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时期高校党建面临的挑战——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
2015-08-15胡朝阳
胡朝阳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新时期,国际形势已经呈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共产党这一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时期高校党建面临的挑战
(一)理想信念缺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理想信念缺失是党建工作最突出的挑战之一,“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转引自《人民日报》2009-09-28
从世情上看,一方面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继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各国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另一方面世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状态,共产主义信念在很大程度上遭到质疑[1]。西方以福山《历史的终结》一书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社会思潮,认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由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这股思潮的实质是要用他们主导的所谓的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观”来代替社会主义制度,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指导思想地位,从而削弱人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国情来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们国家也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理想信念深刻变化的时期。正是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使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地位、社会角色、职能分工等方面的差异日益明显,使人们思想活动越来越表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从而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的日趋多样化。从党情来看,目前我国党员人数已经达到8600多万,党员队伍的构成趋于多元化,2001年,我们党作出了“允许非公企业的优秀分子加人中国共产党”的规定。截至2009年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增长到384.1万人,占全国党员比例的4.9%。在这些条件下,一方面壮大了执政党自身的力量,但同时难免“泥沙俱下”,存在少数党员入党动机不纯、纯洁性不够,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
高校党建作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前也面临着理想信念缺失的严重挑战。其表现有:1.一些学生的政治观念意识淡薄,对于西方的一些裹着“普世价值”外衣的思想理论津津乐道,却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漠视甚至排斥。2.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热情不够,尤其是对政治理论学习丧失兴趣。一些高校“两课”教学中出现学生“上课带耳机,下课不知所云”,甚至大面积逃课现象。3.没有崇高的理想追求,部分学生沾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习气,他们不仅认为理想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甚至少数学生竟然会说出“别谈理想,理想早戒了”的极端言论。4.一些学生价值取向扭曲,排斥“真善美”,鼓吹“假恶丑”,把社会的不良风气带到“象牙塔”内,影响甚至带坏了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同学。
(二)网络时代的巨大挑战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是必然要求。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网络发展对党建工作有相当大的益处,网络的普及,有益于党员开拓视野,及时获取新知,促使党员更新思想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党员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网络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给高校党建提供新的平台载体,也对高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互联网阅读的开放性以及向互联网提供信息的隐匿性,互联网上可获取庞杂多样,精华糟粕并存的信息,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内容”[2],也有不少迷信“色情”暴力的内容,甚至反马列主义和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和思想。这些负面的内容可简单轻易地通过网络随处传播,不但使“自制力弱”、“好奇心强”、接受新知快的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误导,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党员和群众的意识形态。因此,如何积极推进学生党建工作渗透进新媒体,从而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是开展高校党建工作要面对的现实挑战。
(三)腐败等问题的严重性降低了学生对党的认同感
政治认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只有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才能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并能长期存在下去;一个人只有在产生认同感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个政治组织或一种政治信念表现出最大的热忱和忠诚。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能够从一个全国只有50多个党员的小党不断壮大成为一个拥有8000多万人的大党,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这一系列成功的背后的基础在于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对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强烈政治认同感。但在新时期以来,一些损害党的威信,降低人民对党的认同的问题也不断爆发出来,主要体现在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贫富差距的加大、利益阶层的固化,还有最为突出的腐败问题。近几年,一些党的干部贪污腐化、思想道德败坏、生活奢靡等问题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当中,对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产生了极强的挫败感。有些青年学生把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和现实一比对,让他们产生了极强的疑惑感和挫败感,他们会不断反复质疑,如果党员干部都是这样的话,那么党的宗旨和党员的纪律在何处?为何没有制度约束和防止贪官们边腐边升呢?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入党呢?我入党的意义何在呢?这些问题一旦长期在他们头脑中萦绕的话,势必大大降低青年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感,也必将给高校党建带来莫大的困难和挑战。腐败等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长此以往的话,就一定会如同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①《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转引自《人民日报》2012-11-18
二、如何应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挑战
针对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而严峻的挑战,贵州财经大学依据自身的校情,从四个方面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党建工作,应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所遇到的挑战。
