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超级稻追求产量或质量的探讨

2015-08-15张志勇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12期
关键词:米质超级稻单产

张志勇,高 艳

(1.辽宁省锦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锦州 121000;2.辽宁省锦州市粮油监督管理站,锦州 121000)

近期,一条关于安徽6城市种植的超级稻由于稻瘟病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的报道,将隆平高科推上风口浪尖,再度引发农业界对 “重产量不重质量”的反思。

1 何为超级稻

超级稻,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育成的,比现有水稻品种有大幅度产量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人们认识超级稻是从19年前袁隆平育成超级稻开始的,但超级稻计划最早由日本提出,随后中国等产稻国相继实施自己的“超级稻”计划,但是由于超级稻除高产外,在品质、结实率等方面存在问题,日本并未大规模推广,只是将其开发成有高产能力的饲料稻来 “喂牲口”。在中国,超级稻的品种审定过程中,过于强调产量,忽视抗病性以及大米品质问题,除了高产其它指标并不突出,而且创纪录的 “单产记录”也并不代表农民的实际收成就一定能丰产。

2 超级稻的历史

超级稻计划最早由日本提出,主要是为了开发有高产能力的饲料稻用来 “喂牲口”,而中国发展超级稻时并未提及这一重要差异,2013年日本超级稻产量11万t,全部用于动物饲料。

超级稻计划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于1981年在日本率先启动,拟通过15年左右时间增产50%,产量达到 12t/hm2,折合 800kg/667m2。 在 1981~1988年的 8年中,共育成5个品种,即明之星、秋力、星丰、翔和大力,其小面积产量记录已接近10t/hm2。

事实上,日本进行 “高产水稻品种选育”主要是在稻米过剩的情况下,将部分水田转向饲料稻栽培,并以此开始饲料稻专用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等相关研究。为奖励农民种植,日本自2010年开始实施 “水田利用活用自给率提升计划”之实用阶段,对于种植饲料稻之农户发给每公顷80万日圆的补贴。

根据 《南方周末》报道,日本农林水产省研究员HiroshiNakano博士也表示,1981年日本发展超级稻是为了“喂牲口”,即开发有高产能力的 “饲料稻”,因此才会“重量不重质”。而中国在发展超级稻时,并没有提及这一至关重要的差异。

在日本实施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后,世界各主要产稻国竞相提出并实施自己的 “超级稻计划”。中国的超级稻研究在 “七五”和 “八五”期间被正式纳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后来受国际水稻研究所超级稻育种的启发,中国农业部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 “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牵总头,国内数十家科研机构联合协作,旨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20世纪90年代末期,已育成多个超级稻品种。在日本等国均因为品质以及结实率等问题,并未大面积推广超级稻的情况下,中国于21世纪初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迄今为止,已有118个经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推向市场。

3 超级稻的优势和我国推广以来取得的成果

高产是超级稻的最大优势,超级稻 “Y两优900”经专家组验收,平均单产1026.7kg/667m2,创造了最新的水稻单产世界纪录。这天是2014年10月10日。当时84岁的袁隆平站在湖南省红星村超级稻基地的稻田里宣布:“这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遥遥领先世界。”

据2014年统计资料显示,经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的推广面积已达到906.67万hm2,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平均单产达到590.8kg/667m2,与同等种植条件下的非超级稻品种相比,每667m2增产68.8kg,增产幅度达到13.2%。下一步,超级稻的研发与推广重点将向中低产田发展,继续促进水稻单产水平的提升。

4 超级稻研究发展存在的问题

早期超级稻只重视产量目标育种轻视种性研究,大田生产难以达标, “理想状态下的最高收成”成为宣传噱头,自1999年开始,拥有 “单产记录”的 “Y两优”系列推广面积一直占全国第一。2014年,超级稻 “Y两优900”创出平均单产1026.7kg/667m2的最新水稻单产世界纪录,这是继单产800kg/667m2和单产900kg/667m2后的又一新台阶。但超级稻公布的理论数字与实际收成之间巨大的差异,也是业界诟病超级稻的焦点。

