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与对策——以山东省潍坊市初中段儿童为例

2015-08-15邢同渊李升全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障碍心理健康

邢同渊 李升全

(潍坊学院;潍坊市聋哑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社会的歧视和某些家长及老师的教育不当,导致他们的自我概念水平和自我认识能力的下降,很容易产生自我贬低、恐怖、焦虑、过敏、行为不当和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而听觉障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青春关键期,听力损失制约了其认知和个性心理能力的发展,身心发展不平衡,因此他们比正常中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通过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对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潍坊市在校学习的169 名初中段听觉障碍儿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9 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53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5%。

(二)研究工具

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等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问卷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分析

1.听觉障碍儿童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听觉障碍儿童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只有43.13%的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有54.24%的听觉障碍儿童属于中等焦虑水平,人数较多;另有2.6%的听觉障碍儿童属于高焦虑水平,心理存在严重障碍。

2.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各因子状况

听觉障碍儿童在心理健康的各因素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有51.63%的儿童存在学习焦虑,有9.8%的儿童存在对人焦虑,有4.57%的儿童存在孤独倾向,有17.64%的儿童存在自责倾向,有15.68%的儿童存在过敏倾向,有20.26%的儿童存在身体症状,有14.37%的儿童存在恐怖倾向,另有1.3%的儿童存在冲动倾向。并且调查发现,在上述各因子中,依次分别有37.9%、60.1%、51.63%、51.63%、65.35%、51.63%、39.86%、38.56%的儿童存在有中等程度的心理障碍。

3.父母亲文化程度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经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自责倾向、恐怖倾向维度方面在0.05 水平上有显著差异(t 自=-1.29,p 自<0.05;t 恐=-0.24,p 恐<0.05)。

4.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对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经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有无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孤独倾向、身体症状焦虑方面在0.05 水平上有显著差异(t 孤=2.09,p 孤<0.05;t 身=3.43,p 身<0.05)。

四、建议及对策

(一)帮助听觉障碍儿童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其挫折耐受能力

听觉障碍儿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师要教育他们在勇于正视自己生理缺陷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要相信自己,要敢于面对现实,不逃避,不放弃,取长补短,学会悦纳自我,学会用微笑面对生活;可引导儿童看一些名人传记,学习一些身残志坚的名人为实现人生目标而顽强拼搏的先进事迹,使他们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要注重与儿童进行情感交流;要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教他们学会理智的面对挫折,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耐受能力。

(二)加强对父母的指导与培训,改善父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与态度

父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儿童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另据调查发现,听觉障碍儿童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父亲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97.7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2.28%;母亲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98.4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1.52%。父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产生较显著的不良影响。因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要建立起良好的家长培训机制,定期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让家长逐渐改变以往对儿童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及态度,全面提升家长的文化理论水平与素质。

(三)加强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辅导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授课和辅导。各任课教师要针对自己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对儿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问题及时地给予疏导,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促使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四)重视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与指导

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条件保障,要关心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采取各种方法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使他们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学校要对各任课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等,让教师人人都懂的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人人都对听觉障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五)要教给听觉障碍儿童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的方式与方法

由于听觉障碍儿童不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和任务的变化及时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做出调整与应对,因此教师要教给儿童能够善于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有效自我调节的方式、方法。如学会并合理利用一些宣泄的方法,学校可建立“心理宣泄室”,让儿童到宣泄室内尽情的加以宣泄,以消除内心的压抑和愤懑;学会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如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思考等方式来改变消极的心理。

(六)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是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班主任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情感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要充分利用晨会、班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并针对儿童的个别问题制定个别教育方案,进行个别教育,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宣泄情绪,使其心理得以和谐、健康发展。

[1]王玲凤.聋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5):47.

[2]李镇译,勾柏频.聋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10,(10):45 -48.

[3]孙岳广.试析造成聋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J].2005 营口首届中国特殊教育论坛,2005:303.

[4]余慧娟.请蹲下来看儿童——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谈心理活动课[J].人民教育,2001,(2).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障碍心理健康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