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15-08-15西藏林芝县中学唐晓红
西藏林芝县中学 唐晓红
“听”的瞬间性很强,学生对语言的接受、感知、理解有一个规律,具有过程性,既需要学生要认真地反复记忆和识别,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长久训练和不断的总结提高。语言是一门实践课程,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应用。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中学英语课程教学对听力的重视力度也愈发加强。因而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1.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
1.1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有些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不善于引导学生,对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甚少或者就不介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解了一下短文中的生词、注意事项、关键点,然后就让学生去听。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对所听内容比较陌生,导致听的时候感觉模模糊糊,似懂非懂,难以正确理解短文内容,从而减弱了学习的自信心。
1.2 教学训练的方式方法欠妥
由于教育的不均衡发展,目前相当多的班级人数都很大,一般都在50 人以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集体听练的方式,缺少了个别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方式的实施。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种训练方式的影响下,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越积越多,听力的困难也越来越大。
1.3 对“听”的方法和技能的指导不到位
听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需要反复的练习,也需要学生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技能方法的习得,如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掌握正确的听力方法,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等。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偏少,只是一味地布置一些“听”的作业和提出模糊的要求。
2. 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有效途径
2.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凡事靠的是兴趣。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个枯燥的过程,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去引导学生对“听”产生兴趣,在适当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潜能。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鼓励的语言,创设一定的情境,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参与其中,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多给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的英美文化、环境地理、人文习俗等知识,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2.2 加大词汇量
影响学生听力的一种重要因素是词汇量的多少,以及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高低。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词汇量的积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时间不是很长,词汇量相对较少,教师要循序渐进,在“最近发展区”去发展学生的听力,从基础做起,引导学生多记忆单词,反复朗读,多背诵教材课文,并鼓励和倡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英文书籍,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优化英语教学模式
听力教学与语音教学密切相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反复播放录音,使他们对读音、语调、节奏等从陌生到熟悉,并对一些重点的语句单独讲解,再多播放几遍,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掌握。通过这种反复的模仿练习,学生就会适应英语环境和英语语言习惯,因而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让语音教学成为课堂听力教学的基础模式。
2.4 加强听力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英语听力是有一定技巧可言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和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地去辨别声音符号,锻炼思维上的敏捷性,学会处理和重构听力信息的能力。要锻炼学生在听力播放的过程中,学会去捕捉重点、获取段落内容大意、获取细节信息,在特定的语境下推断出说话者的观点和态度等等。
2.5 选取的听力材料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选取听力材料,在选取材料时应该注意,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去选择难度适宜、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听力材料;另一方面是要确定“听”的任务,教师要设置与材料密切相关的听力问题,让学生明白“听”的重点,养成带着问题去“听”的习惯。
2.6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初中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素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训练学生听力的初始阶段,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状况,尤其是在学生学习的“瓶颈”阶段,更要给予鼓励,激发其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自信心,防止在学习的徘徊阶段产生畏惧心理。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付出,相信学生会有很大的提高和收获。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