、回收系统等问题;(2)项目包装欠缺,缺乏特色。乡村旅游数量多但形式单一,在生态、历史记忆、古村古镇整体建设上,缺少包装论证,缺乏创新,经营缺乏特色,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3)企业发展模式落后、乡村旅游企业自身管理粗放、野蛮生长、效率低下;(4)不计后果的开发方式引发了环境污染,乡村文化环境褪色,优势逐渐丢失,不能持续发展;(5)缺乏低碳、绿色理念;投资者盲目开发乡村旅游,违背了经济规律,破坏了当地生态循环;从业人员服务环保意识差,多为村民或纯粹商业投资经营者,少有受过正规的旅游职业服务培训,缺乏基本的环保知识。(6)周期性明显,旺季供不应求,淡季惨淡经营,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乡村旅游大多是家庭经营,除了在住宿、餐饮等基础接待设施建设方面,其他方面很多跟不上;(7)规模效应缺失;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达170 万余家,但是不集聚,没有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集聚规模,从而造成资源配置低效。

3 构建基于产业链的旅行社网络组织“知识转移”对策

全面遵循生态文明客观规律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亟待转型。涉及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包括旅行社、旅馆业、乡村餐饮业、乡村旅游交通业等,外围包括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地方政府有发展的决心,却没有旅游专业知识、低碳管理、低碳技术;高校不会与松散的个体旅馆合作。旅行社作为旅游产业链的核心成员,在乡村旅游转型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

3.1 乡村旅游作为整体融入旅行社网络组织

经过多年沉淀目前旅行社大多变成旅游集团,颇具规模,有良好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信息资源。比如广之旅、南湖国旅、国旅、青旅等公司实力雄厚。其次旅行社独特的网络组织拥有知识资源,极容易获取发展所需的知识、技术。我国乡村旅游当前要实现低碳转型首先要引入产业资本,由专门的公司来负责区域化、集团化的乡村旅游模式。我国大中型旅游企业规模急需扩大,以期早日进入世界500 强。大型旅游企业以资本纽带进入乡村旅游,以契约合同形式松散合作,实现片区开发。乡村旅馆、餐饮、交通业通过联营、合资、合作形式,加入旅行社网络。旅行社充足的客源解决了淡旺季周期性问题。通过开发设计低碳旅游产品,大力倡导生态旅游、乡村体验、休闲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减少乡村碳排放。

3.2 加强产业链视角下网络组织“知识管理”内涵建设

面对复杂与动态变化的环境,任何组织的知识与能力都显得不足。旅行社是龙头,更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与酒店、景点、交通、科研机构或大学的合作,构建以创新为目的产学研一体化知识联盟。我国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公共技术平台、产学研等将高校的创新平台与企业结合起来,再通过与合作成员间的知识共享,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创新目的。低碳旅游是个新的概念和理念,本身需要不断探索。我国不少旅游目的地如九寨沟、张家界等风景区积累了不少低碳实践知识,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低碳景区方面台湾坪林景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该景区1997年由台北县政府开发的台湾第一个低碳旅游观光景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宁波滕头案例为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提供了很好的低碳示范。旅行社从产业链环节易获取、整合这些资源。

3.3 知识转移在网络组织的双向互动

隐性知识是企业稀缺资源,是在长期经营实践中积累、摸索出来的“诀窍”性知识。以大中型旅行社为核心构建的网络组织要保持活力,要特别注重知识转移的双向性。除了知识从旅行社向乡村转移、共享外,基层的乡村旅馆也可以将总结的知识逆向转移到总部,为网络组织知识库作出贡献。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是技术性的升级,也是制度性的探索。低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性问题。开发低碳型专业人员是旅游业人力资本开发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线上和线下课程培训从业人员,使之转变成不仅具备较为丰富的旅游业务知识与经验,也熟悉低碳规制的要求、机理和趋势,将低碳理念融入传统旅游业务之中。

3.4 注重“网络组织”低碳、绿色文化建设

网络组织是个宽泛的概念,是在核心企业影响下,产业链上成员受到其辐射和驱动。企业文化是长期以来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实践与创造而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风格等。网络组织核心竞争力实质是文化有没有竞争力。笔者对旅行社行业国旅、中青旅等5 家上市公司的文化进行分析,发现无一不重视“创新”,强调责任和团队精神导向,却没有一家公司突出低碳、生态、绿色的理念。企业文化也是要与时俱进,随时吸收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奉行低碳的理念可以吸引更多优质的产业链组织、游客的认同,具有更强的市场号召力和竞争力。

4 结语

低碳旅游时代,乡村旅游转型涉及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既需要市场、技术和政策的支持,更需要资金保证。乡村旅游低碳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借助旅行社网络组织通过知识转移实现产业升级。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实证乡村旅游如何低碳转型升级。

[1]刘海波等.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J].生态经济.2013(04):P138-141

[2]陈春花等.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325-334.

[3]罗胜.知识转移视角下的组织结构转移研究[J].企业经济,2013(3):P43-46

[4]唐方成,席酋民.知识转移与网络组织的动力学行为模式(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5):P122-127

[5]彭姣飞.发展乡村旅游更要低碳[J].环境保护,2012,(2)

猜你喜欢

旅行社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近200家旅行社接入“清新福建”智慧旅行社云项目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旅行社的选择
旅行社违约如何索赔
重庆市两家旅行社荣获全国百强旅行社称号全市旅行社实现质与量“双提升”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