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季中稻配套再生稻超吨粮栽培技术

2015-08-15文立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2期
关键词:季稻腋芽中稻

文立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永州425000)

1 一季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1.1 选择再生能力强的品种

选择全生育期130~135天、植株高115~120cm、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耐高温、再生能力强的大穗型高产品种,如两优036、准两优608等。

1.2 确定适宜播种量

水育秧每667m2播种量需达到1.5kg;机插秧播种量需达到2.0kg,保证基本苗,奠定高产基础。

1.3 播种期的安排

根据品种生育期,推算一季稻收割期以8月10日左右为最佳,确定3月下旬至4月10日前播种为宜。在生产试验中,推迟播种或推迟收割,一季稻产量不受影响,再生稻产量依次递减,4月底后播种,再生稻萌发少,基本上不能收获再生稻。

1.4 稀播、匀播育壮秧

1.4.1 秧田的准备 水育秧: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肥沃田块作秧田,以每667m2秧田播种10kg种子准备秧田,秧田要求翻耕整平,耙田时每667m2施腐熟人粪尿600kg、48%复合肥25kg,于播种前1天开沟、做厢、刮平备用。机插秧:每667m2大田需6㎡大棚面积,(58cm×28cm×2.5cm)育秧硬盘25个,营养基质60kg。

1.4.2 浸种催芽、播种 釆用 “二次吸水法”浸种:即当天下午15:00将淘洗干净的种子用清水浸种4个小时,取出后,用清水淘洗干净,沥干晾露1晚,第二天7:00将晾露好的种子再浸种两小时,取出清水洗净种子 (釆用此法浸种,能保证种子吸足水,同时能充分调节种子内部水分分布均匀,达到出芽整齐、健壮的目的)。催芽:将浸好的种子用45℃温水预热10分钟,取出沥干蓄窝保温、保湿催芽,种子露白后,隔3小时翻动1次,避免烧芽。机插秧:80%的种子露白时取出晾芽播种;水育秧:当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时,取出晾芽播种。水育秧播种:将芽谷均匀播撒在秧田厢面上,踏谷、插竹拱、盖膜,毎667m2秧田播种量10kg,稀播、匀播;机插秧播种:釆用流水线机播,每盘控制播种量80g,浇透水、堆盘、地膜覆盖、保温保湿。

1.4.3 秧苗的管理 芽谷顶针后,水育秧掌握 “晴天一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放干水”原则,保持厢面湿润状态;机插秧需摆盘、喷水,保持基质湿润状态。1.1叶时,遇高温或棚膜内雾气重时,于早、晚打开棚膜两头通风换气,降温、除湿。2.1叶时,打开棚膜两头或割开中间薄膜炼苗。2.5叶时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揭膜,水育秧灌1~2cm浅水,每667m2秧田施尿素2.5kg,以后每长1叶追施尿素2.5kg,移栽前3天,667m2秧田施尿素5kg作 “送嫁肥”;机插秧视秧苖生长状况和可能的移栽状况,釆取肥、水控苗,移栽前3天结合 “送嫁药”带叶面肥作 “送嫁肥”。每667m2秧田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g、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康宽)10ml对水30kg喷雾作 “送嫁药”。

1.5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全生育期130~135天的品种,水育洗插秧的秧龄应控制在26天以内,叶龄以6.0~7.0叶为高产移栽期;机插秧叶龄以15~20天为宜,秧苗高度控制在18cm以内。做到时到不等叶,叶到不等时。在保证用种量的情况下,适当稀植有利高产,在生产试验中,插植密度20cm×30cm、每萖插3粒谷秧苗,产量为最高。移栽时,要求浅、直、稳、匀,促早生快发,提高低位分蘖率,进而提高群体大穂率。

1.6 大田管理

1.6.1 配方施肥

根据本地土壤养分检测与分析,一季中稻高产栽培需满足如下要求:纯N:P:K=12:3:7kg。考虑品种需肥特性及速效肥料与缓效肥料相结合的施肥原则,在生产中,每667m2用17.5%碳铵15kg、48%复合肥 (N:P:K=22:10:16)30kg作底肥;尿素5kg作追肥于移栽后7天内施下;幼穂分化三期时,每667m2用尿素1kg、氯化钾4kg施穗肥,满足水稻生长全程需肥要求。

