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常用玉米品种栽培技术要点
2015-08-15王艳华
王艳华
(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八五五农场机关种子管理站,鸡西158327)
近年来,玉米效益持续走高,相比较其它旱田作物来说,玉米抗灾能力较强。为挖掘玉米增产潜力,使种植效益再上一个台阶,既要注重新优品种的选用、又要配套落实相关的高产栽培技术。
1 常用品种特征特性
1.1 德美亚3号
生育天数113~115天,需活动积温2350~2400℃。株型紧凑,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株高260cm,穗位高100cm,穗长19.8cm,穗粗5cm,轴细粒深,穗行数14~16行,出籽率95%。籽粒为马齿型,穗轴为白色,百粒重约32g。该品种后期脱水快,品质一般,耐密植,产量高。
1.238p05
生育天数115~118天,所需有效积温在2350~2450℃。幼苗生长健壮。株型半紧凑,株高215cm,穗位65cm,穗长19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5.4g,出籽率81%。高抗粗缩病,抗丝黑穗病,中抗穗腐病。耐密植、耐贫瘠、产量高。
1.3 德美亚1号
生育日数为105~110天,需活动积温2100℃。叶色深绿。穗长18~20cm,穗行数14行,行粒数38粒。硬粒型,籽粒橙黄色,百粒重30kg,活秆儿成熟。该品种熟期早,品质好,靠群体密度增产。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播种前准备
整地:在前茬收获后,及时进行灭茬、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秋整地、浅翻深松。深松深度应达35~40cm,以打破犁底层为标准。当土壤墒情差时,应及时镇压保墒。整地标准:平、细、碎,实、通透性好。
种子准备:一是种子分级,确保幼苗均匀一致,避免出现大、小苗。二是播前晒种,提高种子的活力。三是种子育肥,用0.25kg磷酸二氢钾+2~3kg水融化后,均匀喷施到100kg种子后晒干待播种。
2.2 播种
播种时期确定:最佳的播种温度是5~10cm耕层地温稳定在8℃以上。该场适宜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10日左右。播种机械100%采用进口格兰式播种机精量点播,确保播深一致,苗匀,苗齐,同日镇压。
施肥及密度:施肥方式为底肥、种肥、追肥、叶面肥4肥接力。底肥要深施,保证施肥深度达到15cm以上,底肥当中可以掺一定比例的缓释尿素,适当增施钾肥。播种时同时施入种肥。推荐施肥量40~50kg/667m2,推荐施肥比N:P:K=1.8:1:0.5~0.8。
密度:适当增密、增肥、保匀。其中德美亚3号常产地块667m2保苗5000株,高产地块可保到5300~5500株。德美亚1号常产地块667m2保苗5300~5500株,高产地块可保到6000株/667m2左右。38p05常产地块667m2保苗4500株,高产地块667m2保苗5000株左右。
3 田间管理
3.1 苗期管理
化学除草:播种后3~5天内用金都尔+宝收进行封闭除草,或在苗后3~5叶期内喷施55%耕杰125ml/667m2+4%玉农乐25ml/667m2。喷施苗后除草剂要避免在玉米5叶期以后。
中耕:玉米全生育期一般应中耕3~4次。第一次应适期早耕,深松放寒,促进幼苗生长。最后一次中耕结合追肥进行中耕培土。培土高度在7~8cm。中耕培土可掩埋杂草,促进气生根发育、提高抗倒伏能力。
3.2 穗期管理
穗期管理要点:追肥、化控、健身防病。
追肥 :根际追肥方法,侧深施,在距植株10~15cm范围开沟深施或在植株旁穴施,深度5~10cm,施肥后及时培土。施肥量要根据地力,苗情等情况确定。推荐追肥667m2用量15kg。
玉米矮化防倒伏:德美亚3号,德美亚1号肥水条件好的年头,要化控两遍。前期用玉黄金在玉米可见10~12叶 (展开叶6~8叶),667m2用量20~25ml化控,壮根壮秆,降低穗位下两节长度,降低穗位高度。后期在玉米可见叶14~16叶 (展开叶11~13叶)喷施密高,667m2使用量在150~200ml,机械喷雾对水150kg/667m2。缩短穗上节间长度,控穗上。38p05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密高化控1次。
健身防病:玉米健身防病整个生育期喷施叶面肥3遍,第一遍3~4叶时期喷施。第二遍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结合防虫。第三遍叶面肥在抽雄期结合防虫促早熟。推荐施用进口磷酸二氢钾125g+2.5%功夫20ml/667m2或10%高效氯氰菊脂15~20ml/667m2。玉米大喇叭口至抽雄吐丝期是病虫害的盛发期,每隔7天喷施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病害预防,连喷2~3次。病害防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4 适时收获
确定收获时期主要是两个标志:从籽粒看,一是子粒基部出现糊粉层,二是乳线消失。从外观看,苞叶松散,果穗下垂。收获分两种收获方式:机械下棒、玉米直收。近几年该场种植的德美亚3号,德美亚1号正常年份在5月5日之前播种的,9月25日左右就可以开始下棒。
[1]郭银巧.玉米栽培管理知识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河北农业大学,2005
[2]任兆豫,郭翔翔.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农民致富之友,2013,20:48+6
[3]李存锋.浅谈玉米栽培技术.农民致富之友,2013,2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