目前在超高产水稻研究中,存在只重视产量目标育种而轻视种性研究和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研究与推广的倾向造成很多超级稻品种 (组合)、品系在小面积上容易达到超级稻产量指标,但在大田生产上却往往难以达到超高产指标。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作物学会水稻分会理事邓国富指出,超级稻的高产数字是由科研人员将优良的品种栽种到优良的田块中,运用优良的方法培育,使其在优良的生态中生长而来,即 “良田、良种、良态、良法”配套,缺一不可。科研产量冠军对于超级稻品种就意味着销量会更多,从1999年 “两优培九”成功培育以来, “Y两优”系列就始终是超级稻中的明星产品,推广面积占全国第一。实际上,中国约有70%的中低产田,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占40%以上,加之农民无法拥有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实际种植中根本达不到这样高的产量。

超级稻要想获得超高产量,还需要大量化肥助力。常年致力于超级稻研究的邓国富指出,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超过50%,更多的是造成土壤污染。

无疑超级稻具有高产的优势,但其普遍有抗性差特点,如果一个品种的抗性确实过低,那么是不适宜大规模推广种植的。造成此次安徽超级稻大面积减产绝产的“两优0293”,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曾是第二期超级稻百亩片800kg的攻关品种。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706号)文显示: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缺点明显多于优点。

除了 “两优0293”,隆平高科的其他超级稻品种很多也是抗性差。比如2006年湖南省审定委员会对 “Y两优1号”的审定结论是,该品种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时,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适于种植在稻瘟病较轻的南方地方。

被强化的是产量,被忽视的除了抗性之外,还有米质。米质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等6项指标。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在考察了国外市场后发现,中国的超级稻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占优势,原因在于米质一般。近年来,不断有国人在日本抢购大米,除价格等因素外,包括口感在内的米质,同样是消费者考量的重要因素。

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我国的水稻育种,往往片面地追求高产,但忽视了食味品质的提高。因此,导致目前育成的一些超级稻品种 (组合)、品系,虽然外观品质较好,但食味欠佳,普遍存在直链淀粉含量偏高、米质硬、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偏高、米饭适口性不理想等问题。日本、韩国培育的超高产水稻品种,最终未能大面积推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品质、食味不尽如人意。随着我国步入小康社会,人们对主食的需求不再只是吃饱,而是吃好,这就是市场对米质要求越来越高,香米、高价米受到追捧成为必然。

5 我国稻级稻未来发展方向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水稻生产和品种更替来看,水稻品种的试验产量不断取得突破、提高的过程,也是我国水稻品种大田生产单产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水稻育种仍然要把品种的试验产量潜力摆在重要位置,只有保持产量水平不降低的前提,才能为产品优质化、种植机械化、栽培轻简化、生产清洁化等奠定基础。尽管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粮食供给偏紧状态将长期存在。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仅新增粮食需求就在50亿kg以上。对我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生产已经过关,粮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松。新形势下 “转方式、调结构”,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事实上,水稻育种界公认的评判品种好坏的基本原则是 “高产、优质、多抗”,即产量高、品质优良、抗多种病虫害。在粮食总产较低、没有完全解决粮食安全的历史阶段, “产量”指标最重要。随着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对稳产和农产品品质的要求提高, “优质、多抗”的指标越来越重要。

2015年将是超级稻的一个拐点,最明显的标志来源于2015年中央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解读一号文件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反复强调, “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追求产量增长方式,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发展方式来”。

现在,超级稻的领头羊隆平高科也在做出调整,该公司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第四期超级稻主要以袁隆平院士为主导进行,公司的科研方向以市场需求为主,满足农民对高产、优质、多抗综合能力较强的品种,不追求品种的单一性能,而追求综合性能。

总之至少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袁隆平现在领头的超级稻,一条是品质好、环境代价小的优质稻研究。

猜你喜欢

米质超级稻单产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至2020 年农业农村部认定的133 个超级稻品种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百泰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北方粳稻米质的影响