1.6.2 科学管水

根据 “深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孕期复水、干湿壮籽”的水层管理原则,在生产中,做到漫皮水插秧,插完后灌6~8cm深水活萖,2~3天发新根后保持3~4cm浅水或湿润状态促分蘖,当苗数达到18万时或移栽后25天时落水晒田至白根外露、田开软坼,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幼穗分化三期时复水孕穗,抽穗杨花期遇高温灌深水,灌浆时干湿交替促壮籽,切忌断水过早。

1.6.3 综合防治病虫害

根据当地农业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预报,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防治对象:稻蓟马、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6g对水30kg防治稻蓟马、稻飞虱;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康宽)10ml对水30kg喷雾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螟虫;用18%苯甲丙环唑水分散粒剂(壮谷动力)40g对水30kg喷雾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75%肟菌脂戊唑醇颗粒剂 (拿敌稳)15g对水30kg喷雾防治稻瘟病。特别注意破口抽穗前3天,须加量用药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防止其为害造成软萖、倒伏、阻断水分养分运输、损害腋芽,进而既影响一季稻产量,又减少再生稻萌发基数。

2 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

再生稻是利用中稻收割后的稻桩,通过肥水管理等措施,促其茎节的休眠芽萌发再生成穗。再生稻被公认米质好、食性佳、且较少或基本不用药的绿色安全食品。一种两收,再生季生育期短,一般60天左右收割,不需播种、育秧、插秧、耕犁耙田,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药、节水的优点,为当前的粮食生产开辟了一条提质保量和増收增效的新路子。

2.1 适时收割,适度留桩

再生蘖无独立根系,萌发时也尚未长出叶片,生长需要的养分、水分完全依赖母茎供给,为充分利用母茎富余的光合产物供养腋芽,使腋芽充分发育,提高萌发率,增加枝梗、颖花分化数,头季稻适度提早收割,有利再生稻的生长。在生产中,以头季稻成熟度达到90%时收割为宜。留桩高低也是决定再生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生产中,80%的产量出自倒2、倒3节芽,在收割时保倒2节、留倒3节、带部分倒4节对提高产量十分必要,因此在形态指标上,掌握倒3叶叶枕高度作为适宜留桩高度,具体操作,籼型杂交稻割高为30-40cm。收割时,注意平割,切忌斜割,以免造成再生苗生长不整齐、熟期不一致,影响产量。

2.2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一季中稻收割前7天,每667m2施尿素5kg作催芽肥,通过提高母茎含氮水平,保持功能叶青绿,延长老根寿命,增加腋芽萌发和壮芽率;收割后7天,每667m2施尿素10kg作孕穗肥,提高再生稻成活率和成穗率。中稻收割时保持田间湿润,避免灌深水造成高温煮芽;待萌发长出新叶后灌2-3cm浅水;抽穗灌浆期灌5-6cm深水;成熱期干湿交替利壮籽。

2.3 化学调控,防治病虫害

头季稻的稻桩毎萖每株都能萌发再生芽,且达到全田均衡一致,是再生稻高产必备条件,在生产中,少量使用 “920”进行化学调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作法:头季稻收割后3天内每667m2用 “920”1.5g对水15kg喷雾解除腋芽休眠;始穗期毎667m2用 “920”2g对水20kg喷雾,解决包颈,达到抽穗整齐的目的。再生稻除非病虫发生严重,否则,一般不需喷杀农药,但要注意鼠害和禽畜危害。

猜你喜欢

季稻腋芽中稻
川南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
基于液—固交替培养的水曲柳快速微繁系统研究
茶树带腋芽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豫南地区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与品质差异分析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观赏向日葵腋芽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甘蔗腋芽外植体生长影响因素分析
抓关键技术夺再生稻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