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决定高中生物教学的成败
2015-08-15白晶莹
白晶莹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第一高级中学)
我们知道,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有非物质性和物质性,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也就是所谓的“无生有”,或者是“有生无”,构成了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思维方式的这种特性,恰好决定了高中生在掌握和学习生物课理论知识时的成与败,因为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可以是扩散性思维,也可以是创造性思维,通过这两种思维方式,构成了联想性思维,可以让学生从一种生物现象联想到另一种生物现象,从一种知识里面引出另一种知识。比如,在理解高浓度溶液中细胞会缩水这一现象时,我们完全可以启发学生,让其充分发挥想象的力量,让学生联想到在盐碱地种庄稼会是什么结果,并且让其接着想象这时候要给庄稼上肥料又会怎样。实践证明,即便是生活在都市里的学生也都做出了正确的结论——会烧庄稼,这就充分说明思维方式是左右高中生物课教学的关键。
一、用发散性思维全面掌握高中生物课程里面的理论知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学科,从生活中引出材料,通过实验探究出其中的各种关系和原理,这是生物学的一般规律。但是,鉴于生物学知识范围广泛,内涵丰富,而且还处在不断研究和探索当中,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禁包含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还包括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 和生产中的应用。这对于高中生来说,确实有眼花缭乱之感,有目不暇接之虞,虽然这些生物基础知识对于生物世界来说,只是皮毛,可是要具体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掌握一种走进生物世界的方法,这就涉及到思维方式的问题。特别是在高中生刚接触生物课的第一阶段,我们就应当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的方式掌握生命特征这根主线,让其在脑海里建立起关于它们的关联关系,让学生形成一种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网状知识结构。比如,在教授“生命”这一课时,我们就要用生命的物质基础来为生命的结构进行渲染和架构,再通过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础结构为下面讲解细胞的分裂奠定必要的理论知识,这就说明我们决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还要及时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发散性思维方法,进行“无生有”的思维演进方式,这样,等到他们学习遗传和变异章节的时候,就会根据分离规律的实质,很轻松的掌握自由组合规律。这就是引领学生掌握发散性思维的好处。其实,发散性思维也没有什么深奥的地方,它就是一种辐射思维、或者称之为放射思维、扩散思维,也可以称为求异思维,也就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像“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等。从另一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还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生物课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如果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那么他们就可以在生物科学领域里大显身手了。
二、用创造性思维引领高中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探索、刻苦钻研、乃至于许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通过上述简单论述不难看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要费一番苦功夫的,也是要花费一些力气的。一般认为,要掌握好生物学的脉络,理出其繁纷复杂的各个关联点,更好地理解概念的理性涵义,掌握一般的规律,需要用创造性思维的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使学生把更多的生物学理论和概念进行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甚至于在大脑里产生立体感,也就是所说的立体化知识结构,这种结构对于学生掌握生物科学中的递进关系,并列关系非常重要。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学生建立起生物科学的理论认知与生物基本概念的联系,而大量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要建立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上。就好比要了解生态平衡理论根本离不开对生态系统、食物链、群落、种群、营养级等概念的掌握。
在整个生物科学系统里面存在大量的理论知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它几乎贯穿在各个章节之中,象基因理论、自然选择学说、细胞学说,等等。因此,在学习生物学时,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不但能够牢牢掌握这些基本理论还能够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学生就可以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人为什么会得“白化病”,人类为什么坚决禁止近亲结婚,并且能够用科学的道理讲出他的危害,有了生物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谁要再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你就会呲之以鼻。
三、思维方式对于生态保护关系重大
运用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学习生物学,很自然就会联想到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如果我们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启发学生认识生态系统自身究竟有那些稳定性,这些稳定性的特征和能力都是什么,学生马上就会理解生态系统自觉抵抗外界的干扰并且能够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是怎么回事,而正是这种能力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样,根据扩展性思维方式,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生态系统既然有抵抗力的稳定性,就一定会有恢复力的稳定性,这就是扩展性思维方式给学生在学习生物理论知识方面带来的好处。学生明白了抵抗力的稳定性,就会联想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怎么办?究其生态系统本身而言它肯定具有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能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想到这一点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给学生讲生态系统的各种复杂关系,他们就会很容易接受。当我们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其食物网肯定会越复杂,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肯定会更强,并且导致其抵抗力的稳定性大幅增强。但是,这时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因素也就是他的稳定性反倒会很差。这个结论要是按着一般的思维逻辑会有些不好理解,如果学生掌握了发散性思维方式,他们理解起来就会不费吹灰之力,紧接着他们会根据创造性思维的逻辑,会想到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者说用什么方法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用什么办法来控制人为的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进而联想到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也要适当,不能超过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特别是,人类要利用范围较大涉及面较广的生态系统时,一定要加大对生态系统的投入,利用生态系统工程来增强能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尽量不因为各种工程而人为的破坏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系统各功能的协调。
这种对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就是得益于发散性思维模式和创造性思维模式的综合运用,这也是我们成功进行生物教学的最好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