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智在哪里?
2015-08-15黄天玉
本刊记者_黄天玉
智能,智在哪里?
本刊记者_黄天玉
智造时尚未来系列报道(中篇)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成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心所在。智能制造随即成为中国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而在“何为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制造的核心目的何在”、“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是什么”等问题上,行业内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已经达成共识——智能制造不仅是关乎于生产模式和技术的变革,思维转型也必须走在技术革命的前面。
聚焦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
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制造业的生产将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售后之间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吴迪将服装业的智能制造划分为六大领域——设备、产品、生产过程、制造方式、管理和服务。“Made in China”享誉全球,技术门槛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并不是最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业内所倡导的“中国质造”搭上“中国智造”的顺风车,归根结底还需提升软实力。
在这其中,管理和服务作为延伸至思维领域的“触手”,在颠覆传统框架、转换新思路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管理的智能化将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固有框架,做到多模块的综合集成——如将企业的设计系统、营销系统和生产制造系统无缝连接;开发专家库、知识库等智能决策系统,以达成智能决策;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针对于手机智能终端的新模式和功能等。
服装的智能化则不再只分为售前、售后,而是贯穿于全程的定制化、信息化服务。“‘工业4.0’的核心是花很少的钱,定制消费者想要的东西,所以在未来的‘工业4.0’时代,我们更需要个性。”在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山看来,这种对于定制个性的表达不只体现在产品上,还应落脚在服务中。
在中小企业数量占多的服装业中,服务的智能化多体现在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建设中,这种以“平台、工具、服务”为核心,着力提供配套服务的公共服务云平台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在2014年底正式上线的“常熟服装在线”,就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小而美”的服装类商品专业性服务平台,对部分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可操控的综合服务。
吴迪表示,“公共服务云平台是服装业中一种很有前景的服务形式,我们可以做的尝试很多。”比如服装企业能够通过云平台,设置电子标签,对售出产品进行跟踪、追诉。并且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服务。同时,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协同设计、众包设计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设备供应商还可通过远程服务平台对设备进行现场交付,提供在线检测,软件服务企业也可提供软件租赁等服务……
跨越了技术门槛之后,智能制造归根结底仍是一场思维革命。
我们离“人机合一”还有多远?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在其提出的“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企业主体”的十六字方针中,企业作为推进智能制造的主体,不仅要搭建“人+机器人+智能设备”的一体化智能系统,更需将人与机之间的理解和协同根植在这一具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的智能体系之中。
不过,要经历哪些阶段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智能制造的“人机合一”境界?在中国服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东华大学教授闻力生看来,中国服装业至少还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实现自动化制造阶段,特别是流程自动化制造,主要表现在提前集成CAT、CAD、CAM,实现个性及批量定制自动生产系统;二是实现部分智能自动化制造阶段,形成“工业机器人+仿人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三是实现智能化制造阶段,要实现所有服装加工设备的智能化,真正实现人、机器人、智能设备之间的“感、知、联、控”。
而在实现“人机合一”之后,智能制造还将向着社会化制造转变,从智能工厂走向社会公众的参与,服装业的智能制造将从概念化脱离,揭开神秘的面纱,强调大众时尚的参与。对此,闻力生举了3D打印技术的例子。
早在2003年,就有美国的服装设计师构想了3D打印服装。2012年的巴黎时装展上,人类真正展示出了3D打印服装。2015年,越来越多的3D打印技术被应用到服装设计和制造中,大众化的参与和体验度也随之提升。“3D打印机本身是一个最完美的智能制造系统,同时它也是节能环保绿色的制造系统,它在服装上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闻力生表示。
从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服饰等产品的开发及市场接受度来看,智能制造的阶段性成果已现,但当下的阻碍与症结也存未知。中国制造信息化门户网e-works总编黄培总结了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服装业智能制造的推进难点:柔性材料、个性化需求、产品周期短以及竞争激烈……无论这个时代是好是坏,智能制造深入服装业的可能性仍足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