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能力的策略
2015-08-15陈德忠
◆陈德忠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中学)
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它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基本方式,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结合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促进自主探究学习的展开,进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下面我就如何利用义务教育新教材创设自主学习气氛,实施自主探究学习,谈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数学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其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时,把书中的“试一试”设计成如下的操作活动: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其截面可能是什么图形?
学生在事先用萝卜、马铃薯等做成的正方体上,用小刀进行实践操作探究,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
经过动手、探究、合作得到了最终的答案(有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
把这个问题深化,我又提出了两个问题:(1)截面形状(边数)和截面与正方体相交的面的面数有关系吗?若有,有怎样的关系?(2)截面形状会是七边形吗?
这样寓教于乐,既有利于学生内化新知,增强数学意识,拓展思维;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能力的发展。
二、“做数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新《标准》理念下倡导的主要不是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而应让学生“做数学”,即学生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听,也不仅仅是看,更应该是自己动手做。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认识数学价值,了解数学的特征,总结数学的规律;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学会数学,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下二个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实施多元化评价,保持自主探究的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标准》提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加强实践操作,凸显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新《标准》非常强调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实践中感悟,在亲身体验中建立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对学数学的亲和力和自信心。因此实践操作应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一种较为优化的教学策略。
在操作中及时让学生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见解,同时不仅仅局限在操作层面上,而且上升到思维层面。运用“操作+思考”方式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并适应其认知的结构特点,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
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改革者自身的思想,教师必须从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用“一切从培养能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元素。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根据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同性质,把师生关系分为三类: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交流中,其情感最好,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敢于阐述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教学作风,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以完全平等姿态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出题来巩固练习的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师生之间“互问互检”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目,互相检查对新知识理解,互相针对课本主要内容改编或创编一些新题目,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让我们看到,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流程,真正使我们的课堂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变学生的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并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不断学会合作、体验、领悟和欣赏,培养了学生探究与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