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现状及策略的思考

2015-08-15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思想道德德育工作

张 凯

(太原学院政法系,山西 太原030001)

一、浅谈大学生德育工作

道德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可以理解为社会中人们普遍就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可以理解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的品质和修养。在大学校园中,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大学德育工作是指高等学校各级管理者和教育者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正确引导,并通过学生对道德积极的认识、学习和践行,使其形成较高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良好的德育管理和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判断标准,继而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素养。良好的德育管理和教育工作也有利于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目前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然而,目前的高校德育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不能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学校层面看:一是教育管理者对德育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教育实践中,存在重知识轻道德的情况,在以成绩和科研为衡量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考核标准下,管理者对德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二是德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明显滞后。面对新时期德育工作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一些教育工作者没有适应其变化和发展,管理手段粗放,教育手段落后。目前,大学德育工作主要由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承担,繁重的工作和教学任务往往使他们缺乏德育教育观念的创新,德育教育成效不高。三是教育形式简单,缺少应有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目前,大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以思想政治等纯理论课程为主,将德育作为文化知识课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这对学生很难形成吸引力,难以形成道德的体验,实效性较低。四是大学德育工作普遍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德育管理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很难保证学校德育管理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从学生层面看:一是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多元化。大学阶段,大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急剧变化、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时期,往往对是非、善恶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判断标准,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多元化。同时,大学生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缺乏理解,对德育重视度不够。二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明显。当前,部分大学生学生集体观念淡漠,不能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处理问题多从个人利益出发,处理人际关系坚持以自我为中心。部分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奉献意识。三是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自控和耐挫能力。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么自卑胆怯,要么焦虑烦恼,要么对立对抗。而在道德意志上,主要表现为缺乏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恒心和耐心,意志薄弱和挫折承受心理差。四是部分学生家庭德育与学校不能形成合力。在我国传统形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只相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父母大多只关心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的任务。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缺乏主动的支持和配合,难以形成家校共育的德育环境。

三、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德育工作,我们应严格按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标准,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管理和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新形势下,加强大学德育教育工作已成为全社会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在党和国家科学德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大学德育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和完善高校领导负责的德育管理体制

高校领导肩负着对大学德育工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加强管理的重要职责。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领导负责的德育管理体制,可以保证大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1.要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高校领导加强完善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有利于统筹高校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有利于协调高校教学、管理、后勤等各部门,有利于调动学校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德育格局,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2.推进德育目标和制度管理

在高校领导负责下,确立科学的德育目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按照大学生德育教育规律,根据学校德育的具体情况,制定德育教育的整体目标。整体目标的明确,可以统一、协调高校各德育教育的主体,朝着共同的目标开展工作。二是要制定一个完整、科学、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德育体系的制定可以规范学校的德育工作,确保德育管理目标的实施,确保德育教育科学和有效的开展,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太原各高校在德育管理方面已探索形成一整套完整体系,从学生养成教育精细化、活动自主化、心育规范化、家校互动化开辟新途径,并有落实有评价,值得借鉴。

3.建立德育监督和考核机制

大学德育教育的成效,关系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领导者应该切实关注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此需要建立德育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德育工作的监督应注重对德育教育的主体监督,德育活动的过程监督,德育教育的成效监督。对大学德育目标的考核,应该坚持德育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坚持管理者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坚持平时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等多样化评价原则。对德育工作的考核还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挂钩,以利于调动大家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和完善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教育工作

1.高校教师要转变德育教育的意识和理念

首先,高校教师要树立“德育为先”意识,要将“德育为先”意识落实在教师的德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中。高校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道德育人,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其次,高校教师要提升以师德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要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用高尚的个人品行和修养感染学生。再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教师要尊重学生,要运用“沟通和理解”的教育手段,形成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创造“春风化雨般”爱的空间。

2.高校教师要改革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首先,在大学德育教育中,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立足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适应当前大学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更新思政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枯燥的思政课打造成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生动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道德的提升和精神的净化。教学方式上,可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观察社会。积极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实际,思考现实问题,参与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高自己的道德责任感,使思想道德的理论“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使学生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其次,高校辅导员要创新德育管理工作方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包括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德育工作贯穿其工作的整个过程。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要积极探索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及时了解其思想状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中去。在当前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占领网络育人新阵地,利用好网络新媒体等新形式,传播高尚思想道德正能量,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状态,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难题,创造德育工作的和谐氛围。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德育管理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种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这个内因才能真正提高其道德的水准,只有学生有意识的自我教育,才能使其思想道德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也应该看到,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离不开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设立自我德育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自我德育目标的设立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增强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使之渴望养成理想人格。第二,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的自我学习。自我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提高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有益于学生道德修养养成的经典书籍,多了解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使其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第三,教师要营造学生自我德育的良好环境。要多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如关于德育的辩论会、座谈会、知识竞赛、体育比赛、志愿活动等,从各种形式的活动中使学生进行自我德育教育,在展现自我风采中,他们也培养了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团队精神,这些都促成了学生优秀道德水平的养成。

(四)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整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统一协调和配合。高校德育工作一定要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家庭教育观念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缺乏科学教育方法。特别在孩子升入大学后,很多家庭淡化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把德育教育工作完全推向学校,没有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协调一致。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帮助大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向协调,建立家校联系、家校共育的新机制。高等学校可以探索开展家长开放日,德育报告会及专题家长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家长走进大学校园,实现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更好的了解学校德育工作,更多的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另外,高校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建立家校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形式,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新动态,共同探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营造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形成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合力。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思想道德德育工作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