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设备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2015-08-15刘凯
刘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安徽蚌埠233000)
导航设备是高职院校导航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电罗经、GPS、计程仪、测深仪等,设备的普遍特点是综合应用集成技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等,结构精密、造价高昂。导航设备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导航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能力,为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高校相继扩招,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笔者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导航设备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加大虚拟仪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现代导航设备普遍造价高昂,院校实验室配备的数量有限;其体积小巧、结构精密,导致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占主导的传统设备教学方法受到严重制约。虚拟仪器技术打破了设备类课程以硬件为主体的模式,突破了设备数量和体积的限制,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计算机上根据理论构造实验系统,完成对导航设备各个模块的功能分析、数据采集、故障判断和分析等。
Multisim和Matlab都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虚拟仪器软件。以Multisim软件为例,它为用户提供极其丰富的元件模型库,在软件主界面点击模型库中的RC电桥振荡电路相应元件拖拽至工作台,完成电路连线,然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开始试验,信号发生器就可以产生正弦波。对比相应导航设备中信号源模块的知识,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信号的产生原理,从而更加方便的进行信号调试和信号源模块的故障定位。
二、增加课件的多媒体和网络元素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绝大部分老师都根据自己教学情况,有选择地采用CAI课件辅助设备类课程教学。课件多数都是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幻灯片,优点是能够随时进行修改。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很突出,即不能实现师生互动,只能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还不能脱离黑板、实物模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不牢,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一般都喜欢上网的特点,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改变以往粉笔、教鞭和挂图等单调的教学形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做成他们感兴趣的图片、3D视频或动态网页,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大量使用各种软件制作的导航设备三维动画,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设备构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将设备课程的课件制作成动态网页,将之与校园网的站点链接,学生可以上网自学。
(三)是可以进行师生互动,网上布置作业、提交作业,网上答疑。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很快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老师,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懂得在课堂上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元素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所学知识。
三、建立信息化考核软件系统
课程考核是导航设备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估,特别是对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进行深入考查。传统高职考试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命题随意性大、评分标准不一、试题取样不合理等。为了使导航设备课程考试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的规范化,我们建立了一套与本课程相适应的考核软件系统。它与习题集的最大区别是它不是信息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些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具有较大信息量的试题的有机组合,并能够通过合理客观的组卷策略,对题库中的试题从题型、难度、分数、章节等方面来控制计算机的选题过程,最终形成试卷。导航设备课程信息化考核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丰富的试题资源,收集整理了教研室己有各类试题千余道,是软件系统的基础资源。
(二)是合理的组卷算法,按照数理统计学原理,对收集的试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此为基础,以“二项式分布函数”为数学模型,能够按照某种特定的试卷结构,设定每一道试题难度,从而使最终组成的试卷总体难度得到较好的控制。
(三)是便捷的排版输出,能够实现Word文件图文混和排版和打印。
利用考核软件系统,教师可以独立进行试题的组卷和排版,软件工作时自动调用所需的软件,为教师组卷服务;利用系统的组卷算法,保证试题试卷难度的总体控制,确保试卷的质量;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软件的开放性管理大量的试题。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导航设备课程教学的思路,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岗位任职能力效果显著。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两者之间的融合会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对导航设备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1]石先锋,张昀青,庞巍.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河北经贸大学报(综合版),2008,(6):29-31.
[2]姚恩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11):48-51.
[3]李湘伟,黄伟明.浅谈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设备的设计.机电工程技术,2013,(12):115-117.
[4]陈蓉芳.如何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课程教育研究,2014,(17):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