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历史课堂双语教学初探
2015-08-15◆吴爽
◆吴 爽
(辽宁省鞍山市第六中学)
大致上来说,我的高二历史双语教学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双语教学,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神秘的。所以在学习之初,要进行心理动员,让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内容、进程、难度都有大致的了解,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也要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尽快地完成从传统教学向双语教学的过渡,尽快适应历史双语教学并有出色的表现。比如:告诉学生不需要对语言形式的使用刻意留心,但是要尽量吸收能够听懂的语言知识(句型、词汇等);帮助学生克服羞怯感,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鼓励学生从个别的单词说起,再说简单的句子,从人名地名等常用词说起,再到历史专业词汇,让学生不必拘泥于一定要使用英语,在语言能力不够的时候,可以转用母语来表达。教师课前准备相关词汇,以关键历史史实和历史人物为主,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上使用英语板书,包括书中的大小标题,关键词和专业术语。通过板书来建立学科体系,用英文设计历史教学板书要避免长词长句,较难的部分使用汉英结合或用汉语注明。运用多媒体创设双语教学环境。当教学中缺乏语言环境时,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通过PPT直观地展示教材,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他们记忆和运用。课后进行单元测试,设计部分英语题目,侧重于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的重难点考查。
经过第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学生基本上熟悉了历史双语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思路,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课堂常用语,能用简单的英语语句交流,能读懂英语试题题干,解答正确率较高。但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一些同学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发言的同学较少,发言者固定是那些英语好的同学。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设计都不太成熟,有待完善和提高。
第二阶段为成长阶段。教师根据历史知识准备相关词源和英文资料,酌情而定,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材料的准备当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达到预习的效果,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可谓是一举三得。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查找相应英文词汇,让学生形成相关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汉语和英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复习提问时可由学生组织,学生之间英语问答。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抽出学号、题号,让全班学生都参与互动问答。
回顾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在一部分学生在两个阶段的教学中脱颖而出,完全达到了教学目标,在历史学科学习和英语语言学习方面获得了双赢,用事实印证了历史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而忧在少数学生由于历史学科基础和英语底子都很薄弱,逐渐落后于班级平均水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这部分学生甚至对英语和历史都产生了厌学情绪。这种局面使我的教学实践进退两难,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我找到了比较实用的解决方案:先把这些同学集中起来完全汉语授课,确保历史学科知识的正常掌握,然后让他们自愿进入双语课堂,抛给他们很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这样,进入第三阶段时,情况有所改善。
第三阶段为完全双语教学。使用合作探究法,也可以尝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历史双语教学中。首先,布置任务,明确要求,题目大多是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其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搜集英语材料,教师指导学生从原版外文书籍和有关网站中获取需要的外文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用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或者得出相关结论,由学生制作课件或撰写文章,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最后,教师进行课堂点评与反馈。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创办“历史双语角”,主题是“历史上的今天”要求每天更换内容,使用中英文介绍,或者由学生自己创办中英文报纸,独立发表文章,提高中英文书写表达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教师不能靠减少单词量甚至放弃提问来迁就学生。教师应该及时调整双语教学的内容和教法,设计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问题作为踏板,让学生尝到跳起来摘到苹果的甜头。这样他们才有成就感,才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健康成长。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双语教学,对国家来讲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准;对教师来讲有利于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来讲双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无疑是学生今后走向世界,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必备的条件。因此历史双语教学可以说是历史与英语的双赢,学生与教师的双赢,中国与世界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