(一)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的一般特征是:第一,具有某种“终极”目标的蕴含。第二,是具有某种“心智一体”的特征。第三,是具有“知行合一”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当然具有信仰的一般特征,但马克思主义作为有别于其他信仰的信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认为信仰不是心灵的自发需要,而是源于社会责任感,因此学习成为信仰的核心问题。”[3]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必须不断地在学习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升华自己的崇高信念。学习甚至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问题。离开了学习,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更谈不上信仰马克思主义了。信仰马克思主义尽管具有一定的情感因素和经验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理性的抉择。
学习既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最核心问题,为了应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挑战,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贵州财经大学党委突出在学生“学习”这一环节上下苦功,费大力气,让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方式有:
首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担负着学校全体学生的思想理论政治课教育的重任,对于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除了要求学院全体教师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质之外,还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教师首先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在实践课中增添了“学马列、懂马列、信马列、用马列”环节。学生8~10人一组,教师指导,组长负责,形式多样,其中最受学生喜欢的是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形式。学生拍摄集体学习或单独学习的视频,制作PPT,到期末的时候,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相互交流。这种方式把枯燥的经典研读和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结合起来,到达了一种“寓教于乐”的效果。第三,学校不定期举办关于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活动,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贯彻和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增进学生对党的认同感
党的历代中央集体都强调了从严治党的方针,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了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惩治四风”、“反腐败”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等措施。中央自身带头做起,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到,经过一年多的开展,中央的八项规定切实起到了改进党风和政风,同时带动了社风和民风的好转;党内存在的“四风”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反腐败成果显著,老虎苍蝇一起打,取得了阶段性和治标的效果;通过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在全党范围内明确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申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进一步树立了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党的工作方法和目的。中央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系列措施在贵州财经大学也得到了深入的贯彻和开展。通过学校一年多来贯彻十八大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客观上起到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再教育,促进了学生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再认识,增进了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感,从而也推动了贵州财经大学党建工作的开展。一个值得注意的转变是,以前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有些学生总是不以为然,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似乎也不买账,而如今,在思想政治课上,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加了,非学生干部要求申请入党的同学也变多了。这种转变的背后,实质是学生对党的认同感的提升。以前一些学生认为党的一些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边,却干着违反犯罪的事实”,使他们对党的信任感降低了,而如今通过中央的部署和学校的贯彻落实,学生对党的信任感、认同感大大增加,从而也才会有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的大转变。
(三)网络时代下的党建工作创新
贵州财经大学的学生都是90后,专业以财经类专业为主,他们对于较为抽象的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政治类专业兴趣更低。课余时间上网的人多,但利用网络学习的人少,特别是政治学习更少。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提出了网络条件下的党建创新要求。首先,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包括网站、博客、微博、论坛、QQ、微信等网络资源开展的党建工作。学校设立有党建网站、数字贵财、网络党校、党建论坛、党建工作QQ群等来作为党建工作的平台。其次,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必然要求党建工作者充分掌握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针对有些人虽然具备坚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网络操作技术而无法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来开展党建工作;还有一些人虽然熟悉网络操作技术,但是其党建理论功底不深,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的客观实际,学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把既理论又懂技术的教师安排到党建部门工作。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每名教师负责和联系一个专业的一个年级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建立QQ群,微信平台等网络方式直接负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政治学习交流。
(四)党建工作和培养“儒魂商才”目标有机结合
“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①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转引自《人民日报》,2014-10-19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传统文化中的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因而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学习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在融合传统文化和高校党建工作方面,贵州财经大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第一,“儒魂商才”就是儒家的灵魂,商业的才干,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对学校办学历史的梳理总结,是我校学子品格的共性提炼,也是我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第二,学校设有道德大讲堂,每个月请校外或者校内的专家教授来讲课,这种方式能够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第三,学校开设了通识课程,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尤其是宣扬儒家文化的课程进入了课堂,这其中包括《中国文化概论》、《国学通论》、《论语》导读等相关课程。通过学习这些相关课程,不仅把“儒魂”注入学生的“商才”中,而且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养料,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互生共融。
[1]王易.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2]张爱军.政治文明视域下的微博功能研究[J].晋阳学刊,2013(5).
[3]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