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导学案编写与评价策略研究
2015-08-15田树举孙爱卿
田树举 孙爱卿
(山东省临沂汤庄实验学校)
一、导学案编写策略研究
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所以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也有一定差异。优秀生可以完成所有的目标,中等学生可以完成基础目标和部分拓展题目,后进生也可以完成基础目标。目标设置实现了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感悟知识,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升华情感并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1.导学案编写内容的研究。通过导学案编写,我们发现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导学案起了关键的作用。我们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教材,结合学生的学情,研究了导学案编写的内容。通过上学案打磨课、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对学生问卷调查等操作方法,探索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程度适中的导学案内容编写策略。
2.导学案编写形式的研究。我们一行4 人结合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探讨出了在导学案编写的初步形式。我们突出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最优化策略的指导下使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提升。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会了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
3.导学案编写版块的研究
(1)温馨寄语版块的研究。我们的教学是教书育人的教学,所以在导学案的编写中,我们精心选取一些名言名句,以寄语的形式,对学生每天进行点滴的养成教育,初步探索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学策略。
(2)学习目标版块的研究。我们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使得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探讨让学生对自己的薄弱部分更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学习。比如,导学案设计中的议一议,充分的体现了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真正的学习。
(3)学习重难点的研究。学习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学习的难点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定。所以,我们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重难点进行了研究。
(4)学习导航板块的研究。根据上述版块的研究的结论,我们还研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编写版块中,通过设计学习导航给学生自我预习及小组合作探究做引导,并本着低重心教学的理念,降低难度预习题目和探究题目,在预设知识的引导下将知识问题化、问题题目化、题目系列化。
(5)达标检测板块的研究。我们利用检测这一版块让学生和老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做初步的诊断,以更好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
二、导学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为了保障导学案的使用效果,促进导学案对英语课堂的积极作用,我们对导学案的评价策略进行研究。
一是评价的标准。分级制评价策略,主要是就导学案的分层目标设计,结合学生导学案使用的效果和自主学习效果,研究怎样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的评价策略;以导学案使用中所发现问题为依托,进一步调整、优化导学案。以前一次导学案的使用为起点,制定出奖励策略,每次较上次多做对一题就加1 分,5 分可积累一朵小红花,每次全对的同学可收获一朵小红花。多错一题的同学可获得附加题一组,没有进步的同学不加分。该评价策略主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借助自我挑战,调动全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学生们的表现,我先把他们分成四大族:为了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避免用A、B、C、D 等级制给学生小族命名,而是用了很有教育意义的英文单词或短语给他们命名,E 族——Excellent 族(E 类学生学习能力较高),即优异族;V 族——Victory 族(V 族学生学习能力较),即获胜族;C 族——challenge yourself 族(C 族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即自我挑战族;A 族——Achieve your dream 族(A 族学生学习能力弱),即实现梦想族。在课堂上,又把这四大族各自分成五个平衡小组。以八年级一班为例。首先选出6 组位组长,每组5 人。老师和组长结合平时的英语成绩和学生民主的原则,把全班同学合理搭配,分到6 个组,对组员编号分别为Group One E1、V1、C1、C2、A1、A2…Group Two E1、V1、C1、C2、A1、A2…组内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组长、副组长要以身作则,热心帮助组员,共同促进小组的进步。每个组实力相当的同学之间又进行着两两的对抗,这样各组之间、各族之间既对抗,有联合,最终实现学习共赢。
二是小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学案设计中,突出小组教学的设计。整节课中,所有提问问题要注意小组平均提问;小组展示时,一般是每个小组都展示(我们教室有两个大黑板,前面一版,北面一版);比较有难度的思考题,先让小组交流探究,在展示时,按展示学生的差异(E、V、C、A族),所得课堂积分也各不相同。
三是师生“互批评价”策略。学生有自我纠错反馈评价,如红笔纠错,组内学生互评,教师当堂面批反馈评价和老师的二次批改反馈制度(见作业本和同步探究),该评价策略一方面,侧重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并鼓励其继续发扬,力争做到更好;另一方面,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加以学习方法与技巧的点拨,引导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策略。当然,该操作流程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重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是教学研究中心的定期评价策略。由教学研究中心制定具体可行的评价制度,定期敦促量化导学案科学高效的进行,开展学期初的收心调研、学期中的阶段调研、学期结束时的期末调研,辅以各阶段的补偿措施,并依据以上调研的成果评选出优胜合作小组,学科带头人、学习标兵、进步之星,全面有效地推动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北京师大外语系.对学习者策略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
[2]彭贤志.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