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药物化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2015-08-15陈爱军

职业技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药学化学教学法

陈爱军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1]、药品流通企业GSP认证的实施,而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毕业从事药学专业工作满5年也可以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所有的这些,对人才知识与技能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药物化学”是一门开发新药、阐明化学药物的性质、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与机体细胞之间产生药理活性关系及规律的学科,是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科[2]。研究内容既包含着化学科学,又必须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内容。而相当部分高职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欠缺,学习自主性差,对庞大复杂的分子结构存在恐惧与厌烦情绪,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显得很有必要。

一、厘清教学思路,制定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的核心功能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主要方面又在于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药物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要在学习基础化学的前提下,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学习,从药物结构入手分析并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2],鉴别方法等,为药物分析及检验、药剂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是全面掌握药学领域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桥梁。笔者对药物化学教学思路的归纳为:一是如何将理论知识由浅入深地教授给学生;二是如何改进实验内容,使学生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3]。

思路厘清之后,笔者采用的是以结构类型分类以官能团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加强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例如,解热镇痛药有:水杨酸类、苯胺类和吡唑酮类。从结构名称我们能知道这些药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只要记住官能团具有的性质及常采用的鉴别方法,那么解热镇痛药的学习任务就基本完成。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建立药物与结构、官能团、理化性质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灵活运用,进而掌握药物化学课程内容,为药物分析及检验学习打下基础。

二、适应高职教育特点,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结合《药物化学》课程的性质与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与内容中,有机地采用了“工学结合”、“工作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以及“学中教、教中学”等教学模式。

2.1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以职业为导向,将校内理论教学和模拟操作与教学基地实践工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2 “工作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为提高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能力,教学过程是以工作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式来设计,教学即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并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实施项目教学。

2.3 “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教学实行“2+1”教学模式 即学生要在企业药品质量检验岗位或质量监控岗位顶岗实习一年,这段时间,企业带教师傅和学校专业指导老师一起对学生进行辅导,实现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训教学,达到“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4 “学中教,教中学”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学习,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其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本课程教学中,利用学院实训中心平台,我们采用了“学中教,教中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利用自习和课余时间,提前到实训中心进行观摩、实操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设计鉴定方案,完成操作项目。对于表现优异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角色扮演”的机会,让他们以教师的身份,在实际课堂上协助教师进行示教、带教工作体验,增强其专业自信心。在同学们之间形成主动和互相学习的风气,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互相竞争,互相促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改革教学方法,体现职业能力本位

在高职教育实践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灵活多样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弥补他们进校前基础知识,特别是化学基础知识的不足。《药物化学》是阐明药物内在本质的科学,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并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能拥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运用具体的典型案例,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或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景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例如,本人在讲解四环素类药物性质时会提到“四环素牙”及由于药物原料保存不当,掺入差向四环素引病人恶心,呕吐、肾功能衰等症状的“梅花K”事件。引入案例教学不仅可以简化课程内容,还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2 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药物化学》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枯燥与乏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时宜根据知识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于实际工作任务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答疑,完成任务,实现课程与岗位的零对接。

3.3 合作学习教学法 当今社会,时时处处充满着竞争的同时,又遍布着合作。根据笔者实践教学经验,《药物化学》课程开设之中,根据教师前期观察了解,将班级成员适当地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成为一个学习团队,团队内部通力合作,团队之间讲究竞争。采用这样的固定式合作学习教学法,往往比单独学习训练或不固定的临时组队学习训练的效果要更好。

四、结语

总之,在《药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佘金明,熊峻,肖玥.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深化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改革 [J].新课程研究,2014,06:47-48.

[2]王琳,孟繁浩.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87-89.

[3]吴拥军,张洪权,刘利娥,等.反向教学法在医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6,02:94-96.

猜你喜欢

药学化学教学法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